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明月夜留别 李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月夜留别
图片来自大众网

明月夜留别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男女离别,前二句是写两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分手时情景;后二句转而描写离别后情景。此诗以“月”为中心,写月夜的离别,从月下无声到有声,写出了有情人虽离心不离的执着深情。

原文

李冶〔唐代〕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译文

在即将分别的时刻,我你我相对无言,明月也寂静无声;明月无声却有洁白的光亮,你我无言内心却满是离情别绪。

离别后,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就像明月一样,无处不在,无论是在云间还是在水上,还是那海陲边城。

鉴赏

  不仅如此,诗的前两句,每一句中都有“人”和“月”字,这就使诗的前两句的句法更加工整而复杂了。实际上,诗的前两句也可变为“离人无语却有情,明月有光却无声”,或者为了合于平仄,也可以改为“离人无语却有情,有光明月却无声”这样就将人和月分开描写,前句写人,后句写月,但诗人此处却偏偏将人和月交织地描写在一起,两句中都有人和月。从第一句看,两人分离时都没有什么话说,而月亮也没有声音,四周很寂静,似乎没有什么感情,但第二句马上一变,明月虽然无声,却有着洁白的光亮,而两人分离时虽然缄言,保持着沉默,内心里却百感交集,充满着离情别绪,这样一写,句与句之间就有一种起伏,一种变化。不仅使人感到人有情,就连月也有情。

  前二句是写两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的分手时情景,后二句转而描写离别后情景。作者是个女子,从末二句的口气来看,第三句中的“人”也应该是指一位女子。她不仅离别有情,别后相思也依然有情。这从“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这三字看似平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从承上讲,前二句虽然月无声,只有光,但就如同人无语却有情一样,都是有情物,而此处说“人似月”,就是说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样,仍是有情物。从启下讲,月亮每天夜里从云中映射到水中,又从水中爬到层城,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表现其时间之长,而“人似月”,正是为了说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说明其相思时间之长之久。月亮皎洁无声,离人相思无语,其情却如同月光,云间、水上、层城,无处不在。足见相思之深沉、绵密,如诗如画。诗从月光下离人的依依惜别,到月光下闺女的独自相思,从头至尾都将人、月合写,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写得十分有情味,又别致。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据说李冶曾经在少女时代时邂逅一位青年,即隐居山中的朱放,两人有短暂的恋情,后来朱放前往江西为官,这段恋情就不了了之。但李冶显然是对他牵挂在心的,她写了这首诗并寄给朱放。

简析

  《明月夜留别》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男女离别,前二句是写两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分手时情景;后二句转而描写离别后情景。此诗以“月”为中心,写月夜的离别,从月下无声到有声,写出了有情人虽离心不离的执着深情。全篇融人与月为一体,构思新巧,比喻生动,想象丰富,风格潇洒泼辣。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