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靜 | |
---|---|
朱靜 | |
出生 | 1938年10月10日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浙江杭州 |
民族 | 漢 |
母校 | 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 |
職業 | 材料科學家 |
朱靜[1]
女,材料科學家。原籍浙江杭州,1938年10月10日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清華大學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60年代未至80年代未從事超高強度馬氏體時效鋼的合金化原理、強韌化本質等一系列應用基礎研究,據此提出的合金化及熱處理制度已在鈾分離機用鋼中實施。
教育背景
- 196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
- 1980年8月~1982年8月,以優異成績通過數理化考試,被教育部-冶金部派遣為赴美訪問學者兩年,師從美國Arizona State University(ASU)的衍射物理大師J.M.Cowley教授。
工作經歷[2]
- 1962年9月~1996年3月,在鋼鐵研究總院任職。
- 1980年10月~1982年9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固體研究中心任Faculty Research Associate。
- 1984年9月~1985年4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天文和物理系任Faculty Assoc. Professor。
- 1996年4月至今任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 1997年3月~2007年1月,任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
- 1999年~2015年,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
- 2002年~2008年,任技術科學部主任和副主任等職
- 2004年~2008年,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成員
研究方向
- 上世紀60年代末-80年代末,在「馬氏體時效鋼沉澱結構及強韌化原理」和「鈾分離器用馬氏體時效鋼研製」中,她主要採用電子顯微學方法確定了其中和Co-Mo交互作用相關的時效沉澱結構及相穩定性的演變、並提出和驗證了採用高彌散逆轉變奧氏體的強韌化作用、找出高溫緩冷後脆化的成因。據此確定的高鉬低鈦無硼合金化路線及熱處理制度在我國鈾分離機用鋼中實施成功。該項目獲1989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2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80年代初,她在美國用相干電子波微衍射的實驗及原理,發現和確定了有序結構單個疇界及單個原子面缺陷的性質,發表的原始論文被作為該領域開拓性文獻引用。她在金屬間化合物研究中,發現了TiAl的室溫應力誘導相變;發現加硼富鎳的Ni3Al晶界附近存在無序區有利其塑性改善;並用電子晶體學方法實驗和分析闡明硼在Ni3Al和Co3Ti中引起的不同的電子結構及其原因。近期她研究組從原子尺度系統研究了航空發動機葉片用的加Re單晶鎳基高溫合金蠕變過程的結構演變,揭示了γ/γ』相界的多種凸起結構的形成、位錯組態和分類;揭示和提出了在蠕變第二階段初期,Re元素偏聚如何和γ/γ』相界位錯的耦合作用,形成了Lomer–Cottrell core 結構,阻礙了位錯運動,延長了蠕變壽命;並揭示了在蠕變第三階段Lomer–Cottrell core結構的解鎖。
- 她研究組自製原位裝置,利用原位電子顯微學方法系統的研究並測量了一維ZnO納米線的直徑尺寸和楊氏模量(彎曲和拉伸模量)之間的定量關係,提出了基於介觀力學的core-shell模型,採用球差校正電子顯微學方法從原子尺度驗證了納米線中心和表面弛豫層形成的芯殼模型,定量解釋和驗證了實驗獲得的一維納米線的尺寸和楊模之間的關係,表明在ZnO納米線直徑大於12納米時,介觀力學的成熟的理論仍然有效。此工作結果的單篇引用率達900餘次。她和學生們在硅納米結構的製備及其應用研究做出了有影響力的工作。2003年,她主編和合作者們共同撰寫了專著《納米材料和器件》。
- 在鐵電材料研究中,她研究組闡明了弛豫鐵電體PMN (PbMgXNb1-XO3)中有序疇和納米極化疇的物理圖景,從原子尺度闡明了BST(BaTi(1-x)SnxO3)中納米弛豫極化微區的幾何、成分和成因,計算和分析了分別在PMN和BST中的Mg和Sn不能和氧雜化的共性及它們對形成弛豫鐵電體和增強壓電性的貢獻;第一次揭示和定義了准同型相界成分附近的PMN-PT單晶中的多層次疇結構;揭示了BaTiO3納米顆粒和薄膜的不同維度的鐵電特性尺寸效應,製作了BaTiO3納米顆粒的尺寸-溫度相圖,等。
- 2008年以來她在中國本土率先開展了球差校正電子顯微學-亞埃尺度的材料表徵技術和應用研究。她研究組開展了多鐵材料中鐵彈、鐵電、鐵磁的耦合效應研究和多鐵序參量的協同測量方法探索。在h-YMnO3 單晶中發現了過去被認為不可能的對稱破缺,出現了非六瓣的疇結構,如兩態、四態、八態疇,疇核心處有刃位錯,和鐵電的渦旋疇核心相互耦合,引入不均勻的應變場,導致本徵的六態疇結構轉變為其他序參量的渦旋疇結構。她研究組控制氧分壓和選擇基厎,生長 h-YMnO3薄膜,調控並實現了在薄膜上形成與氧分壓相關的應變導致的自組裝面內周期疇結構; 獲得了與應變調製相關的磁狀態,如鐵磁-反鐵磁共存、鐵磁-自旋玻璃態-反鐵磁共存。在高空間分辨定量測量磁結構方面,她研究組提出了用透射電子束定量測量具有占位分辨、高空間分辨包括藉助於色差校正的原子面分辨的磁結構方法,並已在一些薄膜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元素磁矩、軌道/自旋磁矩之比的定量測量;他們還提出了In-plane EMCD的測量方法,實現了用上述發展的方法定量測量試樣的本徵的磁結構;等。她研究組還開展了貴金屬基催化劑等材料的表面結構、應變、成分分布等研究。
主要著作
主編和合作者共同撰寫了中國第一部分析電子顯微學專著《高空間分辨分析電子顯微學》。
主要獎項
朱靜長期從事材料科學和工程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教學和人才培養,培養的研究生中,多位獲全國百篇、北京市和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她曾獲國家及部委級獎十項、何梁何利獎一項。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她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冶金系統勞動模範、冶金系統和清華大學優秀共產黨員、鋼鐵研究總院愛院模範、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等稱號。
- 1989年,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7年~2012年,以朱靜為首組成的產學研小組研發了中國高速列車空心車軸,「高速列車車軸材料、熱處理及製造技術」獲4項中國發明專利,於2016年分別獲創新大賽特等獎和「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
- 朱靜院士:要珍惜黃金般的青春歲月 清華大學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