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農:出生於四川省南充縣,中國內地導演,代表作《甲午風雲》、《西安事變》等影片。

林農(1919年-2002年07月21日),男,原名粟多澤,出生於四川南充縣中國內地導演。其導演《甲午風雲》、《西安事變》等影片影響甚大。

人物事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隨東北幹部團奔赴解放區東北文工團,後來調到瀋陽東北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任講師。解放後,先後在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創作工作。

除導演作外,林農還編寫了電影文學劇本《西安事變》等。

早年生活

林農:林農年輕時來到武漢,先後考入第七戰區宣傳隊,第一戰區宣傳隊。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被分到東北文工一團,在《雷雨》和《白毛女》中飾演過重要角色。以後,他曾在東北魯藝文學院作講師,在該院的實驗劇團教表演。這期間,他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了《演員手記》一書。

1919年,林農出生於四川省南充縣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經歷坎坷。16歲那年進入農林實驗學校讀書。1937年,他離開家鄉,來到重慶。後來改名為林農。

不久,他來到武漢,先後考入第七戰區宣傳隊,第一戰區宣傳隊。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被分到東北文工一團,在《雷雨》和《白毛女》中飾演過重要角色。以後,他曾在東北魯藝文學院作講師,在該院的實驗劇團教表演。這期間,他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了《演員手記》一書。

1938年,到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預科學習,後轉入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9月,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參加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魯藝畢業後,在魯迅藝術學校文工團當演員,曾參加《欽差大臣》、《日出》及歌劇《白毛女》的演出。

1947年,在東北魯藝任教,並參加實驗劇團演出。1948年,在瀋陽魯迅藝術學院任教,併兼任該院劇團導演、演員。同時發表專論《演員手記》,是當時一部較有影響的表演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在影片《衛國保家》、《上饒集中營》中擔任副導演。

解放前後

1948年,任東北電影製片廠導演、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導演的影片有《神秘的旅伴》、《黨的女兒》、《兵臨城下》等。1949年,他在《衛國保家》、《上饒集中營》和《豐收》中任副導演。

視頻

國產經典懷舊老電影 甲午風雲—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

林農導演電影 《甲午風雲》 

解放後

1953年,他轉為導演,先後拍攝了《一場風波》(與謝晉合作)、《小姑娘》、《神秘的旅伴》(與朱文順合作)、《邊寨烽火》、《黨的女兒》、《甲午風雲》、《兵臨城下》。

1954年,獨立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小姑賢[1]。1958年,執導革命電影《黨的女兒》。1959年,由其參演的戰爭電影《戰火中的青春》上映。1962年,執導戰爭電影《甲午風雲》,該片獲得第12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1964年,自編自導戰爭電影《兵臨城下》。[2]

1973年,改編、導演了《艷陽天》、《金光大道》等影片。

1980年,與王亞彪聯合導演的《大渡河》。1983年,《甲午風雲》獲第十二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3]

個人生活

2002年7月21日,林農因病在北京逝世;8月8日,安放在北京昌平鳳凰山陵園。

人物評價

林農擅長拍攝重大歷史題材和少數民族題材的影片。《黨的女兒》是他五十年代的代表作,影片故事情節感人,塑造了玉梅這一藝術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甲午風雲》展現了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宏偉悲壯的場面。林農的導演手法簡練、結構嚴謹,刻畫人物精細,並善於發掘演員。

除導演作外,林農還編寫了電影文學劇本《西安事變》等。[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