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 |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最新版)》一書在西方被譽為機構投資的聖經。這部經典之作自2000年首版至今,全球資本市場又是幾經沉浮,但在大衛·史文森的領導下,耶魯捐贈基金的投資策略歷經時間考驗,所創造的業績驕人如故。史文森在任的23年間,耶魯基金每年收益大幅超越市場,價值增加200多億美元,遙遙領先於美國同行,是世界上長期業績最好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耶魯基金的成功被湮沒在眾多的成功故事中,而如今,「耶魯模式」顯現了機構投資中史無前例的成就,獲得了基金管理界和華爾街的高度關注。 在本次更新版中,史文森詳述了耶魯基金的投資過程,闡釋了著名的以股權投資為導向、組合充分分散化、大膽投資另類資產的「耶魯模式」。他用清晰、敏銳的筆觸透徹地分析了機構基金管理領域,所探討的話題從資產配置過程到積極投資管理不一而足。他還引用了大量真實、生動的案例來加深讀者對關鍵概念的理解,如逆向投資、風險管理、投資顧問選擇、市場陷阱應對等。《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最新版)》中,史文森的投資箴言既苦口婆心又如雷貫耳,處處體現了他的獨到見解和逆向思考。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最新版)》是機構投資者、基金管理人、成熟的個人投資者和投資管理專業師生的必讀之作。
圖書信息
書 名: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3-1
ISBN: 9787300117263
開本: 16開
定價: 58.00元
內容簡介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一書在西方被譽為機構投資的聖經。這部經典之作自2000年首版至今,全球資本市場又是幾經沉浮,但在大衛·史文森的領導下,耶魯捐贈基金的投資策略歷經時間考驗,所創造的業績驕人如故。史文森在任的23年間,耶魯基金每年收益大幅超越市場,價值增加200多億美元, 遙遙領先於美國同行,是世界上長期業績最好的 機構投資者之一。在 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耶魯基金的成功被湮沒在眾多的成功故事中,而如今,「耶魯模式」顯現了機構投資中 史無前例的成就,獲得了基金管理界和華爾街的高度關注。
在本次更新版中,史文森詳述了耶魯基金的投資過程,闡釋了著名的以 股權投資為導向、組合充分分散化、大膽投資另類資產的「耶魯模式」。他用清晰、敏銳的筆觸透徹地分析了機構基金管理領域,所探討的話題從資產配置過程到積極投資管理 不一而足。他還引用了大量真實、生動的案例來加深讀者對關鍵概念的理解,如逆向投資、 風險管理、投資顧問選擇、市場陷阱應對等。本書中,史文森的投資 箴言既 苦口婆心又 如雷貫耳,處處體現了他的獨到見解和逆向思考。本書是機構投資者、 基金管理人、成熟的 個人投資者和投資管理專業師生的必讀之作。
作者簡介
大衛·F·史文森(David F.Swensen)早年師從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曾在華爾街嶄露頭角,後應恩師之邀於1985年出任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並在耶魯大學商學院教書育人,至今24年。史文森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在耶魯創造了佳績,也向哈佛大學捐贈基金、麻省理工大學捐贈基金、 普林斯頓大學捐贈基金、 洛克菲勒基金會、希爾頓基金會、 卡耐基基金會等重要投資機構輸出了領導力量。
史文森主導的「耶魯模式」使他成為機構投資的教父級人物。前 摩根 史丹利 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 巴頓·畢格斯說:「世界上只有兩位真正偉大的投資者,他們是史文森和巴菲特。」
2009年2月,史文森被 奧巴馬總統任命為 美國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委員,任期兩年。
史文森還是另一本暢銷書《非傳統的成功——最好的個人投資方法》一書的作者。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捐贈基金的目的
第一節 保持獨立性
第二節 增強穩定性
第三節 創造優越的教學環境
第四節 結論
本章注釋
第3章 投資目標和支出目標
第一節 投資目標
第二節 支出政策
第三節 購買力評估
第四節 支出的 可持續性評估
第五節 基金會的投資目標
第六節 異議觀點
第七節 結論
本章注釋
第4章 投資理念
第一節 資產配置
第二節 擇時
第三節 證券選擇
第四節 結論
本章注釋
第5章 資產配置
第一節 定量分析和 定性分析
第二節 資本市場假設
第三節 檢驗資產配置
第四節 結論
本章注釋
第6章 資產配置管理
第一節 再平衡
第二節 積極投資管理
第三節 槓桿
第四節 結論
本章注釋
第7章 傳統資產類別
第一節 美國國內股票
第二節 美國 長期國債
第三節 國外發達市場的股票
第四節 新興市場股票
