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鮮紅釉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明成化鮮紅釉盤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明成化鮮紅釉盤
年份:明
類型:瓷器
規格:高5厘米,口徑20.9厘米,足徑13.5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窯口:景德鎮窯
關鍵詞:景德鎮窯
藏品鑑賞
明成化鮮紅釉盤,高5厘米,口徑20.9厘米,足徑13.5厘米。
盤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鳥窩,俗稱「窩盤」。盤裡及足內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溫銅紅釉。紅釉釉層肥腴,呈色鮮艷,燦若天然紅寶石。由於釉層氣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紋,使入射光線發生散射,視之柔和悅目。圈足外牆積釉處紅里透黑,宛如青蝦之背。口沿因高溫燒成時釉料熔融、垂流而顯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圓潤的白邊。胎體較厚,外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色澤淡雅,頓挫有力。
明代鮮紅釉瓷器以永樂、宣德時產量最大,質量也最好,此後因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生產漸入困境,產量銳減,成功之作很少見。至嘉靖時,雖然宮廷一再催燒鮮紅釉瓷器,但由於燒造難成,有關官吏不得不請求以容易燒造的低溫礬紅釉取而代之。
傳世的成化鮮紅釉瓷器極其罕見,故極珍貴。前些年景德鎮珠山成化官窯遺址出土成噸的瓷片標本,鮮紅釉瓷標本僅屬個別,而上述鮮紅釉盤標本亦屬僅見,說明成化鮮紅釉瓷只是偶然燒造。這種盤的造型、釉質(釉內氣泡、桔皮紋等)均極似宣德鮮紅釉盤,如無款識,極易被誤認為是宣德器。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