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村速寫(廖彩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楊村速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楊村速寫》中國當代作家廖彩東的散文。

作品欣賞

楊村速寫

困難年月,即使瓦屋羞澀,有桌無凳,甚至家徒四壁,楊村人有了錢也要先對付吃,再顧其他開支用度。自己不吃,也要先讓孩子吃飽。只要孩子有吃的,就能長大,父母就有盼頭。孩子們吃飯,需要一大筆開銷,是父母心上天大的事,別的事都是小事。楊村人勤勞,使盡渾身解數,努力解決孩子的吃飯問題。

客人來了,他們傾囊而出置備酒食,招待好好,褫雞擼鴨是最基本的下數。楊村人相信,只要吃好了,吃高興了,就留得住身邊人。吃我的吃你的,吃來吃去,吃成朋友,碗筷叮噹交響,磕出情義,天下的路才好走。

生活寬裕後,居家開台擺桌,出門樓堂館所,酒肉宴飲,不在楊村人的話下。點菜時,面對菜單,楊村人眼睛也不眨一下。商家報菜,楊村人必點。點的菜只有多沒有少,不會不夠吃。遠鄉近鄰都知道楊村人好吃,不吃獨食,呼朋喚友來吃,楊村人因此討得好客的美名。好名聲在外,外鄉人慕名來楊村工作、貿易、遊玩、交友、做客、攀親,楊村好生熱鬧。吃是人類生存的需要,千秋萬代,靠吃而延續,而光大。吃是口腹的一大享受,是精神愉悅的源泉,是人生奮進的動力。古今天下吃出多少詩情畫意,吃就多少慷慨文章,吃成多少功勳傳奇。吃,滋養天下人。如果需要,可以從浩瀚卷帙里找出如許典故來背書楊村人好吃的正當理由。

楊村人烹飪飲食方法多,想得到、說得出的就有:煎炸燜燴炒,燉煮煸熘焯,烘焙烙烤焗,熗炆烀炮煨……可以用十八般武藝,三十六招式來形容。楊村板開丸燜鴨、楊村烏豆腐、楊村炒肥腸、楊村烏粉、楊村米酒……楊村人用楊村最通俗的食材:蕉芋、紅薯、黑豆、稻米、雞鴨魚肉……經過繁瑣心路和縝密性情,創製各式各樣菜品、湯品、飲品,不加現代作料,被人們戴上楊村「帽子」呼來喚去,「帽子」滿天飛,傳到了異鄉異客的耳朵里,印象深刻,成就楊村食譜的犖犖大端,傳承至今,又被楊村人不斷翻新出彩。食材產自楊村鄉土,留着泥土記憶,清楚自己沾了楊村山川的靈氣,吸收了土地精華,楊村人捨我其誰?因此積極旺盛生長,附和着楊村茂盛強壯。它們知道天下人倚土地而食,天下人捨我其誰?於是豪行於世,驕傲地穿梭於齒頰唇舌之間。豪是楊村食材肚子裡的秘密。

有豪菜,少不了豪酒來下。楊村的酒,用本地特產稻米釀製。稻田吸飽了地火、天火、地熱、天熱,蘊藏稻殼裡修行一年,修成正果。冬至一過,家家戶戶蒸酒,忙壞了家庭主婦。稻米蒸出的原漿酒灌入陶盎里,蒙上稻草,燒起文火,火中焙酒,盎里心花怒放,熱血奔涌。焙過火的酒有火的基因,熱烈,力量格外強勁,不燒腦,卻騷人,也撓人,性格豪放。

