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朱友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友兰
出生 (1935-04-01)1935年4月1日
江苏省吴县(今属江苏苏州)
逝世 2014年3月25日(2014-03-25)(78岁)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知名于 华润集团董事长
信仰 共产主义


朱友兰,女,江苏苏州人(1935年4月—2014年3月25日),华润集团前董事长。

人物生平

朱友兰女士,汉族,1935年4月生于江苏省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大学专科学历。 1954年至1956年在沈阳重型机械厂任技术员;1956年至1957年在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任技术员;1957年至1959年在国家外贸部(现商务部)干部学校学习;1959年至1961年在中国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大使馆工作;1962年至1981年在国家外贸部(现商务部)三局先后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局长;1981年至1985年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先后任副总经理、总经理;1985年至1987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现商务部)部长助理;1987年至1991年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1年至1998年任华润集团总经理;1994年10月因在社会活动与公司管理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获英国斯拉斯克莱德大学授予商业管理名誉博士学位;1998年9月在华润荣休。

朱友兰女士自1988年起主持华润集团工作,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她以前瞻性的战略视野、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魄力,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精心布局,大胆开拓,领导华润从代理贸易走向自主经营,大力开展实业化投资,悉心培育主业;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华润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她为华润的变革转型、成长壮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出了杰出贡献。

朱友兰女士于2014年3月25日9时02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

2014年3月31日,朱友兰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礼堂隆重举行 。华润集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部室、直属企业领导和职工代表,华润在京各单位职工代表, 集团离退休老干部,商务部、中粮集团、中纺集团领导、 朱董生前友好等近300人出席了仪式。遗体告别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进行,大家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朱董遗像鞠躬致哀,深深缅怀这位为华润改革、转型和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卓越领导人,并向朱董家属及亲友致以诚挚的慰问。出席告别式的还有,前国家副总理吴仪、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商务部部长高虎城、香港长江实业李嘉诚先生等致送了花圈。 [1]

主要成就

追思朱友兰同志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 ,来向朱友兰同志的遗体告别。2014年3月25日9时02分,朱友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华润人无不闻之悲恸,黯然神伤。[2]


