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滻水送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暮春滻水送別》 |
作品名稱: 《暮春滻水送別》 創作年代:唐朝 文學體裁:詩 作 者:韓琮 |
韓琮的詩為緣景遣懷詩。這類詩率多景為賓,情為主,以景起興,以情結景,它藉助眼前實景,抒發內心幽情,越突出景物的瑰麗,越反襯心情的淒婉,細讀自見堂奧。
詩詞正文
“ | <綠暗紅稀出鳳城,
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 流盡年光是此聲。 > |
” |
— <《暮春滻水送別》>,<詩詞名句網> |
作品賞析
送別,歷來是文人騷客們吟詠良多,在不斷求真、求情、求意的過程中常作常新的題材,就送別詩的整體情感內蘊而言,既有灑脫曠達之作,亦不乏深情綿邈之歌,但多針對一時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韓琮此詩別具一格之處正在於其獨具匠心,斷然避開古已有之且漸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從所有離愁別恨中提煉出送別時的共有情態。
「綠暗紅稀出鳳城」,「綠暗」「紅稀」緊扣詩題「暮春」二字。鵝黃明麗、遠有近無的嫩綠,只屬於東風輕拂中萬木復甦的早春,晚春風光,便是詩人在紅綠色調鮮明對比中拈出的「暗」和「稀」。兩詞一方面如實描畫了詩人眼中的景物:時序推移,草木的綠意在漸濃的春氣里變深變暗,繁花滿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為美好的回憶。即使不曾「雨疏風驟」,「綠肥紅瘦」亦註定要在晚春時節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數量的孤單,來映襯送別之際主客同有的惆悵之情。
「暮雲樓閣古今情」,送別,本就暗生愁緒,更何況是在最易觸痛感傷的黃昏。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此時此刻,在這繁華至極的帝都,無數高樓畫閣沐浴在落霞暮雲之中,眼前景不經意間勾起了詩人無窮無盡的心中情。於是,契闊別離之情、壯志未酬之情、感懷傷時之情……跳躍着,翻滾着,一齊湧上心頭,再融入生命體驗中不可排遣的滄桑感,一時間,詩人恍然置身於歷史的長河中,讓古往今來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鳴,似乎從中獲得了一種可以超越時光的永恆。這大概就是韓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兩句,則由次句「古今情」牽引而來。面對不可回返的流水,人們總是抱以時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無奈與遺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烏夜啼》)又何嘗不是如此?詩人苦心告誡,讓人「莫聽」,卻不曾言明其中緣由,是同於古人?異於古人?他將一個貌似平凡的懸念之花,選擇在詩尾綻放。「流盡年光是此聲」,原來「莫聽」只是詩人情有所感之後對朋友發自內心的善意勸告。往日或許無妨,別人或許無妨,然行人不可聽,別時不可聽。只因送別的憂情,本就無法承受這潺潺水聲惹起的無邊之愁。
作者簡介
韓琮:生卒不祥,於唐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之後,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韓琮消滅叛將,反而指派右金吾將軍蔡襲代韓為湖南觀察使,把韓琮這個逐臣拋棄了。此後失官,無聞。同名清朝官員。[2]
視頻
參考資料
- ↑ [1]詩詞名句網
- ↑ 韓琮被叛將驅逐,皇帝將其遺忘,鬱悶時登駱谷望長安吟此詩 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