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成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成名
出生 1968年7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委員。

李成名

1968年7月出生,山東棗莊人,1990年6月參加工作,199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武漢大學(原武漢測繪科學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

現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委員。

人物履歷

1986年至1990 年,在武漢大學(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學習,獲得學士學位;

1990年6月至1991年9月,在山東省地質測繪院工作,任助理實習員;

1997年8月至1998年1月、1998年6月至1999年11月,在香港理工大學開展合作研究,任助理研究員;

1999年12月至2003年5月,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研究員;

2003年5月至2015年6月,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長,研究員;

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2015年6月至今,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委員。

任免信息

2015年6月8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決定:李成名同志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副局級),任職試用期一年。

2016年9月2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決定:李成名同志試用期滿正式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副局級),任職時間從2015年6月起算。

人物簡介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工程研究所(GIS)所長、

國家測繪局地名研究所所長、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測繪學會航測與遙感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城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測繪科學》學術雜誌編委。

中國測繪學會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數字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測繪標準化委員會委員,

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委員會委員 。

1986年進入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學習,

1990年獲得學士學位,分配到山東省地礦局測繪院工作

1991年考取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林宗堅教授、舒寧教授,

1994年獲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碩士學位;因成績出色被大學免試推薦為本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陳軍教授,1997年獲博士學位。

1998年6月獲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在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與地理資訊專業開展合作研究,

1999年進入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就職於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工程研究所。他主要從事數字城市、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基於Web Service的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形圖保密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獲得多項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勵,

曾被評為國家測繪局科技領軍人才,獲得全國測繪獎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學術經歷

立志攻關

李成名從小愛鑽研數學難題,考大學歪打正着學了測繪,進校前,不知道攝影測量與遙感是學什麼東西,沒想到,上了兩年,越學越有樂趣,一讀讀到博士畢業。保研之前,被派到一線去體驗,他選擇了山東省地質測繪隊最為艱苦的外業測量分隊去鍛煉,在外業隊這一年,越發讓他明白了為什麼而學、今後要學什麼,同時堅定了他要一路做科研的決心。

測繪圈裡最有名的武漢測繪科技大學,聚集了中國測繪界眾多精英人才,這裡也是李成名的母校。還在學校上學的時候,李成名就越來越喜歡上了這一行當,立志要做一名測繪行業的科研人員。1999年年底李成名博士畢業,分到中國測繪科學研究做了一名科研人員。剛開始兩年,因為手頭項目太少,他工作五分之四的時間都花在寫本子爭取項目上,要不就是看資料,閱讀國內外相關學術論文,從中得到啟示,做一些相關實驗,寫幾篇文章發表,至於為什麼寫這些文章,對這個行業發展究竟有什麼幫助。他自己也說不清。 這時候,有塊難啃的骨頭擺到了面前,面對一個多年來都沒解決的保密技術難題的研發,李成名毅然選擇了迎難而上,儘管項目經費僅有2萬塊錢。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難題,被李成名和他所率領的團隊拿下了,不過卻花費了小十年光景,而且拿出解決方案之初,還接受了來自相關部門和各應用部門不同角度的考驗。"這些年,做科研,做得很苦。光一項地理信息保密技術,就研究並反反覆覆論證了小十年。"李成名表示,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熬過來了,三年研發、再三年論證、又三年改善。這個難啃的骨頭終於被啃了下來,攻克了保密和公開應用的技術難關,催生和推動了每年120億的導航產業,還在數字城市、數字省區、網絡地圖等領域廣為應用。這個過程,讓他有深切體會:"成功需要頑強的毅力,有的人可能離成功只有半步之遙,卻因為堅持不了而放棄了。"

地形圖非線性保密處理技術

1999剛進研究院不久,李成名與團隊就碰到一個測繪領域幾十年來一直想解決但未能解決的難題。當時,國家測繪局為解決我國地形圖國家安全保密管理與社會大眾廣泛應用之間的矛盾,專門設立了"地形圖數據保密處理方法"探索性科研專項,以便從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的角度對地形圖保密問題作深入研究,達到"該保的保住、該放的放開"的效果。

