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系與星際邊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星系與星際邊緣

《星系與星際邊緣》向讀者介紹了星系的類型,並帶領大家重溫了它們在漫長的宇宙時間裡——從大爆炸時期到今天——不斷旋轉和變化的過程,作者帶我們踏上了一次壯闊淘的旅程,從我們的宇宙家園銀河系出發,前去探索橢圓星系的精緻結構和旋轉運動,參觀最強大的星系——類星體,最後到達更遠的宇宙空間:星際邊緣。這次旅行使我們以全新的視角對宇宙進行了一次深入探索。 120億年來,星系裝飾着宇宙,構成了天穹,照亮着太空 這些龐大的體系,每個都擁有成千上萬顆星星,它們共同構成了複雜、完美而又充滿活力的廣闊宇宙。

基本介紹

書名:星系與星際邊緣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2月1日)

叢書名: 外研社·哈佛科學人文譯叢

平裝: 31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0081731, 7560081738

條形碼: 9787560081731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6 x 15 x 2.6 cm ; 540 g

ASIN: B0021L8SPU

內容簡介

《星系與星際邊緣》向讀者介紹了星系的類型,並帶領大家重溫了它們在漫長的宇宙時間裡——從大爆炸時期到今天——不斷旋轉和變化的過程,作者帶我們踏上了一次壯闊淘的旅程,從我們的宇宙家園銀河系出發,前去探索橢圓星系的精緻結構和旋轉運動,參觀最強大的星系——類星體,最後到達更遠的宇宙空間:星際邊緣。這次旅行使我們以全新的視角對宇宙進行了一次深入探索。

120億年來,星系裝飾着宇宙,構成了天穹,照亮着太空 這些龐大的體系,每個都擁有成千上萬顆星星,它們共同構成了複雜、完美而又充滿活力的廣闊宇宙。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星系初探

第一章 星系和宇宙

第二章 形成與運作

第三章 星系剖析

第四章 丟失的質量

第五章 創生和演化

第二部分 近鄰星系

第六章 銀河系

第七章 麥哲倫雲

第八章 木星系群中的矮星系

第九章 最近的巨星系

第十章 相互作用星系與星暴星系

第十一章 能量最強星系

第三部分 我們的星系島宇宙

第十二章 星系距離測定

第十三章 星系團和超團,細絲和空洞

第十四章 膨脹中的宇宙

第十五章 起源圖景

第十六章 宇宙邊緣

後記

參考文獻

期刊與網站

插圖表

前言

星系記載了我們的宇宙歷史,構成了宇宙並給它帶來光明。這些由無數的恆星、行星、氣體以及塵埃組成的結構,自1925年埃德文·哈勃首次確認了它們作為獨立「島宇宙」的身份起,就誘惑並挑戰着天文學家們。直到今天,已觀測到的星繫結構和星系運動仍然令我們驚訝而迷惑。而可觀測的宇宙,就如同在黑夜的海面上那燈火通明的航船,只是巨大的、潛伏於黑暗中的世界的微小部分而已。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向您講述了星系的故事以及它們隨宇宙時間演化的歷程。這本天文學傳奇是繼哈羅·夏普里1943年出版《星系》之後,哈佛大學出版社宇宙系列叢書中的第五本。在夏普里完成其開創性的著作後,我們對於星系的認識已經改變了許多。實際上,從保羅-霍奇1986年所寫的第四本開始,人類探索的步伐以驚人的速度加快。藉助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及夏威夷和智利山頂的大型地基望遠鏡等先進儀器,我們現在對宇宙的可觀測距離已經遠到足以看到星系自大爆炸的喧囂中誕生後不久的樣子。這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星系的生命歷程正是對宇宙歷史的具體體現。

推薦

《星系與星際邊緣》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文摘

第一部分 星系初探

第一章 星系和宇宙

從遙不可及的遠古時代開始,人類就想知道地平線以外究竟存在着什麼。在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野心以及求生本能的驅使下,我們不斷前行,去探索遙遠而神秘的土地。從大約2萬年前的上一次冰河世紀起,人類無畏的探索就帶來了自身的擴展。通過步行、騎馬或者乘船等方式,人類探查了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神秘之處。

隨着歷史的演進,我們的視野拓展到地球之外的廣袤領域。17世紀初,望遠鏡出現了,到今天為止,我們業已發現一個不斷增大的宇宙物質層次結構——從我們的日心行星系統,到其他帶有行星系統的恆星;從充滿恆星和恆星系統的星系∞,到星系群和星系②;一直到我們視力可及的最遠處那些由星系和星系團構成的絲狀結構。今天,藉助望遠鏡、電腦,再加上一沓用以演算的稿紙,我們繼續向縱深探索着,去尋找空間的盡頭——也即時間的起點。

在上一個千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裡,我們把宇宙與今天稱之為太陽系的東西等同起來,認為滿天繁星只不過是位於行星外的一個球面上的裝飾物。直到19世紀,人們才最終意識到這些細微的光點其實是遙遠的太陽,它們離我們非常遠,遠到其發出的光需要很多年才能到達地球。這些孤獨的恆星看上去散布於空間之中,科學家們在爭論它們是否會永遠延伸下去,或者是否會存在一個終點,而在這終點之外是空蕩蕩的一片。天文學家繼續向空間的深處探索,他們確實找到了終點。我們的太陽看起來是大量恆星中的一員,並和這些恆星一起,處於被他們稱作銀河系的系統之中。而在銀河系邊緣之外,則是無盡的黑暗。

後記

在宇宙邊緣問題上,還有一些沒有得到解決的大難題。面對這些困惑,我們不能就這麼簡單忽視過去。這裡,我們以對兩個主要問題的思考來結束本書:宇宙的未來和我們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宇宙大森林

我們的宇宙將去往何處?在過去的100億年裡,星系主宰着宇宙的一切景象。在星系內部,大質量恆星不斷地產生又滅亡,而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則長久而安靜地存在着。在下一個100億年,預計會有怎樣的事情發生呢?或者,看得更遠一些,下一個1000萬億年後呢?

如果我們的預測僅局限於我們所能探測到的東西,那麼前景會非常黯淡。因為星系中的可見物質不足以束縛住膨脹宇宙所需質量的1%,星系將一直互相遠離。富星系團成員的星系將不時受到來自其鄰居的引力擾動;隨着時間流逝,這些擾動慢慢積累起來,一些星系就會逃出星系團,而另一些則會掉向最靠近星系團中心的某個巨橢星系。我們可以看到類似過程——不過尺度小得多——正發生在球狀星團中,在這裡,內部恆星向中心掉落而外部恆星則會蒸發掉。每個星系團最終的樣子都差不多相同: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周圍是星系際空間中離散的星系。

而在星系內部,中心棒和伴隨星系所導致的引力擾動最終導致物質以與前述類似的方式重新分布。一些恆星將失去動能並掉入到星系核心,而其他星系則獲得足夠動能而逃逸。雖然這裡是在較小的尺度上,但我們會再一次看到,中心的大質量黑洞隨着恆星向其中掉落而不時地發出閃光——而這一切,都沉浸在大量高速恆星所組成的雲中。[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