楊村人喝酒論碗不論杯,捧着大碗喝酒才過癮。喝酒要喝醉,不醉不熱情,不醉不走,不醉不歸。直叫你喝得天昏地暗,早來晚去,晚來的,說不定也會被酒放倒,席地而睡。酒局散了,盎里的酒還沒有喝完。楊村人喝酒要猜拳,猜的是心腦靈敏,眼睛尖銳,嘴皮子活絡,十指靈巧收放。出手兩個六(高升),高升在座,高升對方,好像搏鬥前抱拳施禮,意思是有言在先,接下來別怪我不客氣。開局一個六(高升),預祝自己旗開得勝。接着伸出指頭和對方的指頭湊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寓意一定發,兩廂好,三星高照,四季紅,開手眾,六高升,七巧徒,八福壽,九九長,十足滿盤,外加一隻空拳寶瘩嘀。出指神出鬼沒,一出定乾坤,湊了多少是多少,拉鈎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變了是小丑。猜數快准穩狠,一氣呵成。聲音響亮,氣勢上壓倒對方。誰猜得准,誰贏,輸者喝。雙方同猜一個數,或者都猜不准數,算平局,繼續猜,非要猜出勝負才收拳。拳助酒興,酒借拳勁,拳猜酒止,拳歇酒飲,拳罷酒酣,不酣再來猜。不猜拳不熱鬧,不猜拳酒難下咽,喝酒也是白喝,如喝白開水。

楊村新人不像以前那樣豪飲,但喝酒時虛張聲勢,猜拳時好大口氣,酒場上揮汗如雨,脫衣卸帽,遺傳了上輩的作派,仍不失楊村傳統的豪酒風。楊村人說,冇米也要打出糶米聲來。

楊村飲食溫暖寬厚,背負着楊村人,走了幾千年,走過幾萬里。從古中州出發,走秦漢馳道,走浙贛、粵贛、湘贛古道,翻越武夷山,翻越南嶺,翻過了好多山,蹚過了黃河長江太平江,蹚過了許多河,來楊村落腳。

很多人來楊村,目的很明確,就是品嘗楊村歷史的悠遠沉實,好這口。

楊村人玩膽氣,玩得獨闢蹊徑,別出心裁。比如說划龍舟,自古就在江河湖泊玩,但楊村的龍舟划進了大水塘,歷史超過五百年,長興未艾。大水塘真是大,面積十五畝,坐落楊村屋場中心,水位高出太平江,江水進不去,水源卻長年不竭,灌得滿滿當當,具備了劃舟條件。水塘周圍房屋環繞,居民生活起居,煙火裊裊,卻水質清澈,不腐不臭,可以安心劃舟。大水塘十分神奇,仿佛懸掛天上宮闕,不在地面人間。端午來臨,楊村全鎮動員,擺龍壇,請龍神,下龍舟,競龍賽,忙得不亦樂乎,事務填滿心情的空隙。廣東連平、和平、翁源的龍舟隊聽聞消息,猶如下水尋伴的鴨群,踴躍加入競賽。市民拖家帶口蜂擁楊村,從市區到楊村的龍楊公路,絡繹不絕,連平居民,附近鄉民,也來趕龍舟,湊一把熱鬧,飽飽眼福,一睹大水塘龍舟賽盛況,心情激動得曳起一條一條明亮的軌跡。龍舟開賽,大水塘四岸旌旗飄舞,人如山海,喝彩聲揚,鐃鈸鏗鏘,鼓樂鳴響,觀眾們齊聲喊:走呀!劃啊!走呀!劃啊……這一刻,楊村的時間被喊聲拽着跑得飛快,早沒了蹤影,周圍的眼睛聚焦龍舟,呼吸暫停,熱烈催促龍舟飛馳。有沒有人想過,假如安上桅杆,張起風帆,摒退汗雨操舟的槳工,任由龍舟自由來去,龍舟會不會像脫俗的野龍,破堤而出,躍入太平江,順流而下潛回太平洋?從太平回到太平,九九歸一。龍入了海洋豈不適得其所!趕龍舟的人小聲透露,他們擠往楊村,除觀摩水塘龍舟賽,其實還有一個小打算,就是大快朵頤楊村菜。划龍舟當天的午時大餐,會集中呈現豪吃楊村菜的壯觀場面。

