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木樟,中藥名。為樟科植物雲南樟的果實或木材。具有祛風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主風寒感冒;咳嗽;風濕痹痛;脘腹脹痛;腹瀉。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臭樟

拼音名:Chòu Zhānɡ

別名:白樟香樟, 芳樟油樟瑤人柴栳樟臭樟烏樟小葉樟樟木子香蕊番樟木樟樟木樟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glanduliferum(Wall.)Nees[Laurus glandulifera Wall.]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雲南樟的果實或木材。

採收和儲藏

果實8-10月成熟時採收,曬乾。木材在樹齡達到中齡和接近成熟時採伐,宜在冬季或早春進行。採伐時應儘量使伐根接近地面。

原形態

雲南樟常綠喬木,高達20m。樹皮灰褐色,縱裂,具香氣;枝條無毛。

葉互生;葉柄長1.5-3.5cm,近無毛;葉片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

長6-15cm,寬4-6.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或近圓形,

兩側有時不對稱,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麵粉綠色,幼時下面被微柔毛,

後脫落無毛,或略被微柔毛,羽狀脈,稀離基三出脈,側脈4-5對,側脈脈腋在上面明顯隆起,

下面有明顯腺窩,窩穴內被毛或近無毛,網脈微細不明顯;革質。圓錐花序腋生,

長4-10cm,無毛;花兩性,長約3mm,淡黃色;花梗長1-2mm,無毛;花被筒倒錐形,

長約1mm,花破裂片6,寬卵圓形,長約2mm,花被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

內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絲被短柔毛,第1、2輪雄蕊長約1.4mm,花葯卵圓形,

與花絲等長,4室,內向瓣裂,花絲無腺體;第3輪雄蕊長約1.6mm,花葯長圓形,

長約1mm,4室,外向瓣裂,花絲近基部有1對心形腺體;退化雄蕊3,長三角形,

連柄長不及1mm,柄被短柔毛,位於最內一輪;子房卵圓形,直徑約1.2mm,無毛,

花柱長約1.2mm,柱頭微3裂,果實球形,直徑約1cm,黑色;果托倒圓錐形,

長約1cm,先端直徑約6mm,邊緣波狀。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南部及西南部、貴州南部、雲南中部及北部、西藏東南部。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山麓、溪谷石岩缝隙或次生阔叶林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在疏松湿润的土壤生长最快,萌芽力强。

栽培技術

一般採用分櫱法繁殖,但繁殖係數低,發展極慢;種子繁殖又難以保持品種特性。

試驗證明,採用扦插繁殖既可以有效地增大繁殖係數,並有利保持母株的經濟性狀。

扦插繁殖宜在濕熱季進行,乾熱季效果差。新梢迅速生長期,取當年生枝條扦插最宜。

成齡樹砍伐後的萌生枝、根櫱苗和實生苗的當年生枝條,扦插成活率高,扦插成活率隨木質化程度的增強和年齡的增大而降低,

即年齡小,半木質化的當年枝條,扦插成活率高。

扦插後溫度為20-30℃,插條10-15d形成癒合組織,25-50d生根;溫度24-26℃,

插條7-10d形成癒合組織,20-35d生根,

為了培育壯苗,苗期須嫩苗移植,培育1年,按行株距2.2m植樹造林。

田間管理

幼林抚育须连续5-6年,一般造林的头3年,每年要中耕除草2-3次,中耕时进行深翻、扩穴、抹芽和修枝,促进主干形成。

化學成分

葉含揮髮油,油中含樟烯(camphene),α-蒎烯(α-pin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樟腦(camphor),檸檬醛(citral),癸醛(capric aldehyde),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eketone),桉葉素(cinoole),丁香油酚(eugenol)。

性味

辛;苦;溫

歸經

肺;脾經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行氣止痛。主風寒感冒;咳嗽;風濕痹痛;脘腹脹痛;腹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浸酒,果實6-9g,木材15-30g。[1]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臭樟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