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清香文化——雅俗各立,深入内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清香文化——雅俗各立,深入内境
圖片來自搜狐网

明、清香文化——雅俗各立,深入内境,明、清两代大致沿袭宋人的品香文化。更深入到一般人家,内化到生活细节;品香仪轨繁复,手法细腻,讲究器皿用具。伍绍棠在《长物志》的跋里写道“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雅儒相尚,若评书、品画、饮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

原文

  明、清两代大致沿袭宋人的品香文化。更深入到一般人家,内化到生活细节;品香仪轨繁复,手法细腻,讲究器皿用具。伍绍棠在《长物志》的跋里写道“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雅儒相尚,若评书、品画、饮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长物志》是文震亨(文征明的曾孙)所著,即所谓“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所谓“长物”即是“身外之物”不是生活必需品,这种对无用之物讲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晚明时期的生活态度与风雅标榜。这些人经常自号名士或山人,也常被用作为对读书进仕功利主义反抗的代名词。

  此时的香文化,注重在生活情趣的经营,品香是自我的意趣追求,也融入了相关的文化中。如明戏曲名家屠隆《考盘余事》有《香笺》一章;高濂的《遵生八笺》中的《清赏燕玩笺》就有《焚香七要》;褐色先生张应文作《清秘藏》也论及名香,焚香时何种香炉配何种香材、香具,香品应乘于何种香盒,收藏香要如何与密共养等等。此时,品香文化已经走向文人密玩的私人领域。

  周嘉胄著作《香乘》二十八卷,是明朝的香书大全,也是历代尊崇的伟大整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虽是植物的百科全书,其中关于香草和香材的资料确实齐全。

  同时,此时香的制品也技术成熟,线香、卧香、塔香、棒香都很齐全。民间用香更多用途;祭祀。计时、药用、实用、驱虫、除污等,与上所说文人雅士的精致品香文化正好相异其趣。

  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郑和下西洋带回许多南洋香材与一手资料,却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并且禁止使用番香,购买番货。外国的贸易商却是大举通商,香港的发展与此时香市发达息息相关,也因此而得名。

  有清一朝为了孤立郑成功,康熙皇帝下禁海令与迁海令;海禁可能是清朝以后香文化萎缩的因素,在这一点可以说已经成为历史公案?但是,东莞香农有传说在雍正时期,纷纷桀香树逃亡,因此断绝了香材的源头?另外,几次文字禁论禁止文人私下聚会,也让文人失去了品香论香的文化追求,也许品香艺术因此而萎缩,余下的仅仅是民间的一种活动。香学也从此走入民间,落入凡尘。留在书册的字里行间,一般人没去认真探究。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习惯于;端午节悬挂艾蒲,挂香包,重阳节插茱荑,春节饮椒酒,或于神坛烧香拜拜,燃香驱虫…。这些生活的轨迹中,我们在无意间已经复制前人的一切生活习惯,其实我们早就活在香文化之中了。[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