楊村人商業經營豪掙,提供給他們吃喝玩樂的本錢。

楊村的飲食文化,助力楊村特色餐飲業繁榮昌盛。開飯店,開餐館,是楊村人掙錢最熱衷於走的一條快捷路子。大家知道了,楊村人做的飯菜好吃,楊村人經營的餐飲自然受客人歡迎。行走龍南市井,徜徉贛州市區,舉目街道兩側,楊村酒家,楊村土菜館,楊村風味樓,諸如此類前綴楊村二字的餐飲招牌、酒旗,比比可見,恍若置身楊村天地。不知內情的外鄉人品了楊村菜,誤以為龍南餐飲只有楊村一家獨大,別無他是。對於豪橫的楊村菜系,其他地方菜系甚感頭疼側目,但也無可奈何。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楊村香菇行名揚海內外。楊村人放香菇,足跡遍及省內外大小山嶺。有香菇樹的地方就有楊村人放香菇。楊村人還收購各地香菇,運回香菇行交易。各色環保肥碩的香菇,充盈行店攤檔,百花齊放,海內外香菇客如蜂雲集楊村,都想分得一口香菇羹。一時楊村菇貴,掀起國內外一陣香菇大潮,蔚為商業佳話。香菇大潮中,楊村人搏擊風浪最勇猛,楊村香菇行表現最活潑。

楊村人叫市場不叫市場,叫行:香菇行、雞蛋行、成衣行、餐飲行、水酒行、鐵器行、肉行、茶行……還有其他許多行。行,叫出了專業水準,叫上了經營規模,叫得大氣端方。行,沉澱了商業文明的歷史,烙上了特色行業的印記,寄託了楊村人致富的希望,楊村行行出老闆。

楊村不產鎢砂,卻誕生過一支鎢砂生產和貿易大軍。楊村人活躍在定南巋美山,全南大吉山,開採鎢礦,精選鎢砂,轉手運銷精鎢到全國各地,幹得風生水起。在礦區,他們破衣爛衫,餐風宿地苦勞作,進到城區,他們西裝革履,住賓館酒店,享受生活樂趣。一枚靈魂兩重天。楊村人敢衝破資源瓶頸,向鎢業進軍,膽識了得。

楊村人經營餐飲、旅業、房地產、酒業、果業、養殖、水產……五花八門,百業興旺。楊村人還走出山門,暢遊五湖四海的大市場。

楊村人認為,有人,土地才有生氣,有人才有一切,家庭才有希望,族群才有未來。楊村人生育觀念傳統,如楊村美食原漿原味,放之民族國家,歷之古今中外,也是鐵打的真理。楊村人豪生孩子。楊村人從小勞動,撿豬草,放牛放羊,鋤地插秧,收豆割禾,受慣了累,吃夠了苦,身體煉得棒棒的,生育力旺盛,母體受孕率高,孩子成活下來的多。楊村人能生敢生願意生,今年咕嚕生一個,明年咕嚕又生一個,幾年生下來,生了一大窩。楊村家庭的明顯特點就是孩子多,多的八九個,少的也有四五個。楊村有近六萬人,居龍南鄉鎮人口排名第二位。年青人出外謀生,老人照看小孩。孩子們打打鬧鬧,爭爭搶搶,好不喧騰,沒有冷清寂寞時刻,家很像家。楊村人不怕人多,人多力量大,人多敢把皇帝拉下馬。量楊村人強勁生育力,給與楊村大地之勃勃生機。只是孩子生多了,難免家庭負擔過重,孩子也有半飢半飽挨餓受罪的不堪歲月。楊村父母愧疚不已,始終覺得欠了孩子們一個深刻道歉。這幾年,龍南市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奇怪變化,不願生孩子,不敢生孩子,市區人口少了許多。許多楊村人遷居市區,填補了空缺。有人的地方就有楊村人,有村落社區的地方就有楊村人,有市場的地方就有楊村人。市場的商家攤販大部分是楊村人,聽楊村口音很好分辨。楊村人進城,樂意。幸哉!湧入這麼多楊村人,市區才依舊燈紅酒綠,人聲鼎沸,熙熙攘攘,不失往日榮華。打心眼裡感謝楊村人。楊村人像駿馬,套上轅,匯入了馬群,拉着龍南繼續向前奔跑。

