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热梅希尔围城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热梅希尔围城战(Siege of Przemyśl)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上的一场战役,也是一次大战中历时最久的围城战,始于1914年9月16日,在10月11日时因奥匈帝国发动反攻而暂时解围,但俄军在11月9日卷土重来,直到1915年3月22日攻陷要塞。围城战一共持续了133天,但胜利的俄罗斯帝国也无法有效的巩固胜果[1]

战前态势

普热梅希尔(波兰语:Przemyśl,德语:Premissel,乌克兰语:Peremyshl)是一座位于桑河畔的城市,也是奥匈帝国在加利西亚的重要据点,城周筑有多道防线及要塞。在8月底至9月初的加利西亚战役中,奥匈帝国先胜后败,不得不收缩防线,以避免俄军长驱直入,越过喀尔巴阡山并攻入匈牙利。尽管俄军在东普鲁士遭遇德军痛击,但在加利西亚不但挡下了奥匈军的进攻,甚至攻入奥匈帝国境内150公里,占领了半个加利西亚

普热梅希尔要塞早在1854年便展开修建,进度随着奥匈帝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外交关系递嬗而有所增减,在一次大战爆发前夕,此处的驻军只有5个步兵营,加上炮兵及工兵若干。俄军在9月16日开始向要塞周边发动攻击,28日时已将要塞完全包围,若是这座要塞陷落,俄军将能突入喀尔巴阡山的隘口,或是向西威胁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业区。

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在撤退之际紧急下令加固普热梅希尔的防御工事,尽管新接掌奥匈军第3军团的斯维托札·博罗耶维奇步兵上将主张撤退以保存实力,但康拉德并不同意,仍要求从伦贝格一线撤下来的第3军团残部,连同堡垒守备队、紧急征集而来的壮丁,共计约12至15万人继续加强防御,由要塞指挥官赫尔曼·库斯曼内克中将、匈牙利第23师师长阿尔帕德·陶马希·冯·弗格拉什中将主持。他们在俄军攻击前迅速开挖了长达50公里的壕沟、铺设总长1,000公里的铁丝网,构筑了7道强化防线。然而,奥匈帝国的守军士气低落,来自不同民族的军民间互不信任,各种军令甚至得用15种不同的语言发布,斯拉夫裔的官兵更有集体投降的潜在危险。

在俄军方面,执行包围行动的是俄军第3军团,原指挥官尼可莱·鲁茨基步兵上将已升任西北方面军总指挥,遗缺由原第8军军长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中将接任,此人曾担任保加利亚陆军副总司令,战前驻节于俄国,战争爆发后随即加入俄军。此外,实际负责前线作战的指挥官则是相当资深的安德烈·塞利凡诺夫步兵上将

结果与战后发展

普热梅希尔陷落后,俄军对喀尔巴阡山的进攻似乎已箭在弦上,但这种情况却没有发生;但对奥匈帝国而言,普热梅希尔原先预设的驻军最多是5万人,但在围城战中却投入了2.5倍的兵力,最终失去了超过11万官兵,可说是远超出预期的惨重损失。普热梅希尔并未被俄国控制太久,1915年5月,德国与奥匈帝国发动了戈尔利采-塔尔努夫攻势,重创了东线战场上的俄军,俄军被迫执行战略撤退,奥匈帝国也在1915年10月收复了普热梅希尔,直到战争结束都未再丢失[2]。然而,奥匈帝国从未由1914至1915年间的溃败中恢复,除了在加利西亚,喀尔巴阡山的冬季作战也造成了80万人的伤亡(主要仍是冻伤与疾病,而非战斗),与伦贝格、普热梅希尔等地的损失合计已超过百万。尽管俄军的损失相当,但俄国的兵员相对充足,奥匈帝国则无法恢复战力,他们在1915年起便须仰赖德国的协助,才能对抗俄军。

对俄军而言,尽管夺下了普热梅希尔,但他们在对克拉科夫,以及进军喀尔巴阡山的企图皆以失败收场,徒留惨重的损失,在东线战场上也出现了停滞。德国方面绝不乐见奥匈帝国继续溃败,德军已在1914年12月占领了罗兹,为西里西亚取得战略纵深后,注意力又再度转回西线。但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以退出战争作为要胁,迫使德国参谋总长法肯汉因让步,再从西线抽调兵力协助奥匈军反攻,便是1915年的戈尔利采-塔尔努夫攻势。

视频

普热梅希尔围城战 相关视频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战中最血腥的围城战,被德军围困3年致150万士兵和平民死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