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振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振廷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杨振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徐州市

出生日期;1953年7月

职业;教授,画家

毕业院校;浙江美术学院

杨振廷,1953年7月生于江苏徐州市,祖籍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学主任,现为江苏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

人物经历

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重新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习中国画人物画。

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攻读硕士。

200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家首批艺术硕士南京大学(MFA)。

2008年获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人物简介

杨振廷

杨振廷,现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其作品获1994年加拿大“国际水墨大展”优秀奖。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获1996年全国首届高师“鲁艺杯”美术作品大奖赛金奖。获全国首届扇子艺术大展二等奖。1997年全国“迎接香港回归”书画大展优秀奖。1998年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获省级美展五次一等奖。2002年作品入选“2002年全国中国画展览”2005年作品入选“2005全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2007年作品获江苏省中国画(人物画)展览获金奖。1992年、1996年、1999年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中国画联展。1999年底出版《杨振廷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被评为“中国百杰画家”并入选《2000年中国百杰画家精品集》2005年出版《杨振廷中国画精品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国画人物、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程》(江苏美术出版社)

其文章散见于《美术报》《美苑》《美术大观》《当代学院艺术》《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杂志。

作品流传: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日本、新加坡、丹麦、加拿大等地。

人物评价

为人

杨振廷是一位很有实力与潜力的中年画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经验的大学美术教师,做人敦厚而谦和,艺术上朴实并执着。为了专业上的精益求精,他虽“人到中年”但仍不顾家庭与经济上的压力,毅然踏上赴艺术的殿堂--中国美术学院深造之路,九八年又考入中国画系研究生主干课程班,尽管早已是位资格颇老的教师了,但仍像青年学生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之中,这种求知之精神着实感人。

目标

振廷在专业上自己确定的大目标是以写实为主,并在深度与精度上作好文章。振廷有较强的笔墨与造型能力,用笔坚实而有力度,并能较快捕捉对象的形体特征,振廷善画大画,并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有一股子韧劲,能咬住目标不放松,并狠狠地下功夫。通过这阶段的研学,他的作品除保持笔力的强度外,在笔性的品位上大有提高,在笔意与笔趣方面也更丰富了。不到一年时间,振廷的画已让人刮目相看了。振廷祖籍是河北而生于江苏徐州,徐州地处南北之间中原地带,同时振廷的绘画风格也能兼得南北之长。是一位在技巧上比较面广的画家。

研究生班之前

入研究生班之前,振廷已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许多作品入选了全国性美展,特别是矿工题材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经常下煤矿,对矿工很有感情,因此画出的矿工有血有肉,受到同行们的关注与好评。今天的振廷又得益于中国美术学院学术氛围的熏陶,所经历的这一次非常难得的再深造的机遇,定会有力地推动他今后在艺术上的发展。

演变时期

日前他的作品比以往更美也更成熟了,许多作品浑厚而有笔墨,力度中见功力,尽管仍以写实为主,但已是一种在新的层面上的升华,特别是目写实型中国意笔人物画正处在拓展与演变时期,他的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更显得可贵而有意义。他已跨出了很成功的一步。

路正而气长,他已为自己的今后的发展铺垫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个人画展

2008年3月24日上午,著名人物画家杨振廷首个个人画展在张家港市陈霞文化艺术会馆隆重开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一波对画展的开幕表示祝贺。

杨振廷是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的作品曾五次获省级美术展览一等奖,多次在全国美术展览中获奖。杨振廷:“我这次根据场馆条件,我带来30多幅中国画,以小品为主,另外一个系列是学术性写生。中国现代人物水墨画是我研究的课题。”

杨振廷教授曾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过画展,这次是他第一次来张家港举办个人画展,展出时间为一周。杨振廷:“之所以我选择这个地方,我主要是被我们驰名中外的张家港精神所打动,再一个我被善良的陈霞姑娘顽强而从容不迫的生命力这种精神所打动。”

梁一波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当代徐州画坛一大批名家,杨振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张家港是一座年轻而古老、文明而开放的江南新城,是一座兼容并蓄、广聚贤才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诚挚期望,徐州张家港,能够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的交流,犹如长江之水,绵延不绝。

2012年6月1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文联、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徐州艺术馆、徐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情系黄河———杨振廷中国画展”在徐州艺术馆开幕。共展出120余幅作品,分为黄河系列、煤矿系列、民生系列等。

国画观点

当今国画领域的“耍噱头”、“玩时尚”现象(杨振廷)在当前的水墨人物画创作领域,存在着“耍噱头”和“玩时尚”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剖析其画者,在创作心态、审美眼光、绘画功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先谈“耍噱头”现象。“

噱头”本意是引人发笑的言语或动作,它常常出现在响声表演领域。相声演员的“噱头”也并不只是引人发笑,而是想借此讽刺社会里的不良现象。可是,当下的一些相声演员为了吸引观众,不顾内容是否健康,不管语言是否低俗而不择手段去“搞笑”,从而丧失艺术品位。这类现象本该受到批评。可是,在低俗的相声表演尚未被遏止的情况下,美术领域的“耍噱头”现象又频频出现。“耍噱头”常常以描写低级趣味的画面而哗众取宠,或是在“笔会”上耍噱头,把严肃的艺术创作降为玩弄些小花招小技巧,用三笔两笔即“创作”出水墨人物小品画,画出的形象非人非鬼。画不准确曰“变形”,曰“有味”,以形体的“不准”为美,以丑为美(当然,这里所说的“准”不是结构上的精确,是艺术表现的“生动”)。“耍噱头”,是企图以奇异的姿态引起社会的关注,另外一原因是想省事,以“反技术”的姿态来掩盖自己造型的不足和笔墨功底的欠缺。

