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硃砂蓮 |
中文學名: 硃砂蓮 |
硃砂蓮,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四川硃砂蓮AristolochiacinnabarinaC.Y.ChengetJ.L.Wu的塊根。分布於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具有清熱解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癰瘍腫毒,暑邪痧氣,腹瀉痢疾,胸腹疼痛,牙痛,喉痛,吐血,蛇傷。
目錄
別名
辟虺雷、辟蛇雷、透水雷、辟水雷、雷見怕、牛血蓮、躲蛇生、避蛇生。
入藥部位
塊根。
性味
歸經
歸心、肺、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腸炎,痢疾,尾、十二指腸潰瘍,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癰癤腫毒,外傷出血。據調查,夏季游山者,因受暑熱而有肚痛或胃痛時,磨水飲服,往往見效較快[1]。
相關配伍
1、止牙痛:硃砂蓮配成5%糊劑,置於齲齒髓腔內,有顯著的止痛效果。或用本品刮粉,用白酒吞服0.5-1g,每日1-2g。一般服藥10-20min即生效。
2、治癰癤腫痛:硃砂蓮磨粉用酒或醋調,直接塗於患處[2]。{1-2方出自《四川中醫》1985.(1):32}
臨床應用
治療小兒消化不良:以硃砂蓮為主綜合治療,觀察200例全部治癒(全身及胃腸道症狀消失,大便次數、性質均恢復正常)。治癒時間最短1天,最長8天,平均4天。據觀察,本品有收斂、止痛作用,可能還有抑菌、殺菌作用。用法:取硃砂蓮塊根,洗淨曬乾研粉口服,每次0.3~0.5克,每日3次,同時輔以VB、VC,10%氯化鉀及助消化藥(胰蛋白酶、澱粉酶、乳酸鈣),脫水明顯者適當補液[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鮮品量可酌加;或研末,每次0.5-1g,每日2次。外用:適量,磨粉,酒或醋調塗。
使用注意
採集加工
移栽4年以上時採收為宜。6-7月挖起塊根,除去殘莖及鬚根,洗淨泥沙,蒸至透心(一般需10-25min),再曬乾或烘乾。
藥材性狀
塊根呈不規則結節狀,長6-18cm,直徑3-8cm。表面棕黃色至棕紅色,有不規則瘤狀突起和深皺紋;外皮破裂處呈紅棕色。體重,質堅,斷面棕色或紅棕色,習稱「硃砂岔」,角質樣。氣微悶臭,味極苦[4]。
形態特徵
四川硃砂蓮又名斑葉硃砂蓮。多年生草質藤本,全株無毛。根塊狀,呈不規則紡錘形,長達15cm或更長,直徑達8cm,常2-3個相連,表皮有不規則皺紋,內面淺黃色或橙黃色。莖細長扭曲,具縱棱和粉霜。葉柄長4-15cm;葉片三角狀心形,生於莖下部的葉常較大,長5-14cm,寬4-11cm,先端鈍,具小尖頭,基部心形;全緣,上面綠色,具白色暈斑,下面脈隆起。花2-3朵組成短總狀花序,偶單花腋生;小花梗細長,基部具葉狀苞片l枚;花被黃綠色或暗紫色,基部球形,頸部窄縮並彎轉,前部擴大並向一側展開呈舌狀,舌狀體長卵形,先端圓鈍或具小凸尖,有5條脈;管口具紫色斑塊並疏生絨毛;雄蕊貼生於雌蕊周圍,花葯卵形;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基部向下延伸成波狀圓環,柱頭乳突狀,子房倒卵形,微具6棱。蒴果長橢圓球形,基部下延,連柄長6-7cm,黃綠色,具粉霜,熟後自果柄處6裂。種子三角狀心形,扁平,一面隆起,另一面凹下,外表褐色,密被疣狀突起。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6-10月[5]。
分布區域
分布於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1600m的石灰岩石上或山溝兩旁灌叢中。
人工栽培
【生物學特性】 耐陰,以蔭蔽的環境為宜。若光照過強,氣溫高,則幼苗極易死亡。產區栽培多選擇紅紫泥土。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選擇地勢傾斜、陰濕的砂壤土作苗床。深翻細耙作高畦,畦寬70cm,長度不定。6月中旬果實成熟後及時採收,晾乾,開裂後除去果殼,於7月上旬播種。撒播,覆細土約1.5cm,搭棚遮蔭。苗齡約60d真葉5-6片時移栽,行株距 20cm X 7cm。
【田間管理】 移栽後及時搭蔭棚,棚高1.6-2m,蔭蔽度30%左右。缺苗者需及時補栽,勤除草。移栽後施1次定根肥,轉青後追肥1次。以後每年返青後追肥1次。返苗後進行1次淺耕。生長期注意培土,防止塊根外露。
【病蟲害防治】
(1)白絹病為害塊根,高溫、高濕季節發病最盛。防治方法:及時拔除病株並銷毀,病穴用石灰消毒。雨季防止積水。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2)馬兜鈴鳳蝶幼蟲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咬食葉片和莖,可噴90%敵百蟲500-800倍液防治。10月上旬開始化蛹,可人工捕。
(3)金裳鳳蝶幼蟲零星為害,防治方法同馬兜鈴鳳蝶。
(4)裂爪蟎整個生育期均有發生,以4-5月至返苗前為害最重。噴20 %雙甲眯1000倍液或73%克蟎特3000倍液防治。此外還有蚜蟲為害。
視頻
峨眉山的特產,有雪芽川貝母,還有珍貴的藥材硃砂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