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義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義德 原圖來源
姓名 林義德
別名 宜民、人稱「黑石先生
出生年  1909
死亡年  1987
參與社團 東明吟社、貂山吟社、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編著作品 黑石集

林義德(1909-1987),字宜民,人稱「黑石先生」,臺北雙溪人,明治四十二年生,世居北縣雙溪鄉,家以業茶,名聞北臺。

生平

林義德聰慧好學,自公學校畢業後先後拜於柯步雲連肖柃門下學習經史詩詞,博涉綜觀凡十載。

三貂礦業既興,亟須材木,義德家風以守信足以立業安身,而日紳勸就宜蘭太平山營林業,因設「泰發製材工廠於」羅東。性豪曠,為人抒難解困,不計其報,久之,邑人以所在呼「義德村」,所由道稱「義德路」,業餘參「東明吟社」。

終戰初,木業衰微,煤礦興起,淡水許文吉邀請合資採煤於三貂,民國四十一年十月,既開三礦,遂設「泰發煤礦」,惟煤政未定,至四十五年收業,四十九年,蘭陽木業亦收,遂息影故里,專事吟詠。宜蘭縣議員陳進東請教授蘭陽,由是往來兩地,未幾,貂山吟社請為副社長,義德倡吟詩,經營餘事,善謀宏猷,遂有貂山調。六十五年辦全國詩人聯吟,貂山社名始振,而臺地吟詩之風自是開矣,其年膺「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理事,嗣連三屆。六十八年,開課於雙溪。七十一年,率團訪日為文化交流。是歲,貂山社長張廷魁卒,義德晉社長,姚德昌林凌秋副之。平時養蘭蒔花,植茶花十萬株,悠遊其間。七十五年膺縣選模範老人,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九。

著作

林義德平居感懷,每吟詠以見志,因學有根柢,遣字高雅,用典平實,善於近體詩創作,尤嗜聯對,故有「聯王」之譽所作雖多,但生前未曾結集。民國86年(1997)於義德逝後十年,貂山社同仁由副社長吳水秋等蒐集其作近千首,出版行世,名曰《黑石集》,作為其逝世十週年之紀念。

七言律詩

蘭溪消夏
一脈靈泉漾[1]碧波,薰風[2]解慍[3]鏡新磨。

清流冷冷[4]消炎夏,悅耳涓涓[5]奏雅歌。

空谷幽香無俗韻,諸峰聳翠擁青螺[6]

同欣避暑蘭溪好,水色山光畫意多。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黑石集》,為二首之一。蘭陽溪位於蘭陽平原,發源於宜蘭縣境內中央山脈南湖大山的北麓,因流經蘭陽地區而得名。又以含砂量豐富混濁,舊名「宜蘭濁水溪」,豐沛的水源主要作為發電及灌溉之用,自古以來農業發達,灌溉渠道延伸整個蘭陽平原,是宜蘭縣最主要的河川,可謂為宜蘭的生命河。主流全長73 公里,也是臺灣東北部最大的河川。本詩寫作者夏日遊賞蘭陽溪,清涼的溪水足以使人頓失鬱熱,悅耳的水聲令人心曠神怡,真是好不消暑。加以層峰聳翠,山光水色的美景,猶如置身圖畫中,優雅地寫出了宜蘭好山好水的詩情畫意。

【延伸閱讀】
1. 林義德〈蘭陽賞雨〉,《黑石集》。

2.   李逢時〈發蘭陽〉,《泰階詩稿》。

3.   林玉麟〈蘭川泛月〉,《詩報》115 期,1935 年10 月17 日。

七言絕句

大墩秋穫
畝畝鐮聲和暮蜩[7],蘆墩香稻漲黃潮[8]。築成墻圃歌豐稔[9],一幅豳風信手描[10]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林義德《黑石集•七絕篇》。創作時間在民國70年(1981)9月6日前後。題為大墩,實指今日臺中縣豐原地區附近的田園秋景。豐原地區古稱葫蘆墩,自日治時期即以產米質精聞名臺灣,可屬於大墩(臺中舊稱)農業區的重要農產品。雖進入民國時期,稻米種植還是地方重要農作物。本詩除點出了臺中葫蘆墩的地方特色外,以近於白描手法,對其所見農民收割稻作的過程進行描述,反映出八0年代農民秋收豐樂的情形。本句反映農夫秋天忙於收歌之情景,鐮刀割稻之聲與秋蟬唧唧之聲相應。

【延伸閱讀】
1. 陳肇興〈秋田四詠〉,《全臺詩》第玖冊。
2. 吳德功〈大墩眺月〉,《全臺詩》第拾冊。

註釋

  1. 漾:音ㄧㄤ ˋ,水面波動搖盪。
  2. 薰風:和暖的南風或東南風;和風。
  3. 慍:音ㄩㄣ ˋ,怨怒。
  4. 冷冷:寒涼的樣子。
  5. 涓涓:細小的水流
  6. 青螺:喻青山。
  7. 畝畝鐮聲和暮蜩:畝畝,田畝;鐮聲,收割或割草用的工具。形狀彎曲如鉤。亦稱為「鐮刀」;和暮蜩:蜩,即蟬。本句反映農夫秋天忙於收歌之情景,鐮刀割稻之聲與秋蟬喞唧之聲相應。
  8. 蘆墩香稻漲黃潮:蘆墩:葫蘆墩,地名(今臺中縣豐原市域);香稻漲黃潮,指稻子穗滿因風起浪狀如潮水,形容稻穗豐滿之狀。
  9. 築成墻圃歌豐稔:墻圃,指曬穀場;豐稔,農作物豐收。
  10. 一幅豳風信手描:豳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為古豳國的風謠。此指樸實之民風;信手,隨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