第五節 結論
本章注釋
第8章 另類資產類別
第一節 絕對收益
第二節 實物資產
第三節 私人股權
第四節 結論
本章注釋
第9章 資產類別管理
第一節 積極投資管理的遊戲
第二節 外部顧問——個人品質特徵
第三節 外部顧問—— 組織機構特徵
第四節 投資管理報酬協議
第五節 結論
本章注釋
第10章 投資步驟
第一節 積極管理還是被動管理
第二節 運行環境
第三節 組織結構
第四節 使用 中介機構
第五節 投資決策過程
第六節 投資決策中的挑戰
第七節 業績評估
第八節 內部控制
第九節 結論
本章注釋
附錄 固定收益類別中的莠草
第一節 國內 公司債券
第二節 高收益債券
第三節 資產支持證券
第四節 外國債券
第五節 固定收益資產2007年的收益更新
第六節 結論
本章注釋
致謝
關鍵術語中英文對照
關鍵術語注釋
推薦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最新版)》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文摘
建立與基本投資信條高度一致的投資組合需要有嚴謹的投資流程來保證。這樣構建的組合才能保證投資政策的正確性,避免有害無益的擇時操作,並能夠建立健康的投資人與投資管理人的關係。構建組合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項抉擇在於:究竟是成為一個有能力發掘高水準的積極型基金經理的組織機構,還是採取求穩策略,側重發展低成本的被動性投資工具?如果選擇走積極型管理的道路,相當於選擇了更加廣泛的資產類別,而且有可能產生超越市場基準水平的收益率。但積極型投資策略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不具備相應資源支持的機構面臨的將是令人失望的投資回報,機會屬於那些有準備的投資者。
投資管理的兩個重要的信條——-逆向思考和長期行為——-在捐贈基金管理中真正貫徹起來難度很大,因為規模較大的機構是在用一些人(投資委員會)去監督另外一些人(投資管理人),難免受到共識行為的影響。團體管理機制總是阻止逆向思考,青睞短期行為。擁有捐贈基金的機構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建立鼓勵長期投資以及獨立逆向思維的管理框架。
凱恩斯在《通論》( The General Theory)中描述過團體投資決策的困難:「不論基金是由誰來管理,是投委會、董事會還是由銀行,最終一定是那些長期投資者才能為大眾造福,而他們也是最易遭受批評的一群人。他們的本質決定了,在一般人眼中,他們一定是行為古怪、不守規矩、還有一些冒險的。如果他們獲得成功,無非是因為'撞'對了;如果短期內他們失敗了,也不會博得任何同情。這就是世俗的哲理:寧可循規蹈矩地失敗,也不勇於創新地成功。」[1]團體決策框架對機構提出的挑戰就是如何做到在實施適度監管的同時,鼓勵「行為古怪、不守規矩、有一些冒險的」投資操作。
第一節 積極管理還是被動管理
也許,投資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能否做出高質量的積極型投資決策。高水平的積極型投資者不僅能夠在廣泛的資產類別選擇中遊刃有餘,而且能夠很好地把握多樣化的組合機會,制定出跑贏大盤的策略並很好地貫徹實施,提高組合的收益。積極型投資者最有機會構建收益高、風險低的組合。
做出高效的積極型投資策略最保險的一條道路就是「選對人」——組建一支全心全意為投資基金利益服務的高素質資產受託人隊伍,再由這支隊伍動用一切必要的資源去尋找能夠為投資過程增值的基金經理。建立專門的資產受託人團隊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可以減輕基金管理行業內普遍存在的代理人衝突問題,資產受託人本身就是機構利益的守護者。
對於那些缺乏必要的資源進行積極型投資的投資者,比較明智的方法是以被動的方式管理較廣泛的可流通證券類別,包括國內股票、國外發達市場股票、新興市場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美國國債、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IPS)等。投資領域競爭異常激烈,所以希望跑贏市場但又沒有做足功課的投資者難免受到懲罰。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理性的投資者應該選擇低成本的被動投資工具。
投資於絕對收益、實物資產、私人股權等資產類別,只有採取積極型投資,才能獲得有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後收益。這些資產類別不具備被動管理的投資途徑,積極型投資對獲得可接受的收益至關重要。同時,這三項資產類別的管理費標準高,都是根據資產規模收取管理費外加利潤提成,這就為成功投資設置了一道很高的門檻,跨不過去的投資者會摔得很慘。如此高的收費標準意味着一般的收益率水平無法讓資金提供方得到滿意的風險調整後的投資回報。投資人需要通過一系列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尋找有成功潛質的基金經理。總之,對絕對收益、實物資產和私人股權這三種資產類別的投資,成功要素就是高質量的積極型管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