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灣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家灣街道 |
[ 圖片來自網絡] |
中文名 :朱家灣街道 所屬地區:上海市普陀區 |
朱家灣街道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區中部偏東南。東與中山北路街道為鄰,西與東新村街道毗連,南與普陀路街道、膠州路街道隔江相鄰,北與石泉新村街道接壤。面積0.6平方公里。1963年5月,經市政府批准,1964年7月正式成立街道,以習稱地名朱家灣命名。
簡介
辦事處設在中山北路2035弄1號,轄12個居民委員會,共有居民1萬餘戶,3.4萬餘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9萬餘人。 境南臨吳淞江,北有虬江,太浜橫貫中部。清初境內漸有村落,清代中葉起,村落增多。20世紀初,吳淞江沿岸興建工廠多家,勞動人民逐漸來境內定居。 二三十年代,聚居者更多,在虬江南岸一帶形成集市朱家灣,以街衢為中心,四周密集棚戶簡屋,成為聞名的朱家灣棚戶區。 1984~1986年,街道連續3次被評為上海市文明衛生街道。 1991年10月4日,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朱家灣街道和石泉新村街道,合併新建石泉路街道。
建設歷史
解放後,境內的公共設施得到改善,以自建公助和改建等方式,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 五六十年代,先後建成友好新村、同泰新村、衛星新村、石泉二村等磚木結構2層樓房為主的住宅群。 80年代始,境內進行大面積的住宅建設,虬江兩岸的原有住房,大部分為多層、高層住宅樓群所替代。已建成的信儀、太浜、趙家宅、石泉路165弄、嵐皋路166弄及200弄等新村住宅,房屋式樣新穎,居室寬敞,生活設施齊全。原朱家灣前、後浜更是高樓林立,9幢18~25層大樓矗立虬江兩岸,有10餘幢多層樓房與高層相間,錯落有致。 1986年,開始興建的太浜小區,建高層住宅樓11幢,多層住宅樓53幢,總面積25.8萬平方米,小區建成後,一改街道舊貌。境內有滬杭鐵路和中山北路橫穿全境,東西邊界有光新路和嵐皋路溝通南北,有8條公交線路設站停靠,吳淞江上有西康路人行橋與南岸相連,交通便利。
產業
境內現有市屬企事業單位8家,區屬工廠13家。80年代後期,街道經濟發展很快,街道所屬集體企事業單位現有74家。1989年,街道經濟全年總產值3920.82萬元,利潤267.52萬元,上繳稅金164.61萬元,創歷年來最高水平。 1990年,產值、利潤較上年稍有下降,唯上繳稅金卻比上年增長5.06%。商業主要集中在中山北路、光新路一帶。境內有中學1所、小學4所、工讀學校1所、幼兒園3所、託兒所10所(其中簡托5所)、街道醫院1所及街道圖書館、文化站等文化設施。中山北路上有普陀區基督教普安堂。 80年代後期,區政府結合舊城改造和中山北路高架道路工程,全面規劃,積極引進項目,着力於把中山北路建成獨具特色的物資貿易街,將光新路至鎮坪路的棚戶區改建成現代化的商業步行街。這個大項目正在積極籌建開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