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物简介

出生背景

李祐的外祖父阴世师,隋末与代王杨侑留守长安。617年(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幼子李智云被阴世师所杀,年仅十四岁。阴世师骨仪又让京兆郡访李渊家族的五庙墓葬所在并发掘;李渊入长安后,亦以阴世师、骨仪等拒义兵为由将其杀害。

李祐正是出生在这种背景之下。他具体的出生年月史书无载,墓志所载享年业已失考,但是其生年的上下限可以判断。现已知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生于620年(武德三年),又根据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墓志所载其死于武后686年(垂拱二年),死时六十二岁可知,李贞生于624年(武德七年)。

===少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之后,登基称帝,遂改封李祐为楚王

628年(贞观二年正月),封燕王 ,并拜为同州刺史。不久,改任都督幽、易等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在此后直至636年(贞观十年)的八年时间里,又多次担任幽州都督

636年(贞观十年)正月,改封齐王 ,拜为都督齐、青、莱、密等五州诸军事、齐州刺史。

638年(贞观十二年),因为生病滞留长安,一直到641年(贞观十五年),才前往齐州封地 。

累授方镇

长庆元年(821年)六月,李祐出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绥银宥(治今陕西靖边北)节度使[1]

长庆四年(824年)三月,李祐在塞外筑乌延、宥州 、临塞、阴河、陶子等五城,以防备吐蕃。

宝历元年(825年),李祐入朝任右金吾卫大将军(一作左金吾卫大将军 )。次年五月,因吐蕃入侵,出任泾州刺史、泾原(今甘肃泾州)节度使。

讨平沧景

宝历二年(826年),沧景节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窃取兵权,谋求承袭父职。次年,朝廷举兵讨伐,但战事拖延日久。太和二年(828年)十一月,新任横海节度使傅良弼在赴任途中逝世,朝廷命李祐出任检校户部尚书、沧州刺史、沧德景节度使(横海节度使),参与平定沧景之乱。[2]

太和三年(829年)正月,义成军的行营兵三千人在调防禹城的途中溃乱叛变,李祐与天平军节度使崔弘礼合力将其诛杀 。事后,崔弘礼借天平军二千人予李祐,以助其平叛 。二月,李祐率诸道行营兵击败李同捷,“尸藉十余里”[3] ,趁胜进围德州(今山东陵县)。 四月,李祐攻拔德州,城中将士三千人逃奔镇州。李同捷致信李祐,请求投降。李祐将李同捷的降书上奏朝廷。

惊变病薨

沧州平定后,谏议大夫柏耆奉诏前来安抚行营将士。李同捷请降后,李祐派大将万洪暂镇沧州。柏耆怀疑李同捷请降有诈,便率数百名骑兵赴沧州,寻找借口诛杀万洪,然后将李同捷及其家属一并带往京城。 [4] 李祐听到柏耆擅杀万洪的消息后,大为吃惊,病情自此加重。唐文宗得知后说:“李祐如果死了,就是柏耆把他害死的。”太和三年五月十八日(829年6月22日),李祐病逝 ,获赠司徒 。文宗旋即赐已被贬为循州司户的柏耆自尽。[5]

主要成就

屡伐叛镇

李祐本为淮西牙将,他骁勇善战,深受各路官军忌惮 。 后为唐邓随节度使李愬计擒,受其厚待。 他建议李愬袭取蔡州,最终活捉叛军首领吴元济,平定淮西。 元和十三年(818年),随李愬征讨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破平卢军于鱼台(今山东鱼台) 。[6]大和二年(828年),李祐出任横海节度使,参与讨伐叛乱的沧景留后李同捷。 至次年二月,李祐率军击败李同捷,进围德州(今山东陵县)。 四月,德州被攻陷,李同捷投降,沧景之乱平定。[7]

完固边防

任夏绥银宥(治今陕西靖边北)节度使期间, 李祐筑乌延等五城,以防备吐蕃。又于芦子关(今陕西靖边县天赐湾乡楼关梁)北的木瓜岭修筑军营,以防御党项侵扰。他的这些举措,完善了边境的防御体系。

轶事典故

李祐嫁女

李祐显贵之后,许多公卿大臣都向其女求婚,李祐一一拒绝。一天,李祐大宴幕僚,声称要为女儿择婿。大家都认为他一定是选中了哪家名门贵族。待到开宴时,还寂然无声。酒至半酣,李祐领出一个坐在末座的将领,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还没有成婚,今日我便把爱女托付于你。”当即为二人举行了婚礼。后来,有人问李祐这么做的原因,李祐回答:“我常见那些有地位的人喜欢和望族缔结成亲,可大族的子弟们长期习染于荒淫奢侈,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我凭自己的韬略才干才得到今日的位置,自己选择女婿,何必要高攀追求虚名呢?”听到此话的人都认为李祐见识卓越。[8]

胆落温御史

李祐入朝时,向朝廷进奉马一百五十匹(一作二百五十匹 ),唐敬宗拒而不收。侍御史温造闻讯后,在紫宸殿弹劾李祐违法进奉,请按法治罪,敬宗下诏释免。事后,李祐对人说:“当年我率军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都未胆祛,今天在温御史面前竟魂飞胆破了。唉,这真是令人畏惧啊!”

参考文献

  1.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一》:以功授神武将军,迁金吾将军、检校左散骑常侍、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绥银宥节度使。
  2.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三·唐纪五十九》:傅良弼至陕而薨。乙酉,以左金吾大将军李祐为横海节度使。
  3.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八十九》:​李祐以郑滑兵三千入齐而溃,(崔)弘礼悉斩之,为出郓兵二千,祐遂大破贼,尸藉十余里,祐望郓拜曰:“活我者崔公也!
  4.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谏议大夫柏耆受诏宣慰行营,好张大声势以威制诸将,诸将已恶之矣。及李同捷请降于祐,祐遣大将万洪代守沧州。耆疑同捷之诈,自将数百骑驰入沧州,以事诛洪,取同捷及其家属诣京师。
  5.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诸道兵攻李同捷,三年,仅能下之。而柏耆径入城,取为己功。诸将疾之,争上表论列。辛卯,贬耆为循州司户。李祐寻薨。……初,李祐闻柏耆杀万洪,大惊,疾遂剧。上曰:“祐若死,是耆杀之也!”癸酉,赐耆自尽。
  6.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八》:武宁将李祐战鱼台,败之。
  7.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夏,四月……李祐拔德州,城中将卒三千馀人奔镇州。李同捷与祐书请降,祐并奏其书。
  8. 《智囊全集·上智部总叙·远犹卷二》:李祐爵位既高,公卿多请婚其女,祐皆拒之。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必贵戚名族,及登宴,寂然。酒半,祐引末座一将,谓曰:“知君未婚,敢以小女为托。”即席成礼。他日或请其故,祐曰:“每见衣冠之家缔婚大族,其子弟习于淫奢,多不令终。我以韬铃致位,自求其偶,何必仰高以博虚望?”闻者以为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