楊村人說話脫口而出,乾淨利落,不吞吞吐吐,不拖泥帶水,沒有斟酌考慮,更沒有迂迴算計。楊村話好聽,起音低調溫婉,尾音剛健有力,語勢抑揚頓挫,總體硬氣,剛強,早已掙脫了龍南話的軟氣綿聲。楊村人講理,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認準了對錯就沒有商量的餘地。楊村人錢財分明,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你的我不要,我的你也不能奪人所愛,巧取豪奪。楊村人對人,應夸當夸,該罵則罵,能說就說,說不通就干,干翻為止,不管是你翻還是我翻。從語氣里就可以聽出理直氣壯,豪言壯語。楊村話猜拳,也猜出了粗獷不羈的韻味。楊村人的口頭禪就是,阿莫怕阿爸個板刀?冇本事就莫上太平(楊村古稱太平堡)。楊村地處贛粵邊際,治安混亂的過去年月,悍匪流子懾於楊村人血性豪強,從不敢到楊村撒野鬧事。現在,豪俠之氣猶存於楊村新人的呼籲言語間,可以清晰品出。走在路上,清風送爽,送來娓娓的楊村口音,動聽悅耳,聲音裡面似有許多座千米以上的山峰聳動,一起一伏,氣宇軒昂地開步前行。蘆荻花兒成群飄揚太平江的岸渚上空,東西南北揚得到處都是。一幅蒼遠宏闊的背景前面,一個特寫的赤膊上身的楊村漢子,從山嶺上走下,他唱起的山歌,驚起了一灘白色鷺鷥,飛向遠方。

豪爽的楊村土地養育了豪爽的楊村人。濤濤太平江水,唱着過山溜,跌下九連山,浪花四濺,流到山腳平靜處,攜帶厚厚的軟軟的泥沙,堆積成一塊一塊壩子,千萬株植物投入母親懷抱,窩在溫暖的被子裡,欣欣然生長。清泉無私奉獻土地,土地滋潤得順滑如綢,配合農人耕耘耙平,種上五穀雜糧。日子風調雨順,晨露飄來又飄去,太陽飛去又飛來,春夏秋冬走走停停,不知疲倦。經過多道工序:選種、育種、播種、施肥、生長、收穫、暴曬、脫殼,農人收穫五穀稻米,穀粒里兌入了土地厚愛,滲進了土地深情,裹滿山川的醇豪香味。

楊村的樹木豪闊蔥蘢。蔡屋古榕,生長了幾百年。樹幹大得要十個成年男子手拉着手才能環抱,樹皮飽經風雨滄桑,斑駁虬勁,枝葉婆娑,常年青綠,闊如戶外棚架,遮蓋了半個蔡屋老圩,為蔡屋人灑蔭納涼。枝葉搖曳,迎接晨曦曙光,送別暮嵐夕陽。民居依偎古榕,古榕昂首挺胸,日日如此精神,從古至今,從未懈怠。太陽、月亮來來去去,歲月輪迴,古榕仍是少年。一九四二年春,時任贛南行署專員蔣經國先生來太平堡視察,驚嘆此樹,手書「江南第一樹」五個遒勁大字,以志景仰。蔣先生既讚美樹,也以樹喻人,讚頌正在前線抗戰,殊死保家衛國的戰士,和英勇戰士中的楊村人,是江南第一人,中國第一人,世界第一人。那時,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破國門,中國失去了半壁江山,中華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絕地。戰士們不屈欺辱,豪邁果敢,拚死殺敵,身上血染風采,身旁硝煙瀰漫,屍橫遍野,他們頑強拼搏,可歌可泣。抗戰處於膠着狀態,十分艱難,需要國人團結一致,鼓舞士氣。蔣先生借樹勵人,激勵楊村人、江西人、中國人像古榕一樣挺直腰杆,永葆精氣神,強健骨肉筋,樹立大無畏的鬥爭精神,奮起救亡圖存,早日將侵略者趕出中國去。

