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板龍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板龍科
圖片來自pinterest

板龍科(Plateosauridae)是蜥腳形亞目板龙类的一科。

板龍科是群早期植食性恐龍,生存於三疊紀晚期至侏罗纪早期的亞洲歐洲南美洲

過去有許多物種被歸類於板龍科,但亞當·耶茨(Adam Yates)在2007年提出板龍科只有包含板龍黑水龍。早在2003年,亞當·耶茨就提出鞍龍纖細板龍P. gracilis)是相同物種。在2011年被命名的加卡帕里龍,化石發現於印度,也被歸類於板龍科。

分類

在1895年,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建立板龍科(Plateosauridae)。在1998年,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首次提出演化支定義,包含:親緣關係接近於恩氏板龍,而離刀背大椎龍較遠的所有物種[1]。在2004年,彼得·加爾東(Peter M. Galton)與保羅·阿普徹奇(Paul Upchurch)提出另一版本定義:親緣關係接近於恩氏板龍,而離刀背大椎龍、許氏雲南龍較遠的所有物種。亞當·耶茨在2007年也提出定意:親緣關係接近於恩氏板龍,而離長梁龍較遠的所有物種。

在1920年,弗雷德里克·馮·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建立原蜥腳下目(Prosauropoda)。在1998年,保羅·塞里諾提出演化支定義,原蜥腳下目包含:親緣關係接近於恩氏板龍,而離護甲薩爾塔龍較遠的所有物種。近年某些研究提出原蜥腳下目、板龍科的範圍相同,較晚被命名的原蜥腳下目,應是板龍科的異名

參考文獻

  1. Sereno, P.C. A rationale for phylogenetic definitions, 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higher-level taxonomy of Dinosauria. Neues Jahrbuch fur Geologie und Palaontologie: Abhandlungen. 1998, 210: 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