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模板参数错误!(代码34)
|
智澄,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时的著名慈善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智一桐之父。1939~1949年创办西北儿童教养院,在解放前黑暗的十年里为祖国提供了大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
智澄 | |
---|---|
原图链接 来自360网 | |
出生 | 1904 |
逝世 | 1950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著名慈善家、教育家 |
个人简介
字镜如,山西忻州人。20世纪20年代入燕京大学,又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英语。
毕业后赴南洋,在新加坡等地教授中国《语文》。192 6年9月广州政府出师北伐后,智受革命之感召
归国投笔从戎,入张发奎部某团做思想政治工作。1927年4月21日随军开赴豫南,与奉军对峙。5月连
续参加西平、上蔡、临颍三战役,受枪伤两处;在被送往后方医院途中,又被信阳附近红枪会会众砍
了18刀,奄奄一息。在一位连长的坚持护卫下,三日后方才苏醒,但伤痛难支,先后以煤油、巴比通
和触电等办法自杀未遂。经医护人员抢救,他的生命被挽救下来了,但手臂已伤残,只好离开部队,
到北平某中学任教。
主要事迹
抗日战争爆发后,晋冀诸省难民逃亡西北地区者甚多,其中有不少学龄儿童和孤儿。1939年6月,
智奉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之命,赴陕南汉中设立西北儿童教养院。他选定南郑县凹口寺(读豁口寺)、
吴家山、黄家营及赵寨(今属汉中市汉台区)等地的古庙作院址,11月11日正式建院,收容儿童达千人。
1944年奉命接收安康儿童教养所; 1946年更院名为陕西第一育幼院,同年又奉命接收陕西第二育幼
院
(即原西安儿童教养院)。十年间,在这里修完高小课程,或升学深造,或走向社会的难童、灾童和孤
儿近3000人。
教养院从抗日战争时期创办,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院长一直是智澄。他十分推崇陶行知的教育思
想,既当严父,又是慈母,管、教、养、卫,无微不至,对难童全面进行体、德、智教育。他以公、
诚、爱为院训,对学生爱得深厚挚诚,被学生们呼之为智"妈妈"。抗战时期,教养院隶属国民政府
赈济委员会。由于战乱和国民党官员的腐败,千余名难童赖以生活的专项经费,却不能按时、按数拨
付。智多次请求,甚至以自杀向国民政府抗议,经费才得以解决。他的行动感动了许多人:南郑县宗
营镇(今属汉台区)的赵某曾几次向难童献粮;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女士也向难童捐助菜金。国民政府
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几次来院视察、训话,并向智书赠对联"天留余地开新运,人以无私致大同"。
智仗义执言,正义感强。每星期一集会纪念孙中山时,他都向学生报告工作,常常揭露社会的黑
暗和官僚的昏庸。他选聘的教学人员才德高尚,多是流亡大学生或中小学教师中的佼佼者,其中有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地下党员。爱国华侨蔡永瑞是他在南洋爪哇(属印度尼西亚)的挚友,抗日负伤
退役后来院任童子军教官,教育学生尽心尽力。国民党在国统区加强特务统治时,蔡保护过中共地下
党员教师李则民转移。智以身作则,不殉私情。他的夫人李林徐建院后来院,精简人员时,智又让她
带头离院;两个儿子在院读书,一直和难童们一起过集体生活,不允许他们特殊。其他教师和一些高
官显贵的子女来院也一律平等,恪守一切院规,没有任何特殊照顾。对那些无人接济的流亡难童,他
则处处予以照顾,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1950年3月16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