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景美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景美桥

图片来自苹果新闻网

景美桥,景美旧桥位于台北县、市交界,属于跨市、县间之联络桥梁,北端衔接台北市文山区景文街,南端衔接台北县新店市顺安街,为景美、新店地区重要连络桥梁之一。原景美旧桥桥宽7.4公尺、全长80公尺,桥上双向各1线车道,车道宽仅3.7公尺,且无划分快慢车道,人行步道则为附挂于桥旁之临时钢架结构。封闭拆除改建期间,于桥梁原址下游侧辟建钢栈便桥1座,以提供行人及机慢车临时通行。[1]

特色

˙采单跨钢拱桥型、河中不落墩,桥梁跨距93公尺,不会阻碍景美溪水流,提升防洪效能 ˙改善后桥面由原7.4公尺拓宽为15公尺,双向各有5公尺宽的混合车道、1.5公尺宽的人行道及下游侧有2公尺宽单车道 ˙桥拱上采用全彩LED灯,可多彩变化营造夜景效果。[2]

沿革

第一代

  • 1761年时,此桥为清代的郭锡瑠自新店青潭修建水圳,灌溉台北盆地时所兴建的引水渠道。
  • 当时此桥为单纯的灌溉水道桥。

第二代

  • 1908完工的钢筋水泥桥。此桥的桥面供人车通行,桥面下有输水干管,连接原有的灌溉渠道。
  • 此桥为全台湾第一座钢筋水泥桥。
  • 此桥为纪念郭锡瑠开凿水圳的伟绩,故取名“瑠公桥”以资纪念。
  • 使用55年后由于桥身老旧将其拆除。

第三代

  • 于1963年第三代景美桥完工通车,共使用55年之久,全长80公尺,桥面净宽7.4公尺,并在桥身两旁加设人行步道,为一座传统的钢筋水泥桥。
  • 灌溉水圳改采另接管线送水,景美桥此时为一单纯的交通桥梁。

目前现况

  • 目前新桥于2009年5月动工,于2010年9月完工。
  • 桥梁采斜吊索拱桥的设计,桥面净宽15公尺,采人车分道,桥头设有引道直接连接景美溪自行车道。

工程缘起

景美桥系衔接台北市景美地区与台北县新店地区之桥梁,自民国52年完工通车迄今,桥龄已高达46年。由于该桥老旧,不符现行耐震规范要求,且因宽度及车道数不足,常造成汽、机车争道,交通壅塞。为改善桥体安全解决区域交通窘况,重塑区域景观,遂透过县市合作进行改建。[3]

工程简介

景美旧桥位于台北县、市交界,属于跨市、县间之联络桥梁,北端衔接台北市文山区景文街,南端衔接台北县新店市顺安街,为景美、新店地区重要连络桥梁之一。原景美旧桥桥宽7.4公尺、全长80公尺,桥上双向各1线车道,车道宽仅3.7公尺,且无划分快慢车道,人行步道则为附挂于桥旁之临时钢架结构。封闭拆除改建期间,于桥梁原址下游侧辟建钢栈便桥1座,以提供行人及机慢车临时通行。

改建后景美新桥采用与麦帅二桥相同的“单跨下承式钢拱桥”,桥面净宽15公尺,桥梁净跨距93公尺,规画双向各有一宽为5公尺的混合车道及1.5公尺的人行道,此外为因应休闲游憩与环保节能,于下游侧布设 2公尺宽自行车道,串连景美溪河滨自行车道,提供单车族舒适、安全的骑乘空间。

景美新桥之台北市端桥台采用扩展式T型基础,完成后桥台兼具防洪堤防之功能。另台北县端之桥台型式采车行箱涵与桥台共构型式,完成后亦兼具防洪堤防之功能。另于桥拱外侧设置LED景观灯及照缆灯,结合多彩照明的投射变化,营造景美溪畔夜晚迷人璀璨的氛围与景致。本工程于98年1月1日开工,已于99年9月27日通车。[4]

相邻道路

景美溪主要桥梁
北行道路 景美溪 南行道路

文山区景文街
景美桥

文山区    新店区

新店区顺安街

影片

景美桥上空 4K

参考文献

  1. 文山景美桥改建工程,台北市政府工务局
  2. 景美桥翻新“路宽可减壅塞”,苹果新闻网,2010/09/28
  3. 文山景美桥改建工程,台北市政府工务局
  4. 文山景美桥改建工程,台北市政府工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