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税收理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最优税收理论是中国专有文化名词。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2]。
名词解释
最优税收理论实际上是对税收效率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的综合与深化,它研究的是如何构建能够兼顾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税收制度。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是,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原则统一于社会福利标准之中。最优税收实质上就是从公平和效率意义上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税收,或者说是在社会对公平的期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公平与济效率最佳平衡的征税方式。
最优税收理论的内容
最优税收理论根源于福利经济学中的"最优"原则。就内容而言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应选择怎样的税率结构,才能使商品税的效率损失最小化;
二是在假定收入体系是建立在所得课税而非商品课税的基础上,如何确定最优的进或累退程度,以便既实现公平又兼顾效率;
三是税收制度的征管效率问题。对这三方面问题的研究,分别构成最优商品税理论、最优所得税理论和最优税收征管理论。
最优税收理论对现实税收制度建设的积极意义
1.最优税收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效率与公平同时纳入研究框架中来:
任何一个国家税收制度的建设,都应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两大目标。从一般意义上说,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在税收领域内,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和冲突更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税收制度中的考虑与公平目标之间,也并非总是互不相容的。
2.最优税收理论还得出了一些与传统论断完全不同的结论:
如最优所得税理论提出,最优所得税必须在较高的边际税率所产生的公平收益和较高的边际税率所导致的效率损失之间进行权衡。正因为如此,所有我们要慎重看待“公平意味着递增的边际所得税税率”这一传统的认识,至少应重新探讨累进所得税制的合理性。
最优商品税理论论证了统一的比例税率并不是最理想的,这促使人们加深认识如何使商品税税率设计达到更高效率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差别税率也是可行的。
在立足于效率的同时,最优税收理论还重新挖掘出商品税的公平功能。最优商品税理论认为,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当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课以较重的税收以减少税收的额外负担,但是如果这些商品主要是由低收入者所消费时,那么出于公平考虑,就应当对其以较低的税率课税。
也就是说,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商品课税也可以具有再分配功能。这一点,对于商品税收入占较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做好收入的公平分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 ↑ 【荐读】细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二三四五” ,搜狐,2018-02-11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