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李攀龙 | |
---|---|
李攀龙 | |
原文名 | Panlong Li |
出生 |
中国香港 | 1514年5月12日
逝世 | 1570年9月12日 | (56岁)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沧溟先生 |
职业 | 文学家 |
知名作品 |
《古今诗删》 《白雪楼集》 《沧溟集》 《答冯通书》 |
李攀龙(1514-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三十岁中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明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沧溟集》。
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
后七子代表人物
明代中期,嘉、隆之际,李攀龙主盟文坛,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诗名高于当代,影响及于清初百有余年。自明代以来,对其诗歌的评价即毁誉参半。誉之者说他起衰救弊,功德盖世,毁之者说他拟古剽窃,贻害无穷。李攀龙作为明代"后七子"领袖,主盟文坛数十年,其影响不容忽视[1]。
个人经历
李攀龙生于正德九年(1514年)四月十八日。
攀龙九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氏纺织度日。
十八岁入县学为诸生,廪于郡庠。与尚在髫年的殷士儋(后为大学士,有文名)、许邦才[2](后为王府长史,济南诗人)约为知交。
嘉靖十九年(1540年),攀龙取山东乡试第二名。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赐同进士出身。此后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历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官凡三迁,辗转郎署,官职闲散。此间,攀龙与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等诗酒唱和,旨趣一致,遂结为诗社。其论诗主张,与“前七子”相倡和,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史称“后七子”。他们的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即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继“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为彻底改变“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而斗争。李攀龙集中的拟古乐府,是其文学主张的具体实践。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李攀龙出守顺德(今河北邢台市),为顺德知府。三年任期中,政绩卓著,做了一些既有利于巩固明王朝统治而又给百姓带来一定利益的事。如请蠲民税,减轻百姓负担;政刑宽简,民无冤情;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夏,李攀龙被提升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难以忍受陕西巡抚殷学挟势倨傲的作风,以母老归养为由,上疏乞归,旨未下即拂衣辞官。由陕归来,李攀龙在家乡筑白雪楼,隐居高卧,杜门谢客,不与权贵往来,一些达官显贵以其接见为荣,学人士子更以其品评来衡定自己的身价。
隆庆元年(1567年),李攀龙起复,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
隆庆三年(1569年),诏拜河南按察使。在浙江,诗人曾写诗赞美以“戚家军”为主体的抗倭将士,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在河南任职仅四个月,老母病故,诗人扶柩归里。本来病弱,加上持丧哀痛过甚,攀龙遂卧病不起。
于隆庆四年(1570年)八月十九日暴疾而卒,终年五十八岁。
作品集
诗作品
登邢台
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
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
孤城自老风尘色,傲吏终惭岳牧才。
便觉旧游非浪迹,至今鸿雁蓟门来。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泺水桥边柳作花,纷纷晴雪扑行车。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白雪楼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飘摇落酒杯。
参考文献
- ↑ 李攀龙; 李伯齐; 李斌. 李攀龙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02-006716-9.
- ↑ 许邦才 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