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昌乐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昌乐县隶属于山东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6°11′-36°46′、东经118°43′-119°10′,属温带季风气候;东距海滨城市青岛150公里,北离渤海80公里。 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是内陆通往胶东沿海地区的咽喉地带。全县总面积1101平方公里,辖4个镇、4个街道、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处水库管理区,人口636999人(2017年)。

昌乐县古称营丘,商归诸侯逢伯陵管辖,秦属齐郡。西汉设剧(侯国)和剧魁(侯国)。1948年5月,解放,县政府进驻昌乐城,隶属鲁中区第三行政公署。1951年,改称昌乐县第十一区。1983年,划归潍坊市。

昌乐先后被评为“中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中国魅力名县”、“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山东最佳投资城市和山东旅游强县。著名景点有:中国宝石城(4A)、西湖公园等。[1]

历史沿革

昌乐县古称营丘。

商归诸侯逢伯陵管辖。

秦属齐郡。

西汉设剧(侯国)和剧魁(侯国)。

东汉为营陵县,属北海国。

晋时营陵先属东莞郡,后归高密国。

隋朝改为营丘,属北海郡。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设安仁县,不久改为昌乐县,隶属潍州。

乾德三年(965年)析寿光县长寿乡置安仁县,寻改昌乐县,故治在今县北10里。

明初移今治。

元至元三年(1266年),改为巡检司,并入北海县。

明复置昌乐县,隶属青州府。

民国初年,属胶东道,后改淄青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裁道,直属山东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昌乐县民主政府在临朐县尧山区大桃花村成立;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解放,县政府进驻昌乐城,隶属鲁中区第三行政公署。[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8年6月,划归昌乐县,始称清泉区,7月划归昌潍地区。

1951年,改称昌乐县第十一区。

1958年1月,分为红河、平原两个乡,9月合并成立跃进人民公社。

1960年,更名为平原人民公社。

1981年,又更名为红河人民公社。

1983年,划归潍坊市。

1984年5月,体制改革分为红河镇、平原乡。

2001年3月,区划调整合为红河镇。

2013年11月,城关街道更名为宝都街道,将宝城街道所辖的25个行政村(社区)、五图街道所辖的7个行政行政村以及城南街道所辖的宝通社区划归宝都街道管辖。撤销城南街道,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五图街道。

区划详情

截止2013年,昌乐县辖4个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宝都街道、五图街道、朱刘街道、宝城街道、营丘镇乔官镇红河镇鄌郚镇、昌乐县经济开发区。

地理

昌乐县位于北纬36°11′-36°46′、东经118°43′-119°10′,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和出入口,东距海滨城市青岛150公里,西距山东省会济南180公里。土地面积1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6平方公里。

地形

昌乐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381米,最低25.6米大部分区域在海拔40-150米之间。地貌为低山、丘陵、平原相间。中西部、中北部多低山。东部多丘陵。南北两端系平原。

水文

昌乐县河流分属潍河、白浪河、弥河三大河流,汶、白、丹、于、桂五条水系,在中西部呈辐射状流入区外。水面面积20.6平方公里,分布在水库、塘坝、河道。有32条河流(超过5公里)。

气候

昌乐属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1年,全县平均气温12.7℃,日照2339.1小时,降水量907.3毫米。全年8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昌乐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和开采的有有蓝宝石、油页岩、石灰石、地热、膨润土、玄武岩、煤等26个矿种。

其中蓝宝石有矿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数亿克拉,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床之一。石灰石矿区集中,品位高,约有120亿立方米。油页岩总储量10.5亿吨,含油量平均10%,最高达16.25%,发热量在2300-2500大卡之间,储量居中国首位。

地热资源

昌乐地热资源丰富,储量大、温度高。

水利资源

昌乐县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185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8立方米,昌乐县占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的八分之一。截止2011年,全县建起了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03座,塘坝407座,扬水站560处,机电井7550眼。[4]

人口民族

人口

1986年,昌乐县总人口51629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总人口55659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为61.5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9.30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2.29万人。其中,男性为31.23万人;女性为30.36万人。

2017年,全县年末总人口636999人,同比增长1.1%。年出生人口13432人,同比增长27.5%,人口出生率21.1‰,同比增长4.5‰;出生人口性别比105.5%,同比增长0.5%;合法生育率96.5%,同比下降1.5%。年死亡人口6033人,同比增长39.3%,人口死亡率9.5‰,同比增长2.6‰。

民族

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东乡族、纳西族、傈僳族、佤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5]

