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有為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有所作為。道家將統治者的為政方式區分為「有為」和「無為」兩種。所謂「有為」,是指統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或世界,不尊重或不順應萬物的本性。「有為」會造成對萬物的自然狀態的破壞,進而導致秩序的崩壞。因此,道家主張以「無為」來克服「有為」的弊端。而儒家等學派則在積極的意義上,肯定統治者的「有為」。此外,「有為」也泛指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成就功業。
引例1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老子·七十五章》) (民眾之所以難於治理,是由於統治者有為,因此難於治理。)
引例2
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 (《孟子·公孫丑下》) (因此想要大有作為的君主,必然有不能召喚的大臣,想要謀劃事情,就親自去見大臣。君主崇尚美德而樂行善道,不如此便不足與之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 ↑ 楔形文字發現後,明明300年沒人能看懂,後來為何突然被破譯了?,搜狐,2022-10-03
- ↑ 啥是丁頭字?聖書字?腓尼基創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還是西奈體?,搜狐,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