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師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師轍 朱師轍(1878~1969)〕字少濱,生於安徽黟縣,祖籍江蘇蘇州,教授,文字訓詁學家。祖父朱駿聲為清代著名學者,於道光年間任黟縣訓導。1951年秋退休,定居杭州,為浙江省政協委員·他藏書甚富,以畢生精力,從事漢學研究,造詣很深。
人物經歷
朱師轍(1879-1969),朱駿聲之孫,朱孔彰之子。文字訓詁學家、歷史學家。民國初年,朱師轍與其父朱孔彰相繼任清史館編修,與名學者繆荃等,匯集清代史料,成《清史稿》536卷,後任北平輔仁大學及中國大學教授。由於其兒媳任春林的疏忽,現大部分書籍在北京圖書館中,多數已殘缺不全,毛澤東的信,陳毅的信也亦在其中。
人物成就
民國初年,朱師轍與其父朱孔璋相繼任清史館編修,與名學者繆荃孫等先後以15年時間匯集清代史料,成書536卷,定名《 清史稿》.其中《列傳》出於朱師轍手筆的有100多篇.史館工作結束後,任北平輔仁大學及中國大學教授,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教授。抗戰時,任成都華西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任北平輔仁大學,安徽學院教授.民國36年(1947年)夏,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廣州解放前夕,朱師轍和進步學生一起開展護校鬥爭,確保學校安全.建國後,朱師轍仍執教於中山大學,所著《商君書解詁》,《和清真詞》,寄給毛澤東主席閱後,獲得覆信讚賞.此外,他還著有《黃山樵唱》,《清史述聞》等.1969年在杭州逝世,終年92歲.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