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正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正華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朱正華(1924年1月--1999年5月)。 漢族江蘇 常州人,原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院長、教授博士生/博士後導師[1]。中國感光化學及感光工業的先驅和奠基人,國際知名化學家[2]。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建國後,歷任交通大學講師,華東化工學院副教授、教授、有機化工系主任、副院長、院長[3]。長期從事有機合成及染料化學研究。在紅外增感染料及彩色膠片增感劑的合成與應用方面和研究取得成果。編有《照相染料》、《染料化學》。現任江西洪都高爾夫電動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院長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江蘇 常州

出生日期----1924年1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4]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化工系

目錄

1人物簡介 2成長經歷 3政治職務 4學術職務 5獎項榮譽 6主要論著 7評價摘抄

人物簡介

朱正華(1924一1999年)江蘇 常州人。華東化工學院精細 化工教授,博士生導師。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歷任華東化工學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委員 會副主任,中國感光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 屆工學評議組成員。專長精細化工。

成長經歷

朱正華1924年1月6日出生在江蘇常州,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他有三個哥哥,最小的哥哥比他大12歲。3歲時,在東北交通銀行任職的父親不幸因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而遇難,隨後大哥也在東北病故。原先的家庭生計還算過得去,突遭變故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只能靠叔父幫襯及母親做手工勉強維持,直到兩個哥哥從學校畢業工作後,經濟才有所好轉。

1937年抗戰爆發,剛剛讀到初二的朱正華,跟隨正在修築鐵路的二哥開始了邊逃難、邊求學的動盪生活。他先在湖南湘潭中學讀初三下學期,又由廣西輾轉至雲南,在昆明南菁中學讀高一下學期。1940年2月,他在貴州貴陽考入內遷的浙江大學先修班,經過不到半年的學習,7月考入浙大化學工程系。最初由於他沒有中學畢業文憑,無法取得正式學籍,直到二年級時因成績優秀,由校長竺可楨親自給當時的教育部去函證明而轉成正式學籍。

抗戰時期的大學生活非常艱苦,學生食堂每餐只有粗劣的紅米飯供應。儘管有敵機轟炸,學校時常搬遷,化工系一年級設在貴州永興,二年級轉到湄潭,三年級時才回遵義,但朱正華始終堅持學業,在當時浙大化工系系主任、化工專家李壽恆的指導下,克服極其困難的實驗條件,完成了畢業論文《遵義錳礦的利用》,於1944年7月順利畢業,獲工學士學位。朱正華他們對錳礦利用所做的有關研究,還受到了英國李約瑟教授的讚揚。

1945年7月,朱正華在重慶璧山的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任助教,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1949年後由蘇元復介紹,回到上海的交通大學化工系任教。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交通大學化工系併入新創建的華東化工學院,朱正華隨之來該校工作,先後講授過染料中間體、染料化學、照相染料、物理有機化學、有機化學理論基礎等課程。

1978年,朱正華被聘為教授。在華東化工學院,他先後擔任過菁染料研究室主任、有機工業系系主任、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華東化工學院副院長、代理院長、院長等職務。他身兼教學、科研、管理等數項工作,秉承「勤奮求實」的校風,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地為中國化工高等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

政治職務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中國共產黨黨員(1956年加入)

上海市第七屆人大代表

上海市第八屆人大代表

上海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學術職務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國染料學會理事

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

中國感光研究會第二屆副理事長

中國感光學會理事長

中國精細化工學會主任委員

美國化學學會會員

國際感光學會主席

獎項榮譽

1963年榮獲國家科委發明創造二等獎

1978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90年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主要論著

朱正華.1950.烯屬不對稱加成物產量比例計算法.中國科學,1(2-4):341-347.

朱正華,程鑄生,董黎雰.1964.染料化學.上海:華東化工學院.

朱正華,陳孔常,吳銘旦.1980. 染料基礎理論研究一、Hückle分子軌道法(HMO)在染料發色中的應用. 華東化工學院學報,(2):1-9.

朱正華,陳孔常.1981.物理有機化學.上海:華東化工學院.

吳銘旦,朱正華,陳孔常.1982. 染料基礎理論研究三、微擾分子軌道法(PMO)在染料發色中的應用. 華東化工學院學報,(3):297-307.

朱正華,陳孔常,吳銘旦.1985. 減色法彩色膠片中吡唑酮氮甲川染料有害吸收的研究. 感光科學與光化學,(4):5-15.

湯煒,朱正華,陳孔常. 1986. 活性基團結構與活性染料反應性間的關係(Ⅲ)染色纖維鹼性水解動力學. 化工學報,(3):329-341.

陳岳,朱正華,姚祖光等. 1987. 苯酚型成青成色劑的活性和結構的關係. 感光科學與光化學,(1):54-60.

朱正華,陳孔常.1988.有機化學理論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Luo W M, Zhu Z H,Yao Z G,et al.1988. Studies of supersensitization of some bridged dicarbocyanines by triazino stilbenedisulfonic acids. J Imaging Sci, 32(2):81-84.

Tian H, Zhu Z H,Wang S.1988.Studies of supersensitization by the dember effect.J Photogr Sci,36:189-193.

Qian X H, Zhu Z H,Chen K C. 1989. The synthesis,applic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tokes shift in fluorescent dyes derived from 1,8-naphthalic anhydride. Dyes Pigments,11:13-20.

Zhu Z H,Chen K C,Li J X,et al.1989. Study of som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ulfonated vinylsulfonyl reactive dyes. Dyes Pigments,11:277-291.