楊村還有許多楊村人引以為豪的人文、事物、風情……。如果您走進楊村,一定會被楊村的豪氣震撼。

楊村人的豪,是什麼時候興起的?是不是從楊村人口迅速增加,開墾土地和建設面積繼續擴大,圩鎮發展到楊村老圩對面,太平江西岸一個賴姓小村落時開始興起的?不知道。只知道小村落地勢低洼,常遭水患,村民撿來河卵石建設圍牆,堵住了洪水,村民生活才安定下來。村民給小村落取名大豎鎮。大豎鎮實際不是鎮,但楊村人偏叫它鎮,叫順了,一直叫到如今,誰能理解楊村人的苦心孤詣?也許楊村人期望大圍牆豎立不倒永鎮洪澇,庇護村民安居樂業。也許楊村人想啊,楊村不是村,是一個集鎮,叫楊村叫小了,委曲了楊村,為彌補大集鎮叫成小村落的缺憾,叫個鎮出來,光明正大地標示在楊村譜志里,給外人看看,從大豎鎮找回揚眉吐氣。無論楊村人是不是那麼較真,大豎鎮都是貨真價實的存在,地名結構雖然簡單,但其字面和意義都不言而喻,透射出楊村人那股豪氣,切合楊村人的性格。自此,在楊村人心裡,大豎鎮不再是地名意義的鎮,不再是實體意義的鎮,而是精神層面的鎮,夢想境界的鎮,也不是局限於彈丸小村範圍的鎮,而是囊括了豐富內涵的整個楊村鎮。鎮,一直屹立楊村人心頭,撼之不動。後來,行政區劃變遷,楊村先設立了鄉,後改成鎮,雖然楊村二字一直沿用,但楊村已是先前的小楊村不可同日而語的大楊村,是龍南第二大鎮,是贛粵邊的中心鎮。實現了楊村人豪的理想。

楊村人的豪,十里八鄉出了名。

楊村人應該豪。當楊村人不屈服命運,開始按照自己的意願創業生活行走,從生存、發展到壯大時,楊村的豪邁必然會騷動起來。如果楊村新人還像他們的先民,永遠幽閉在四面青山,像籬笆牆一樣圍攏的楊村壩子刨食,不活出一點豪氣,可能世世代代也走不出大山。作為南嶺的一大族群,楊村人怎麼對得起自己?

楊村人的豪,有時會讓旁人覺得他們輕狂。不過不要緊,只要他們了解楊村歷史,和楊村人相處久了,知道楊村人的脾氣,就不會見怪。當楊村人活出了底氣,釋放一點狂放也很正常,世人能理解。

秀麗的太平江有時心緒蟄伏,有時熱情奔放。豪氣的楊村也有謙卑的時候。楊村先民為躲避戰亂,迫不得已,一次次南遷,一次次離開故土,離開平坦開闊,灌溉便利,肥沃富饒的平原,來到山溝逼窄的客鄉角落,在嚴峻自然和複雜社會的夾縫中求生存,謀發展。篳路藍縷,一路謙卑。古代楊村最早由楊姓人居住,因姓賦名楊屋村,後稱楊村。若干年過去,楊姓人搬走,其他姓氏陸續遷入,人換了,楊村地名始終沒變。楊村地名的文路小可,筆劃謙卑,喚起來音色口氣表現謙虛,呼出了楊村人骨子裡的謙謙聲息,映現楊村人謙遜的文化心理。

行走楊村古街巷,長草的舊門楣,坑窪的石階路,耄耋老人濃重講古,向人們傳說遺存楊村二字的神秘信息,信息氤氳,似有泉水叮咚,跌落雞啼石的峽谷,銀光閃爍,有九連山上蹦跳覓食的昆蟲身影頻現,有羽翅翩翩的晨鶯歌聲響起,有行行骨感的瓦楞虔誠迎候的光明徐徐鋪開。

站在楊村橋頭,由楊村人的謙卑,回望楊村的來路,由楊村人的豪,放眼楊村的去路,是否可以隱約看見楊村跌宕起伏,滄海桑田的影子?

[1]

作者簡介

廖彩東,律師。業餘做點文字遊戲。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