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大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松大蚜 學名:Cinara pinitabulaeformis Zhang et Zhang 類屬:同翅目大蚜科
形態特徵
無翅蚜 雌無翅蚜是繁殖的主體。頭小,腹大,黑褐色,體長3-4mm,寬3mm,近球形,腹9節,頭5節漸寬,為較硬腹,後4節漸窄為軟腹。觸角剛毛狀,6節,第3節較長。複眼黑色,突出於頭側。秋末,雌成蚜腹末被有白色臘粉。 有翅蚜 分雌雄兩種,雄蚜腹部窄,雌蚜腹部寬,但窄於無翅蚜。有翅蚜翅透明,在兩翅端部有一翅痣,頭方圓形,大於無翅蚜,前胸背版有明顯圓環和水「X」形花紋。觸角長1.5mm,嘴細長,可伸達腹部第5節。 卵 長1.3-1.5mm,黑綠色,長圓柱形。兩卵間有絲狀物連接,多由7-15個卵整齊排列在松針葉上,有時可發現白色、紅色、灰綠色卵粒。卵剛產出時白綠色,漸變為黑綠色。不太飽滿卵中部有凹陷,卵上常被有白色臘粉粒。 若蟲 有卵生若蟲和胎生若蟲兩種,它們的形態多相似於無翅雌蚜,只是體形較小,新孵化若蟲淡棕褐色,腹全為軟腹,喙細長,相當於體長的1.3倍。 [1]
發生規律
華北地區一年發生十多代,以卵在松針上越冬。1頭干母(無翅雌成蟲進行孤雌胎生繁殖)能胎生30多頭雌性若蟲。若蟲長成後繼續胎生繁殖,在氣溫合適條件下,3-4天後即可進行繁殖後代,所以繁殖力很強。出現有翅僑蚜後可以進行擴散,所以在春夏季可以觀察到成蟲和各齡期的若蟲。在10月中旬,出現性蚜(有翅雄、雌成蟲),交配後,雌蟲產卵越冬。常8粒卵,偶有9粒、10粒,最多22粒,整齊排在松針上。北京地區5-6月、10月發生兩次為害高峰,尤以秋季更為嚴重。天敵有七星瓢蟲、異瓢蟲、二星瓢蟲、四星瓢蟲和十三星瓢蟲。
分布與危害
松大蚜(Cinara pinitabulaeformis Zhang et Zhang)又名油松大蚜,屬同翅目大蚜科,國內分布於北京、遼寧、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山西、內蒙古和華南等地,是黑松、油松的重要害蟲,還可為害紅松、赤松、樟子松、馬尾松等。 為害特點 以成、若蟲刺吸乾、枝汁液。嚴重發生時,松針尖端發紅髮干,針葉上也有黃紅色斑,枯針,落針明顯。盛夏,在松大蚜的為害下,松針上密露明顯,遠處可見明顯亮點,當密露較多時,可沾染大量煙塵和煤粉,當煤污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松樹可得煤污病,影響松樹生長。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加強撫育,科學肥水,剷除林區雜草,營造混交林,減少蟲害;秋冬季摘除附卵針葉,集中處理,減少來年蟲源。 (2)保護與利用天敵。 注意引放天敵,發生不嚴重時儘量不打藥劑,以保護日後的天敵繁殖與發展。 (3)藥劑防治。 蚜蟲繁殖快,世代多,用藥易產生抗性。選藥時建議用復配藥劑或輪換用藥,可用50%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國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如國光斃克)1000倍液,40%啶蟲.毒乳油(如國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國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維鹽乳油(國光樂克)2000倍混合液噴霧均可針對性防治 ,防治時建議在常規用藥基礎上縮短用藥間隔期,連用2-3次。[2]
參考文獻
- ↑ 松大蚜與天敵瓢蟲中國園林網
- ↑ 為什麼說秋天一定要防治松大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