Zhu Z H,Chen K C,Yu R G. 1990. Study of competitive alcoholysis and hydrolysis of vinylsulfonyl reactive dyes. Dyes and Pigments,14:129-142. A study of the hydrolytic stabilities of n -and iso-propyl ethers of some vinylsulfone reactive dyes. Dyes Pigments,14:157-163.

Zhu Z H,Xia J M,Chen K C. 1991. A study of the homogeneous reaction between a vinyl sulfone reactive dye and methyl-α-D-glucoside Part Ⅰ. A kinetic study. Dyes Pigments,17:171-191;Part Ⅱ. Mechanism of hydrolysis of vinyl sulfone dye-glucosides. Dyes Pigments,17:217-226.

Zhu Z H. 1993. Some recent advances in kinetic studies in dye chemistry. Dyes Pigments,23:91-120.

Zhu Z H,Zhang X D. 1993. A homogeneous reaction between a water soluble vinyl sulfonyl reactive dye and methyl-α-D-glucoside Part Ⅰ. Synthesis,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ructures of dye-glucoside. Dyes Pigments,21:173-183;Part Ⅱ. A kinetic study. Dyes Pigments,21:243-254.

侯毓汾,朱正華,王任之. 1994. 染料化學.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Zhu Z H,Zhu W P. 1994. Studies on structural effects in the reaction between model vinylsulfone reactive dyes and methyl-α-D-glucoside Part Ⅰ. Synthe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model 『dye-fiber』compounds. Dyes Pigments,24:281-294;Part Ⅱ. Kinetic studies. Dyes Pigments,25:87-99.

評價摘抄

已故著名化學家朱正華(摘自《人民日報-華東新聞》1999年09月01日第3版)外行人很少知道朱正華的大名,緣於他的增感染料研究很難用三言兩語講清楚。不過,我們今天能用比進口產品便宜一半的樂凱彩卷拍照,卻離不開他的研究。50年代,我國彩卷全部依賴進口,朱正華創造性地研製出了我國第一部彩色電影《女籃五號》的拷貝膠片。現任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姚榮國回憶起我國彩卷工業起步時的情景,對朱老的貢獻讚不絕口。那時,樂凱的前身保定膠片廠成立不久,原來負責技術的蘇聯專家撤出,只能求救於朱正華任教的華東化工學院。朱先生帶着剛畢業的姚榮國來到保定幫助工作。那時的生活條件很艱苦,每個月只有400克白麵粉,其餘均是粗糧,朱正華就這樣挑起了全廠科研的重擔。

60年代初,我軍打下一架侵入我領空的美國高空間諜機。從這架當時國際最先進的飛機上,發現了高清晰度的航攝膠捲。如能破譯這些膠捲的染料構成,將對我國感光染料研究極有幫助。朱正華接到任務後,帶領手下人馬投入了廢寢忘食的工作。

當時,國家經濟狀況不好,科研資料、設備奇缺。朱先生戴着上千度的近視眼鏡,鑽進圖書館查找有限的資料,用手一頁頁抄下來。課題組終於成功地剖析了這些膠捲的5個基本染料構成和合成方法。以後通過不斷研究,奠定了我國感光材料光譜增感的理論基礎,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30年過去,這些染料至今還在廣泛使用。由於很多項目屬國家機密,他的科研論文不能公開發表,失去了一些評獎機會。談及此事,朱正華只是付之一笑。

朱正華出身貧寒,父親被侵華日軍的飛機炸死。他14歲外出逃難,途經遵義時考進浙江大學先修班。由於品學兼優,被竺可楨校長推薦提前進入本科學習。從此,朱正華始終懷着強烈的愛國熱情,國家的需要至高無上。

抗美援朝,他涉足氯黴素的研製,緩解了前方藥品短缺;50年代中期,他幾乎與國外同時發明了活性染料;60年代,他提出超增感理論,解決了高空航攝的難題;70年代,他開發出新型催化劑,攻克了山東 勝利油田原油含硫量高、燃燒時有臭味的難關,使產品達到出口標準,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90年代,國內染料行業興起合資熱。但多數國外公司並不想把先進技術引進中國,只想搶占中國市場,直接銷售產品。

為了保護民族工業,朱先生不顧古稀高齡,「下海」與上海染化八廠成立了活性染料聯合研究所。他帶領兩名博士生,在3年間將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從70%提高到90%。這一成果增加了該廠與德國某大公司合資談判的籌碼,連合作方也慕名邀請他作有關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

朱正華長期在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從教,並曾擔任該校校長。他教育學生「做人要老實,治學要創新」。

他對科研中的弄虛作假現象深惡痛絕,好幾次退回了別人說情送來的不合格論文。他積極引進國外先進儀器設備,創建現代化的分析測試中心、物理實驗室,推動學校從單科性學院走向多科性大學。他親自培養的近20名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中,有4人成為「洪堡學者」,2名成為「馬普學者」。這是兩個被公認代表國際一流學術水平的科研項目。

朱正華的「關門弟子」江利民博士滿懷深情地回憶說,他考取博士時,朱先生已受糖尿病折磨多年,雙眼視力幾近失明,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但在病榻上,仍不忘為學生的課題出謀劃策,字斟句酌地修改畢業論文。有一次,有病在身的他不慎從實驗室的樓梯上摔下,半天才坐起來。可他說,再痛再累也要認真負責地傳授學問。

朱老雖然離開了大家,但他的諄諄教誨卻始終留在學生們的心中:「知識分子怎麼才算愛國?就是要讓中國的科技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受制於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