以“噱头”眩人耳目

服己尚难,服人更是妄想。如果这类“画家”只是以“耍噱头者”自居,倒也无可厚非。可荒唐的是,这批人通常都披着一件“传统文化”的外衣,动辄拿倪云林的“逸笔草草”理论作为挡箭牌,甚至干脆以传统的维护者、继承者和弘扬者自居,不可一世的样子颇能唬住外行。在“耍噱头”者眼里,只有以“轻松”的姿态“玩”笔墨,才能显得潇洒,只有画“古人”才是雅的,才能显示作者的传统文化功底。而表现现代人、当代生活的作品是俗的,是没有文化修养的表现。他们笔下的古代人物似唐非唐、似宋非宋、似明又像清。画中人物那些诡异的表情、怪诞的服饰以及作品里莫名其妙的情节,都散发着陈腐的气息。如果说这样的方式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那是把传统也当成“噱头”,这是对传统的玷污嘲弄。

当前,油画圈子里的“玩世泼皮画风”(主要表现为“光头”和“傻笑”形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反感和学界的批评,可是,人们对国画领域的“笑和尚”、“呆美女”却表现出容忍的态度,这是令人费解的。以笔者之见,两者之间在艺术品位上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后者披上一件“民族”、“笔墨”外衣(有些连“笔墨”外衣都没有)。“耍噱头”者的另外一件外衣是“回归艺术本体”,强调抒发“自我心性”。“文革”期间长期漠视个体的审美体验,庸俗化地夸大艺术的社会功能。作为一种反拨意识,“张扬自我”本没有错,但,如果这个“自我”太个人化,又会走向另一狭窄的死胡同里去。

再谈“玩时尚”现象

总的来讲,水墨画界“玩时尚”表现为追逐市场,或是追随某些大展的获奖作品的某种表面技法。一旦某画家的作品市场行情看好,众人便一涌而上,犹如模仿流行歌曲或是追摹港台娱乐明星们的服饰和发型。一旦某件作品在大展上获奖,该作品的形式乃至内容就会有大量模仿者。这从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中都可以得到佐证:出于对一些获奖作品的追随心理,青年画家们或是用毛笔画素描,或是用矿物质颜料“做”效果。这情形颇似当今电视台举办的“模仿秀”,只是被理论家判断为“文化趋势”和“价值转向”的具体表现。上述的“时尚”已经风靡四届全国美展了,至今仍对青年画家产生着不小的影响。真不知道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将流行何物。在“耍噱头”成为时尚的今天 ,今后的国画展览会流行表面化的“大写意”吗?

“玩时尚”还反映出其他的心态

进一步探究,“玩时尚”还反映出其他的心态。如果说山水画创作领域刮“黄风”(学黄宾虹)因含有几分对大师的崇敬之意而值得肯定,那么对当代商业意义上的画坛明星的追随,则显得十分愚蠢。今日之画坛明星们大都是多重包装的结果,画家的“名”以及“作品”都成为了符号,其卖价与作品的艺术含量没有多大关系。因此,他人复制明星的符号,只会让跟风者成为别人的注脚,而自己将难有出头之日。“艺术符号”可以视作“风格”的具体表现,但风格无法复制,年轻艺术家过早创立艺术符号也是作茧自缚。当今,“艺术”与“资本”的联姻,催生了众多“大师”。一些画家没有学术地位,却有市场。在以商业手段获得市场青睐之后,这类画家通常千方百计地雇佣文字工作者来包装自己。种种非艺术因素的干扰,让学界的价值判断变得更为困难。上述种种不良现象,不仅是画家提升艺术品位的绊脚石,更是对收藏家和鉴赏水平较低的美术爱好者的欺骗。商人牟利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如果只是一味制造明星取悦于市场,不仅能毁灭画家的艺术创造力,也有可能毁灭收藏家的收藏热情。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明白,市场上的成功不等于学术上有价值。也不必迷信某些大展上的获奖作品,因为它们有可能只代表评委的口味。更不要轻信拍卖会的“成交纪录”,因为其可信度越来越低。

曾有论者指出,2000年以来画国画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对传统的热情也是数十年来最高的。但在大潮之下沉渣泛起,高雅的东西被庸俗化,而庸俗的东西最易被推广、被传播,从而导致国画创作的质量在下降。依笔者之见,这“最庸俗的东西”就表现为“耍噱头”和“玩时尚”。扭转时弊,首先需要画家们端正心态,其次需要批评家进一步重视学术良知,而更重要的是,美术馆、博物馆等收藏机构需要建立规范的、有学术意义的收藏机制。如果不重视这一重要环节的建设而只靠少数几个学者、画家奔走呼吁,那么,健康的中国画发展机制很难建立起来。

创造作品

太阳神 ,黄河沿边民生图系列-阴凉树下 ,黄河沿边民生图系列-阴凉树下(局部),黄河沿边民生图系列-各显神通,黄河沿边民生图系列-游客止步,黄河沿边民生图系列-自产自销 ,黄河沿边民生图系列-自产自销(局部)1,黄河沿边民生图系列-自产自销(局部)

2 ,黄河沿边民生图系列-自产自销(局部)

3,黄河沿边民生图系列-自产自销(局部)

4,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求,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求,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闻,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闲,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防,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谜;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扭;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集;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堵;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忧;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流;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收;黄河故道民生图系列-挤;城市美容师;人像写生;人体写生;国画小品;矿工生活组画获全国“鲁艺杯”金奖;矿工图(杨振廷,郑剑君合作);太阳石等。

作品欣赏

杨振廷-作品欣赏。

相关视频

《大彭采风》——杨振廷的新现实主义人物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