经济

综述

2019年,我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6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亿元,同比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14.9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工业增加值103.6亿元,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亿元,同比增长8.0%。三次产业比重为14.5:36.4:49.1,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1]

第一产业

2019年,昌乐县农业总产值达到86.2亿元,同比增长1.1%;农业增加值达到48.9亿元,同比增长1.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799公顷,同比增长6.5%;蔬菜播种面积22363公顷,同比增长6.1%;瓜类播种面积11734公顷,同比下降11.0%;粮食作物总产量206353吨,同比增长6.9%;蔬菜总产量1117310吨,同比增长10.4%;瓜类总产量619960吨,同比下降9.1%;水果总产量52638吨,同比增长0.4%;肉类总产量129224吨,同比增长0.5%;奶类总产量31921吨,同比增长4.7%;禽蛋产量29081吨,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08元,同比增长8.8%。

第二产业

2019年,21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6%。

第三产业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3.9%,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8.0%,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0%,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6.5%。

2019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89.4亿元,同比下降8.2%。其中出口总额59.7亿元,同比下降1.0%;进口总额29.7亿元,同比下降20.0%。

2019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13.5%。税收收入34.2亿元,同比下降9.5%。第二产业提供税收21.6亿元,同比下降17.4%,其中工业提供税收19.7亿元,同比下降18.8%;第三产业提供税收12.5亿元,同比增长8.7%。

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2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其中,农、林、牧、渔业用电量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工业用电量1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

2019年截至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9.7亿元,比年初增加33.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2.4亿元,比年初增加33.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0.7亿元,比年初增加38.7亿元。

珠宝产业

昌乐县有国家大型珠宝首饰专业批发市场——中国宝石城,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是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命名的国内规模较大、功能较完备的宝玉石饰品、贵金属饰品的专业批发市场。2004、2005年,中国宝石城被评为“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 2006年被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2012年,珠宝产业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企业近400多家,昌乐珠宝市场年交易额100多亿元人民币。

对外开放

昌乐县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县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2014年,昌乐县完成进出口总额12.07亿美元,其中,出口7.67亿美元,进口4.4亿美元。进出口额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5家。2015年一季度,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3.07亿美元。其中,进口1.07亿美元,出口2.0亿美元。

昌乐县坚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利用外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昌乐县共有外商投资企业56家,主要外资来源地有香港、台湾、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从外商投资企业的分布行业看,外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煤化工、柠檬酸、塑料、食品等行业。昌乐县致力于完善外商投资便利化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等措施,积极承接下放的审批权限,大力推行在线行政许可,简化审批步骤,规范审批程序,增强审批透明度。

昌乐县作为蓝宝石之都,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昌乐(国际)宝石节,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来参观考察,宣传了全县的蓝宝石文化。2014年10月,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在昌乐县成功举办。博览会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有来自国内外260多家企业参展,共接待采购商及游客达到8万人次,实际交易额突破3亿元,意向交易额达到4亿元。[6]

社会

教育

2012年,昌乐县44处农村标准化学校和53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改造全面完成,100辆新型校车投入使用。幼儿教师1113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5088人,其中小学2877人,初中2211人;高中阶段教师1013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326人。教师队伍中,市以上特级教师12人,市以上优秀教师213人,市以上教学能手436人。

学前教育

2012年,昌乐县有幼儿园154所,其中公办园104所,民办园50所。县级以上示范园51所,占总数的33.1%。在园幼儿14886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0%。

义务教育

2012年,昌乐县中小学共81所,其中小学60所,初中18所。省、市级规范化学校60所,占总数的74%。在校小学生34308名、初中生20907名,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均为100%。

高中教育

2012年,昌乐县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6906名,其中县外学生6935名,占总数的41.02%。

民办教育

2012年,昌乐县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共有民办学校6所,基本满足了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形成了“择校找民校”格局。在校生1.8975万人,占总数的26.31%。

职业教育

2012年,昌乐县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4202人。开设宝玉石、机械制造、电工电子、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9类14个专业,其中省、市级名牌专业、重点专业7个。

文化

2012年,昌乐县建设文博园、文化中心等文化项目,建成农家书屋298个,11处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市级标准。

社会保障

2012年,昌乐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了33.3%和19.4%,“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35.2%和41.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68公里,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856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中医院病房楼建成投用。新农合为群众报销医药费1.21亿元,受益人口104万人次。基本药物价格下降了30%左右。[7]

交通

昌乐县境内有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及胶王路、潍九路、昌大路贯穿境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青银高速公路、309国道、胶济铁路、济青客运专线横贯东西,省道大沂路、胶王路穿越南北。东距世界风筝都—潍坊25公里,潍坊机场和潍坊北港均可在30分钟内到达,济南、青岛国际机场和青岛、日照、烟台海港可在90分钟内到达。[8]

