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春天的故事(郭兴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天的故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春天的故事》中国当代作家郭兴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春天的故事

如果拿人的一生和一年四季作比,那么童年就是春天,壮年就是夏天,暮年就是秋天,而耄耋之年就是冬天了。毫无疑问,春天是美好的,到处莺歌燕舞,李白桃红;到处山花烂漫,春光盎然。人在童年,上有爷爷奶奶宠着,可以哭闹撒娇;下有爹娘疼着,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的春天,不是不美好而是非常的不好,更无美字可言。

我外姥爷姓陈。家里很穷,租了一亩多地,经营着一个小菜园。舅舅是个唱丝弦的,现在称之为琴书艺人,其实当时只能算个被人看不起的要饭的。听年长的人说,他曾多次来俺庄上唱过:像《王天宝下苏州》《薛花子跑寒窑》《回龙传》等等,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后来他患有老鼠疮病去世了。当时我们家有四十多亩地,喂着牛马,住着四合院。至今我也没弄明白,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当时,爹怎么会要穷人家的女儿?况且,爹是读了《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的,在当时也算一个有学问的人呀。

娘嫁俺家,过得非常不开心。在我花花搭搭记事的时候,他常常关上门,把我搂在怀里或放声大哭或低头呜咽。我睁大着两眼,看着黑洞洞空间,害怕极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也跟着哭。有时她带着我去姥娘家,常常走到半路就不走了。记得有一个叫陆庙孜的庄,庄后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路,是去外爷家的必由之路。路旁有一个很高的三角铁架,据说是勘探队留下的什么标记。娘常常走到这里就不走了,要么在地上睡觉,太阳照在她脸上,把脸晒红了她也不肯起来。要么围着三脚架上下看。当时我想,她可能是想找个地方上吊,我就大声哭嚎,我哭了一会,她才长长叹了口气,领着我去了姥娘家。现在我想,当时的我娘,心里一定有千般的难万般的苦。可是向谁诉说呢?儿子小不懂事。回到娘家对娘说吧,娘的年纪大了,经不起打击,再者,就是说了,又有什么用呢。

娘是弱小的,可是他在儿子面前是强大的,永远是儿子的保护者,在儿子受到伤害时,她会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有一次,娘从地里干活回家,渴了。那时人们又没有暖瓶,都是到浍河边上提泉水喝。我让娘在家歇着,我用小罐子去河边提水。当我提水从河边刚爬上河沿头儿时,来了一个人,他叫何怀德,人们都叫他何德坏。大高个,毛胡子脸,在杂牌军队里当过兵,是兵痞,兵油子。他看见我提着泉水,高喊一声:“提过来,我喝一气再走!”我当然不让:“俺娘没喝来,你凭啥?”“不给我喝,我揍你!”说着说着就上来扭我的耳朵,我就大声哭,忽然听到一声大喝:“放手!你要是敢动我孩子一指头,我就劈了你!”原来是娘,她拿了一把镰刀,高高举起,眼睛瞪着何德坏。何德坏赶紧说:“别别,我给他闹着玩的。”

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娘病了,病得非常厉害。不能吃饭,也不能干活。不知爹整天忙什么,总也不见他的影子。更没见过医生来给娘看过病。慢慢地,娘瘫痪了,睡在堂屋当门靠西山铺的一块门板上。身上硌烂好几处。不久又发现娘的身子水肿了,越肿越厉害。在屋里呆久了,娘想出去晒太阳,可是我抱不动她。后来我找了一张狗皮,把娘慢慢挪到狗皮上,我拉着狗皮,一点一点向门外拉。娘嫌晒很了,我就打几个泡桐树的大叶子,给她挡太阳。太阳西下了,我让娘坐在狗皮上再拉回屋里。那时我还不会做饭,娘饿了,我只会拌面疙瘩,我也不知道锅开,面疙瘩煮的半生拉熟,娘也只能吃那了。

不久,娘走了,上天一定是看她太受罪了,不忍再把她留在人间。每当明月当空时,我仰头看着月亮,默默地问:“娘,你现在好吗?不受罪了吧?”

没有娘了,晚上睡觉我跟老祖母一个床。她是个哑巴。我特别怕,屋里黢黑,什么也看不见。老鼠一啃东西一打架,我就用被子蒙着头,用脚蹬老奶奶的腿,她啊啊一喊,老鼠停止了活动,我才敢从被子底下伸出头来透透气,往往是一夜重复多少次这样的事。夏天天热,人们都喜欢在外边露宿,小孩子都跟着自己的娘。我没娘了,只好拿个草苫子铺在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床边睡觉。有一次睡到半夜,忽然下雨了,孩子们在娘的吆喊中跑回了家。我睡得朦朦胧胧,也分不清东西南北,只站在原地直嚎,后来才被一个我叫她二盆婶子的把我带回她家。我要是有娘咋会这样?

有一次,邻居家的老孬大娘棉穗子少了,硬赖我偷了放风筝了。我根本就没偷!连风筝也不会扎,再说我也不会合线。退一万步来说,我就是会扎会合线,我也不会去偷,也不敢去偷。我不承认,她就叫老孬大爷打我。我委屈极了,只有哭。要是我娘活着的话他敢吗?娘非和他拼命不可!

我十岁的时候,家里来了继母。为了能上学,我千方百计讨好她,抢着干活,烧锅、抱柴、刷锅、喂猪。有一次我刷锅,因为个子又小又矮,够不到那边,继母看到了,她拿起锅铲照头上给我一下。当时我只觉得怕她没感到疼,后来奶奶发现,头上淌的血把头发都沾成了一个疙瘩。

五四年,爹和继母去了关外,五七年我考上临涣中学上了初一,户口也随之迁到学校。此时我已经十七岁了。靠着国家的助学金,一步步慢慢完成了学业。

我的童年——我的春天,充满心酸。多年来,不敢提,不忍提,不能提,提起来,泪湿衣衫。[1]

作者简介

郭兴华,男,1942年6月出生,濉溪县人,淮北市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