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苹毒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杜鵑花苹毒蛾類屬:鱗翅目;毒蛾科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0毫米,雄蛾翅展35-45毫米,雌蛾翅展45-60毫米。頭胸部灰褐色,觸角雙櫛齒形,觸角干灰黃白色,櫛齒黃棕色。下唇須米灰色,外側黑褐色。複眼周圍黑色,中間密布黑色和褐色鱗片。
卵:淡褐色,扁球形,中央有一凹陷。
幼蟲:體被黃色長毛。體長35-52毫米,頭淡黃色,體近圓筒形,綠黃色或淡黃褐色。腹部第一、二和二、三節間背面有寬大絨黑斑。
蛹:黃綠色至淡褐色,背面有較長毛束,腹面光滑。臀棘短圓錐形,末端有許多小鈎。蛹化在黃褐色疏絲繭包中,上有幼蟲毒毛。[1]
發生規律
苹毒蛾在東北每年發生1代,少數2代,以幼蟲越冬。在隴海至長江下游每年發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一代幼蟲發生於5月至6月上旬,二代幼蟲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三代幼蟲8月中旬至11月下旬,越冬代蛹期半年左右。成蟲羽化當晚即可交尾產卵,每塊卵20-300粒,一二代卵可產於葉片上,越冬代卵多產在樹枝幹上。幼蟲歷期25-50天左右。
分布與危害
杜鵑花苹毒蛾別名縱紋毒蛾、茸毒蛾、苹紅尾毒蛾。
分布與危害:為害多種果樹及杜鵑花、泡桐、榆、紫藤、雞爪槭等。幼蟲主要危害葉片,食量較大。 [2]
防治方法
1、保護利用天敵;消滅越冬蟲源。
2、蟲害危害嚴重時,一般採用化學防治進行快速控制,針對此類咀嚼式口器害蟲,建議使用國光必治(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連用2-3次,間隔7-10天。
參考文獻
- ↑ 主要有哪些食葉害蟲搜狗問問
- ↑ 你所不知道的植物天敵(十)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