朱友兰同志是一位忠诚的老共产党员,外贸战线的老战士,华润的老领导。她先后担任过外贸部第三局副局长;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外经贸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等重要职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她始终怀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怀着对党、对国家、对企业的一颗赤胆忠心,孜孜以求、辛勤耕耘,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外贸事业,奉献给了华润。她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走得让人惆怅。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前不久我和高宁在党校培训,曾相约一起到医院去看她,她在病痛的折磨中还是那么坚强,那么一如既往的谈笑风生、那么从容淡定,今天,她却已经和我们阴阳两隔。她走得又是那么坦然,她是熟睡中走的,她为党、为国家、为外贸、为华润奋斗了一生,她什么也没有带走,只带着她毕生的信仰、带着她的执着,带着人们对她的无限怀念,去了天堂。她留给我们的,却太多太多。她的智慧、她的风格、她的气节、她的精神、她的奉献,以及她为华润建立的丰功伟绩。她的一生卓尔不凡,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朱友兰同志于1988年离开外经贸部到华润赴任,直到1998年荣休,在华润整整工作了十个年头。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88年,朱友兰同志出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在她主持工作期间,正值国家推行外贸体制改革,华润在香港的总代理垄断地位被打破,华润向何处去,是当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肩负着让华润继往开来的重任,朱友兰同志以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精心布局,推动华润进行了一系列组织变革,大刀阔斧地促进业务转型,从代理贸易向自营贸易、从自营贸易向实业化,迈出了坚定而扎实的步伐。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当年华润的转型是何其不易。从贸易到实业,考验的不仅仅是领导层的智慧和能力,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1990年,朱友兰同志从华润集团董事长的岗位转任总经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朱总亲率管理团队成员,四处奔波,深入考察,为选择实业投资项目,她殚精竭虑,费尽心思。从压缩机到雪花啤酒;从彭城电厂到东莞水泥;从大老山隧道到货柜码头,从沙田冷仓到青衣油库;从三号干线到华人银行……多少个日日夜夜,朱总的足迹走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次又一次的商业谈判,一场又一场的唇枪舌剑,朱总展示给外人的,除了坚毅、刚强、果断,还有耐心、豁达、甚至忍辱负重。曾记得,当年为了帮助华润三洋推销压缩机,朱总亲自登门,在一家空调厂商的总裁办公室门外,苦苦守候了几个小时,终于用她的真诚,感动了对方。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了筹集集团实业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1992年,朱总把关注的目光瞄准了国际资本市场。在她力主并亲自推动下,华润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将其更名为华润创业,由此成立了华润系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这一创举,不仅为华润的实业化发展掘到了宝贵的第一桶金,为后来的一系列上市运作积累了实践经验,也开创了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先河,带动并形成了后来的红筹上市热潮,为中国企业进军资本市场树立了一面旗帜,为国有企业建立市场化机制探索了一条改革之路。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向多元化、实业化迈进的道路上,华润也曾经遭受挫折、历尽坎坷。1994年,是朱总敏锐地察觉到,因为转型心切、急于求成,集团的一些投资项目存在隐患,面临风险。有的下属业务单位,盲目发展,投资失控。更有的业务单位抱着投机心理,炒股票、炒期货、炒黄金、炒外汇,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朱总当即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果断做出决定,大力开展清理整顿,强化集团监管,规范决策流程,严格规章制度,控制借贷风险。由于调整及时、举措得当,在后来于1997年发生的金融风暴中,华润始得以安然度过危机,实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朱总为华润的人才队伍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朱总在主持华润工作期间,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华润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她以超凡的人格魅力,独具慧眼、求贤若渴、唯才是用,破格提拔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年轻经理人,让他们经受锻炼,把他们送上各级领导岗位,我本人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对年轻人来说,朱总是领导,是导师,是长者,也是朋友,在和她相处的日子里,她的严厉常常让我们敬畏,她的敦厚又时时让我们温暖于心。朱总不仅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事,还以身示范,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人。朱总用她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华润的年轻人,使他们终生受益,难以忘怀。

斯人挥袖驾鹤去,长留真情在人间。我们敬爱的朱总走了,她的人品、人格、人德将永远为后人所景仰。朱总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卓越的一生;她胸怀坦荡、刚直不阿;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她坚持原则,光明磊落;她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她敬业爱业,无私无畏;她为人仗义,包容大度;她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她奉献华润,功在百年;追思朱总,百感交集。在2013年的经理人年会上,华润集团党委和董事会作出决定,专门设立“朱友兰奖”,以表彰为华润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经理人。

苍海横流,高山仰止。无论我们用怎样的语言,都难以尽述朱总的一生,我们唯有以一颗敬畏之心、爱戴之心、景仰之心、赤诚之心,去表达我们对她的无限哀思。让我们踏着朱总等无数前辈的足迹继续奋进,为华润、为社会、为国家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以宽慰朱总的在天之灵。 [3] 愿朱总安息,一路走好!

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2014年3月31日

同名奖项

华润集团“钱之光奖”、“朱友兰奖”简介 :

钱之光先生是华润首任董事长。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带领华润在香港开展贸易活动,采购物资、支援国内解放战争;他带领华润,先后分四批将350多位著名民主人士、700多位文化名人及爱国华侨从香港秘密运送到东北解放区,保证了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胜利召开。他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朱友兰女士于1988年至1998年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十年岁月是祖国内地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华润业务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朱友兰董事长带领华润从业务、组织架构、人才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迅速转向多元化控股企业的运营模式,将华润从一个贸易公司成功转变为以实业为主体的多元化集团,使华润在众多国有外贸企业艰难求存之际,异军突起。她为华润的成功转型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之光先生和朱友兰女士都曾经为华润的跨越发展做出过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是华润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是华润人的代表和骄傲,是华润文化、华润精神的标志和缩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