在前院長林宗堅教授的指導下,李成名一頭扎進地形圖數據保密處理方法研究中。憑着紮實的數學功底和深厚的專業底蘊,憑着對科研的執著和鑽研,他綜合應用地圖學、數學、信號學和密碼學等理論,獨闢蹊徑,創造性地提出了地形圖非線性保密處理技術。按照這一思路,他和幾個年輕技術人員,經過反覆的算法優化和參數調整,經過不斷的生產試驗和調研反饋,3年攻關、3年測試、3年論證,終於研製出來一套適用於國家系列比例尺的地形圖非線性保密處理算法。此技術既能隱藏軍事上保密的精確大地坐標,符合國家安全保密要求,又能保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民眾生活所需的地理信息。解決了地形圖保密和社會化應用的難題,催生和推動了我國導航產業的發展,並成功應用於我國在線地圖服務網站"天地圖"建設。這一技術比美國早3年、比印度早4年。以該技術為核心研製出台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導航電子地圖安全處理技術基本要求》,奠定了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導航產業的基礎,解決了制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瓶頸 。

NewMap跨平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技術

Newmap是我國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服務地理信息平台,它在地理空間三維基礎框架建設示範、全國數字城市、數字省區建設、國防交通空間數據平台建設及製圖工程等項目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成名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支持下,帶領其團隊提出了"分類存儲,交換共享"理念。 NewMap設計伊始,便面臨着開發模式的抉擇。當時業內主流做法就是基於現有的國外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其好處在於開發周期短,見效快,而且有大量現成經驗可以借鑑,還有固定的軟件開發商的技術支持。很多人建議用這種模式進行開發。但李成名力排眾議,堅決不予考慮這種"為外國公司打工"的做法。李成名多次召集團隊開會研討,從內部統一思想,決心完全從底層研製開發。 經過幾年的技術研發,依託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他的團隊成功打造

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NewMap系列軟件。鑑定委員會評價NewMap軟件"體系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在基於專家知識模版的自動製圖、跨平台地圖可視化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NewMap軟件有87%的性能指標明顯優於國內外同類產品。在科技部、國家測繪局組織的42家軟件測評中名列前茅,被國家推薦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的優秀軟件。目前,這一技術已應用到全國交通戰備系統和全軍軍交運輸部門380多家單位;裝配到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級地理信息中心、航測院、製圖院等90多家單位;在110多個數字城市、數字省區和數字區域建設中得到應用;已有超過300項的行業應用系統投入運行。應用於一系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為政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提供了實時在線的地理信息服務。玉樹地震發生後,僅20天時間,他就利用這一技術完成了整個災區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設,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WJ-II型地圖工作站"研發和應用

李成名帶領團隊針對網絡地圖的特點,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研製了WJ-II型地圖工作站,不僅能便捷生產傳統單一尺度、"固定焦距"的地圖數據,更能高效生產無極比例尺、"變焦"地圖數據。這一工作站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跨平台地圖保真的14種基元模型,攻克了傳統地圖表達難以兼容的技術難關,使跨平台製圖表現穩定,保真效果達100%。依託該工作站建立的自動化製圖工藝流程,可實現地圖編制出版全過程100%數字化、90%以上自動化,製圖效率可提高至少5倍。這一技術使我國在製圖領域一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工作站已配發到全國30多個省級測繪部門,七大軍區和總參直屬的10家軍隊單位,加速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1:25萬公眾版地圖成果》的完成。在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後,利用地圖工作站把原本編制一幅圖需要5個工作日縮短至5分鐘,在"時間就是生命"的搶險救災過程中,圓滿完成應急出圖的重任。

