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史·孙维城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史·孙维城传出自于《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1]

原文

孙维城,字宗甫,丘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历知浚、太康、任丘三县。万历十年,擢南京御史。初,张居正不奔丧,宁国诸生吴仕期欲上书谏。未发,太平同知龙宗武告之操江胡横,以闻于居正。会有伪为海瑞劾居正疏者,播之邸抄。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欖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广参议,皆落职戍边,天下快之。中官田玉提督太和山,请兼行分守事,帝许之,维城援祖制力陈不可。俄以教言官范俊,夺俸一年,忤大学士许国,出为永平知府。迁赤城兵备副使。缮亭障二百六十所,招史、车二部千余人。以功屡进按察使,兵备如故。部长安兔挟五千骑邀赏,维城请于督、抚,革其市赏而责之,戢不敢肆。寻以右布政使移守宣府,改广东左布政使。

二十九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河套常犯顺,罢贡市十余年。后复松山,筑边堿,诸部长恐,益侵轶。至是,吉囊、卜庄等乞款。闻巡抚王见宾当去,请益切。在宁夏者日著宰,亦请之巡抚杨时宁。两镇交奏,给事中桂有根请听边臣自主。维城方代见宾,时宁亦迁去,以黄嘉善代,二人并申约束。维城又条善后六事,款事复坚。初,维城在宣府,与总兵官麻承恩不相能。会承恩亦移镇延绥。一日,维城见城外积沙及城,命余丁除之。承恩绐其众曰:“食不宿饱,且塞沙可尽乎?”卒遂噪。维城晓之日:“除城沙,以防寇耳,非谓塞上沙也。”卒悟而散。维城因自劾,帝慰留维城,治哗者,然维城竟坐是得疾,不数月卒。将吏入视其索,仅俸数金,赙而归其丧。 (选自《明史·卷一百一十五》)

译文

孙维城,李宗或,丘县人。隆庆五年考中进士,相继担任浚县、太康、任丘三县知县。万历十年升为南京御史。当初,张居正父死而不奔丧,宁国的儒生吴任期想上书功谏。还没有送出奏章,太平间知龙宗式报寺给操江提督胡槽,让他告诉张居正。正好有人伪称海瑞弹劾张居正,这一消忠写在邸报上传报。龙宗武指为吴仕期所干,于是将他逮榈下狱。严刑拷打七天,致使吴仕期死亡。张居正死后,吴仕期的妻子为丈夫伸冤,孙维城将事情详细地上奏。时胡槽已提升为刑部传郎,龙宗式已是湖广参议,郡被撤职流放边地,天下人感到痛快。宦官田玉提督太和山,请求最任地方防守事宜,皇希答应了他,孙维城援引祖制极力陈述,认为不可以这样做。不久因为救言官,孙维城被扣岌一年的俸禄,又园违背大学士许国的意旨,被贬出京任永平知府。

后改任赤城兵备刮使,修理亭障二百六十所,招降史、车二部一千余人。以功绩升为按察使,仍旧兼任兵备副使。部落首领安兔抉持五千骑兵邀功请赏,孙维城请求督抚,免除赏赐而且责备他,于是安兔不敢放烽。不久以右布政使移守室府,后改为广东左布政使。万历二十九年拜官右金郡御史,巡视抚察延绥。河套地区诸部落常常反叛,朝廷停止他们进贡、王市十余年。后来,朝廷又收复松山,修筑边境城市,各部落首领异常恐慌,便加紧袭击。到这时,言囊、卜庄等乞求和议。他们听说巡抚王见宾委离职而去,请求更为边切。在宁夏的著半,也向巡抚杨时宁请求。

两镇郗上了奏,给事中桂有根请朝延让边臣自己做主。孙维城刚代赞王见宾,杨时宁也升任走了,由黄嘉善代赞,二人一起相互约来。孙维城又陈上有关善后事宜六件,修好之事童新巩固下来。起初,孙维城在室府,与总兵官庥承忌一向不和睦。这时,麻承忌也调任到延绥镇守一天,孙维城看见城外的积沙几乎与城墙一短高,就命令士兵除掉它们。麻承恩哄骗众人说:“连饭都烃常吃不饱,还能除尽塞上的沙吗? “士兵千是喧哗哄闹。孙维城明白地告诉他们说:“除掉城墙下的沙,是为了防止敌人,并不是说除掉塞上的沙。”士兵醒悟敢去了。孙维城因此弹劾自己,皇帝安慰留任他,惩治喧哗哄闹的士兵,然而孙维城最终园此而得病,不到几个月就死了。将吏来到他寒察看他的口袋,里西仅有几两银子的俸禄,大家捐献金钱将他的尸体送回到家乡。[2]

作者简介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