旅游

中国宝石城

位于昌乐城区北部,紧邻309国道,是唯一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大型国际珠宝商城,中国宝石城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宝石城将会成为一个建筑面积达100万㎡,年交易额达50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国际珠宝首饰专业批发商城。

昌乐西湖公园

位于昌乐城区南部,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湖公园的改造,标志着昌乐向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西湖公园是丹河滨水景观带的一部分,是二十公里滨水景观带的众多景点之一。它的开放大大提升了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寿阳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昌乐县城东南1公里处,属低山丘陵地带。公园以国有孤山林场为核心,四周与城关、朱刘、城南、五图街办和乔官镇相邻,区域内孤山、李家山林区相连,方山、谢家山林区有村庄相隔,各成一体。

方山

位于昌乐县城东南10公里,方圆8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唯一的蓝宝石原生矿区,蓝宝石储量丰富,有“宝石第一山”之称。山中有方山庙、方山备战防空洞、探宝洞等景点。

昌乐火山省级地质公园

位于乔官镇郝家沟西北山坡。该火山口群为山东省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火山口颈地质遗迹,是山东省唯一规模最大的远古火山口群。2002年12月,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列为第一批省级地质公园。

白浪沙滩湿地公园

位于昌乐县营丘镇政府驻地,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园建设了钓鱼台、观景阁、齐长城等文化景点和阳光沙滩、麒麟广场、盛柿林、芦苇荡、亲子游乐场、孝子竹林等特色生态旅游景点。

桂河湿地公园

位于昌乐县城东南部,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园总面积1515亩,配套服务完善,具有专用游客接待中心,设有医务室、警务室、停车场,提供导游员、旅游商品、邮政等服务。

仙月湖风景区

位于昌乐县西南部与临朐县的交界处,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总库容1.45亿立方米,常有水面9.9平方公里,湖内鱼类资源丰富,大坝周围绿林成荫,水质无污染,与沂山及本县内的蓝宝石、古火山口、山旺化石等旅游资源形成较好的配比和组合关系。[9]

特产

昌乐西瓜

昌乐西瓜已有200年栽培历史,清嘉庆版《昌乐县志》即有西瓜种植的记载。适宜的气候和富含氮、磷、钾的沙质土壤,造就了昌乐西瓜以“早、大、甜”特点闻名于世。

蓝宝石

昌乐蓝宝石由18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而形成。其原生矿体主要是碱性橄榄玄武岩。昌乐所产宝石有晶体颗粒大、晶体完整、颜色纯正、双色性强、纯净度高、裂絮少、特异宝石多、出成率高等特点。

木鱼石

昌乐木鱼石形成于数千万年至上亿年前,富含偏硅酸、锶、钼、锂、镓、锌、硒等10多种元素。昌乐木鱼石具有空腔环带结构的铁泥质、铁锰质分泌体,形状大小不一,外表多呈土褐色、橙黄色、紫红色,内壁多呈土黄色,空腔内有的为液体,有的有核,成卵形或粉末状,用手摇动能发出响声,因此被人们称之为“会唱歌的石头”。[10]

人物

古代

徐干(170-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王镇恶(373~418),东晋名将。北海剧(今山东昌乐西)人。

王昕,生年不详,字元景,北海剧(今山东昌乐西)人,卒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十年。

李成(919-967)中国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今昌乐)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赵池(生卒年不详),明后期官员,昌乐人。1568年(隆庆二年)举进士,为行人,继为御史。后出为汝南知府,以病乞休。

阎循琦(1711-1776),字景韩,号玮庭,清乾隆时期大臣,昌乐县河头乡黎家村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随父宦居各地,读书能见其大,为文亮拔至深。

阎循观(1724-1771),字怀庭,山东昌乐人。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乾隆七年(1742),阎循观年仅十八岁就考中举人,后讲学于麓台书院。

当代

吴爱英,女,汉族,1951年12月生,山东昌乐人,197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司法部部长。

李鸿忠,男,汉族,1956年8月生,山东昌乐人,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8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天普,山东昌乐人,1962年生,1985年7月青岛科技大学基本有机化工专业大学本科毕业;1996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8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2006年5月当选为中国石化第三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并任中国石化总裁。

王国华,山东昌乐人,早先在内地从事教育、出版工作,1992年任香港《大公报》社长。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庆祝香港回归筹备委员会委员。为十一届中国政协委员。[1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