其他重點項目及應用

在科研項目方面,李成名作為組長、副組長或專題負責人承擔了"863中820課題成果集成及其在海洋劃界中的應用"、科技部九.五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可視化技術研究"、國家863項目"數字城市空間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及應用示範"、國家863項目"近景三維測量系統"、國家863項目"空間信息移動服務系統"、國家863項目"赤潮高光譜數據處理"、國家計委年度重點項目"中國人口GIS技術支撐體系"、國家公益型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中國中央級糧庫信息檢索查詢系統"、國家公益型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中國林業資源數據採集與網絡化服務"等;作為主要科研技術骨幹參加完成了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Voronoi空間數據模型若干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香港政府基金項目"地圖自動綜合的代數方法"、"影像壓縮對影像質量的影響"等。

在工程項目方面,他先後主持了義烏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地下管線地理信息系統、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園林綠化信息系統、地籍信息系統、天津某區房地產可視化管理系統、葫蘆島市公安消防系統、南寧土地信息空間基底庫、威海交通調度系統、天津夏利運輸監控系統、廊坊公安戶籍系統、交通環境評價地理信息系統、數字西寧、三維數字威海等工程項目的設計、開發與建設。

編制多項國家行業標準

李成名是這麼認識標準的:標準的應用,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複勞動、可以縮短設計周期、可使生產在科學的和有序的基礎上進行、可促進管理統一協調提高管理效率。同時,標準化是科研、生產、使用三者之間的橋樑。科研成果一旦納入相應標準,就能迅速得到推廣和應用。因此,標準是科研成果推廣最穩固的基石。

但標準化工作是科研項目中經費支持最小的項目,經費甚至難以支持基本工作開銷。在這種上上下下普遍都對標準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的情況下,很多人都知難而退,可李成名還是堅持要求要做下去。他說:"國無法不立,行業無標準就難以發展,哪怕不給錢,我也要把該做的標準堅持下來。"強制性國家標準《導航電子地圖安全處理技術基本要求》《基礎地理信息標準數據基本規定》《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技術規範》《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類、描述及編碼規則》等標準的制定凝聚着李成名及團隊多年來的心血與堅持。在數字中國建設、促進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數字城市建設中,李成名堅持標準先行,帶領團隊在開展數字城市試點項目的同時起草了技術規範標準。他在標準研製過程中不單純追求標準數量,而是非常強調體系性。憑着這份對標準的堅持,李成名先後主持起草國家強制性標準2項,國家推薦標準1項,行業標準3項。主持研究的標準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5套。個人被增補為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常委。

理論成果

李成名理論研究的重點為地理信息系統,涉獵了其中幾乎各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

1、在GIS空間關係研究領域,負責完成了"Voronoi空間數據模型若干基本理論問題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出了基於Voronoi圖的九交數學模型(簡稱NIV)以及4-Adj模型,從思想上突破了"空間關係研究僅考慮空間目標本身,而不顧及空間目標所占據的空間"的局限。據此公開發表的學術專著《空間關係描述的Voronoi原理與方法》,系統論述了空間關係認知的形式化描述與數學表達,此書為動態GIS的研究提出了可行的動態數據結構以及空間關係動態推斷的理論與方法。

2、在動態GIS研究領域,較早系統論述了運動GIS、移動GIS和動態GIS的概念及其區別聯繫,提出了動態GIS的體系結構,設計了適宜於便攜型智能終端的分級分塊數據物理存儲結構及其實現算法,並研製了PDA、GSM、GIS和GPS四合一的原型系統,豐富了我國動態GIS的理論與實踐成果;

3、在三維GIS研究領域,在林宗堅院長直接領導下,提出了基於無人飛行器的單片多影像立體量測技術與方法,解決了三維數字城市數據獲取的"瓶頸"。同時,開展了現實世界三維形式化描述與表達規範研究、空間實體的剖分與數據組織研究,基於全組件技術開發了三維GIS軟件平台,形成了三維數字城市建設從數據獲取、高效量測、建模、三維GIS到應用的成套理論與技術體系;

