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松林灣院子的讀書聲(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松林灣院子的讀書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松林灣院子的讀書聲》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松林灣院子的讀書聲

萬州區太龍鎮大田社區松林灣院子,古松翠柏竹林環抱,老屋堰塘山道交會,自然風景、農耕文化、庭院生活皆美,已成為重慶市鄉村振興亮點和縮影。可誰知道,這裡曾經是地主莊園,建國後歷屬公辦小學校址。附近八個村多數孩子就讀於此,培養了大批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1978年9月,我入讀該校。時年13歲,意氣風發。這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剛進校便聽到朗朗讀書聲,感受你追我趕的勤學氛圍。校長兼政治老師向崇柱、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張成壽、數學兼化學老師喬興春、物理老師彭直明等愛崗敬業,嘔心瀝血,教書育人,深孚眾望。全校近30名老師住校,1000多名學生全部走讀。因離家較遠,需翻越一座大山,我每天早出晚歸。早晨四點多鐘起床自煮飯吃,五點鐘左右即打着火把出門,獨行小徑,路過墳塋,鳥獸哀鳴,怵目驚心,暗自背書,唱歌壯膽,分散精力。冬寒夜長,衣單褲薄,遇雨滑坡,泥濘不堪,連摔帶爬,渾身濕透。從不逃課和遲到早退,有時天未亮或濃霧迷漫端坐教室晨讀。自帶紅苕洋芋等,靠食堂蒸熟充飢,甚至乾脆不吃午飯,下午空腹聽課無妨。傍晚放學趕緊回家忙家務,深夜才抽空復預習做作業。用煤油燈照明,不時燒着額發,熏黑眼皮眉毛。為按期歸還借閱資料,通宵達旦抄寫於草紙,弱光也耗油,雞生蛋少時,無值錢物賣,母親醒過來,見燈還亮着,心痛又可憐,常催我上床。

同學大多刻苦好學,班級間不斷挑應戰。課餘休息,圍住老師,求解問題,爭先恐後。老師不厭其煩,逐一釋疑答惑。特別是喬老師,清瘦體弱多病,卻喜歡學生提問,越刁鑽越好,經常手持枯樹枝,蹲在操場演算數學題,圍觀者水泄不通,直至上課鈴響。在他教誨下,我們還痴迷於三角幾何,上學路邊的大青石板沒少留下求證圖形。畢業臨考,彭老師自掏腰包,留宿優秀學生補課,傳授更多知識,殫精竭慮,廢寢忘食。張老師講評每次作文,篩選佳作張貼教室學習園地,激發大家濃厚的寫作興趣。向校長帶頭家訪,平易近人,跋山涉水,不辭辛勞。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尊師重教,自強不息,振興中華。1981年7月,我以太龍學區第一成績考入省部屬重點中專,首破建校三十多年來無初中生直接考上大中專紀錄。此前,升入重點高中的馮鐵成考進復旦大學攻讀物理學,劉科成考進四川大學攻讀數學,又分別公派去德國和美國留學。後來,直考中專和升高中考大學者逐漸增多,大田小學也因生源好而聞名萬縣。

我離校不到兩年,松林灣院子停止辦學,原校搬遷公社駐地。1984年4月改為鄉小,2004年9月撤鄉並鎮師生流失,現僅5名老師、20名學生。舊址廢棄多年,後被拆建,面目全非,唯剩我班教室,飄搖欲墜。近年,發展山地高效農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昔日院落煥然一新,秀麗如畫,和美呈祥。不過,我更懷念石欄天井、木梯教室、轉角走廊、青磚瓦房,尤其是早自習讀書聲,驚起棲息樹林眾雀鳥。向校長和張老師久已病逝,他們讚賞明代顧憲成所撰並懸掛無錫東林書院的一幅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言猶在耳,難忘初心,遂寫拙文,以此明志。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