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曹震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明史·曹震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原文
曹震,濠人。從太祖起兵,累官指揮使。洪武十二年,以征西番功封景川侯, 祿二千石。從藍玉征雲南,分道取臨安諸路,至威楚,降元平章、閻乃、馬歹等。 雲南平,因請討容美、散毛諸洞蠻及西番朵甘、思曩日諸族。詔不許。又請以貴州、四川二都司所易番馬,分給陝西、河南將士。又言:「四川至建昌驛道經大渡 河往來者多死瘴癘詢父老自眉州峨眉至建昌有古驛道平易無瘴毒已令軍民修治。 請以瀘州至建昌驛馬,移置峨眉新驛。」從之。二十一年,與靖寧侯葉升分道討平 東川叛蠻,俘獲五千餘人。
尋復命理四川軍務,同藍玉核征南軍士。會永寧宣慰司言,所轄地有百九十灘,其八十餘灘道梗不利。詔震疏治之。震至瀘州按視,有支河通永寧,乃鑿石削崖, 令深廣以通漕運。又辟陸路,作驛舍、郵亭,駕橋立棧。自茂州,一道至松潘,一道至貴州,以達保寧。先是行人許穆言:「松州地磽瘠,不宜屯種。戍卒三千, 糧運不給,請移戍茂州,俾就近屯田。」帝以松州控制西番,不可動。至是運道既 通,松潘遂為重鎮。帝嘉其勞。逾年復奏四事:一,請於雲南大寧境就井煮鹽, 募商輸粟以贍邊。一,令商入粟雲南建昌,給以重慶、綦江市馬之引。一,請蠲 馬湖逋租。一,施州衛軍儲仰給湖廣,溯江險遠,請以重慶粟順流輸之。皆報可。
震在蜀久,諸所規畫,並極周詳。蜀人德之。善政自譽,藍玉敗,疾謂與震及 朱壽誘指揮莊成等謀不軌,密詔論逆黨,以震為首,並其子炳誅之。 (選自《明史•曹震傳》,有刪改)
譯文
曹震,濠州人。跟從太祖起兵,累積功勞被任命為指揮使。洪武十二年,因征討西番有功封為景川侯,食祿二千石。跟從藍玉征討雲南,分道攻取臨安諸路, 至威楚,降服元平章、閻乃、馬歹等人。雲南平定後,趁機請求征討容美、散毛 諸洞蠻及西番朵甘、思曩日諸族。朝廷下詔令不可。又請求將貴州、四川二都司 所買番馬分給陝西、河南將士。又說:「四川至建昌驛道,途經大渡河,來往者多 半死於瘴毒。詢問當地的老人,得知從眉州峨眉至建昌,有古驛道,(道路)平坦 且無瘴毒,已經命令軍民加以修治。請求把瀘州至建昌的驛馬,移到峨眉新驛站。」 得到許可。二十一年與靖寧侯葉升分兵討伐平定了東川叛蠻,俘虜五千餘人。不 久任命統領四川軍務,同藍玉考察征南軍士。
永寧宣慰司說,所轄之地有一百九十個灘,其中有八十多個灘堵塞不便利。詔 令曹震治理疏通。曹震到瀘州巡視,看到了有條河直通永寧,於是鑿石削崖,加 深、擴廣河道,達到通漕運的目的。又開闢陸路,興建驛舍郵亭,架橋立棧,自茂州,一條道路直通松潘,一條道路到貴州,最後通達保寧。最初行人許穆說:「松 州土地貧瘠,不適宜聚居種植墾荒,戍守士卒三千人,糧草不能供給,請求移守 茂州,可使他們就近墾種荒地。」太祖認為松州控制着西番,不能動搖。至此運道 已經暢道,松潘於是成為重鎮,太祖嘉獎曹震的功勞。過了一年,他又上奏了四 件事:一、請求在雲南大寧境內掘井煮鹽,招募商人運輸糧食以供給邊防;二、 命令商人輸送糧食到雲南建昌,替重慶、綦江等地以糧錢換馬;三、請求免除馬 湖拖欠的租子;四、施州衛的軍儲物資,依賴於湖廣,逆江而上十分險遠,請求從重慶順江而下輸送糧食。他的奏請得到了允准。曹震在蜀的時間很久,所有管理的地方都有規劃,一併十分周詳,得到了蜀人 的讚頌。良好的管理就有好名譽了,因藍玉叛逆事情敗露,很快有人告藍玉曾與 曹震和朱壽誘使指揮莊成等圖謀不軌。密詔追論逆黨,以曹震為首,連同他的兒子曹炳一同被殺。 [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