4、在人口GIS研究領域,系統論述了人口信息與地理信息結合的必要性,在總結統計人口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和公安戶籍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示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人口信息的規則空間分布化(DPM:數字人口地理模型)和不規則空間分布化的技術方法,以及人口GIS設計、建立與應用理論和方法;在數據挖掘領域,結合空間數據的特點,提出了空間數據挖掘的三個層次和三域挖掘的理論體系,並以1:25萬地形圖數據為例,開展了時間域、空間域和屬性域的深層次挖掘,取得了較好的理論研究成果,為空間數據挖掘研究提供了借鑑。

5、在航測、遙感研究領域探索了1:1萬航空影像與15米分辨率TM影像的高精度融合。完成了香港政府基金項目"數據壓縮對影像質量的影響",達到了國際水平,並在《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上發表學術論文一篇,提出了國際上認同的影像數據壓縮的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

6、在城市GIS研究領域,提出了"精細城市GIS"與"正射影像GIS"的理論與框架,突破了國內外城市GIS的傳統框架,並據此在國家計委項目"中國人口GIS技術支撐體系"中負責公安戶籍部分,參加了國家公安部的"九五科技成果巡迴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目前承擔了"數字威海"與"數字義烏"等項目,在數字城市、數字區域建設方面有豐富的實踐與創新。

7、在數字城市領域,牽頭全國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的建設,拉動1億以上的地方財政投入。保密處理與共享技術催生了我國的導航產業,每年對外提供導航插件60多萬,形成了每年120億的產業規模。研製的軟件已經推廣應用到全軍後勤系統,為國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空間支撐 。

學術著作

李成名先後出版包括《城市基礎地理空間信息共享原理與方法 》、《數字城市三維地理空間框架原理與方法 》等學術著作6部,在地理信息科學國際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地理信息科學雜誌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測繪學報、地理學報、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解放軍測繪學院學報、計算機科學、測繪通報、測繪科學、遙感信息、國內外學術會議等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有多篇被EI檢索。其中2000年發表的題為"空間關係描述的Voronoi原理與方法,在國內外首次系統論述了基於V.D的空間關係形式化描述、表達問題。

獲得榮譽

他由主持的項目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導航電子地圖安全處理基本技術基本要求》獲得了2009年度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多項,中國優秀GIS工程金獎1項。1999年度被評為"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999年度被評為"首屆國家測繪局直屬機關優秀青年",1999年獲北京市測繪學會頒發的"第五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 2000年參加了首屆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戰略"主論壇演講,並獲優秀論文獎。2008年度獲得地理信息標準貢獻個人獎。2010年被國家測繪局評為首批科技領軍人才 。曾獲得全國測繪獎章,第二屆國土資源部十大傑出青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並多次被評為國家測繪局直屬機關優秀共產黨員。

長期從事

地理信息服務、地圖表達和三維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率先提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理念;攻克了大型地理信息網絡化服務軟件的關鍵技術,原創NewMap Server系列產品,突破了拓撲關係描述定性與定量難以結合的理論局限;原創了WJ系列地圖工作站,使我國無級製圖自動化水平實現了躍升;創建了面向分析的三維GIS模型,原創NewMap World系列產品,並主持研製了三維繫列標準,填補國內空白;突破了地理信息公開應用的行業技術瓶頸,原創系列非對稱保密插件,開啟並推動了我國精準地理信息的社會化應用。

作為首席科學家,牽頭實施了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和380個縣級數字城市建設和智慧城市試點,先後主持完成了我國國防交通空間數據平台、全國1:25萬公眾版地圖工程等近百項重點科研任務;主持起草國家、行業標準16部;出版學術專著9部;申請專利10項,已授權3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目前擔任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常委、國家測繪標準化委員會委員、中國測繪學會GIS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北京測繪學會GIS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數字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和《測繪通報》、《測繪科學》編委等職務。201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9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標準創新一等獎,201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4年獲國家測繪科技進步特等獎,2010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其它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

2013年被評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國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10年被評為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領軍人才,2008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獲全國測繪獎章。

參考資料

  1. [2],山東科技大學網,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