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枸杞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枸杞葉
t01eaa102eb2a4511e6.jpg
圖片來源 [來自..枸杞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枸杞葉

漢語拼音:
  別   名:地仙苗、枸杞尖、天精草、枸杞苗、枸杞菜、枸杞頭
  性   味:味苦、甘,性涼;歸肝、脾、腎經
  功   能:補虛益精,清熱明目。
  主   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枸杞葉 中藥名。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及寧夏枸杞L.barbarum L.的嫩莖葉。具有補虛益精,清熱明目的功效。主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1]

藥性簡介

別名

地仙苗(《日華子本草》),甜菜(《本草圖經》),枸杞尖(《滇南本草》),天精草(《保壽堂經驗方》),枸杞苗(《綱目》),枸杞菜(《生草藥性備要》),枸杞頭(《江蘇植藥志》)。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嫩莖葉。春、夏採收。

化學成分

日本產枸杞葉含甜菜鹼、芸香甙、維生素C、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硫胺素抑制物(此抑制作用可為半胱氨酸及維生素C所消除);干葉的熱水浸出液中含肌甙、6-氧嘌呤、胞啶酸、尿甙酸、極少量的琥珀酸、焦穀氨酸、草酸及多量的穀氨酸、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絲氨酸、酪氨酸、精氨酸。

性味

苦甘,涼。

  • ①《藥性論》:"味甘,平。"
  • ②《千金·食治》:"味苦,平,澀,無毒。"
  • ③《綱目》:"苦甘,涼。"

歸經

《要藥分劑》:"入心、肺、脾、腎四經。"

功能主治

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治虛勞發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

  • ①《藥性論》:"能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風,明目;若渴可煮作飲,代茶飲之;發熱諸毒煩悶,可單煮汁解之,能消熱面毒;主患眼風障赤膜昏痛,取葉搗汁注眼中。"
  • ②《食療本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 ③《口華子本草》:"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去皮膚骨節間風,消熱毒,散瘡腫。"
  • ④《綱目》:"去上焦心肺客熱。"
  • ⑤《生草藥性備要》:"明目,益腎虧,安胎寬中,退熱,治婦人崩漏下血。"
  • ⑥《本經逢原》:"能降火及清頭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2~8兩;煮食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汁滴眼。

注意

《藥性論》:"與奶酪相惡。"

複方

  • ①治五勞七傷,房事衰弱:枸杞葉半斤(切),粳米二合。上件以豉汁相和,煮作粥,以五味末蔥白等,調和食之。(《聖惠方》枸杞粥方)
  • ②治陽氣衰,腰腳疼痛,五勞七傷:枸杞葉一斤,羊腎一對(細切),米三合,蔥白十四莖。上四味細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聖濟總錄》枸杞羊腎粥)
  • ③治急性結膜炎:枸杞葉二兩,雞蛋一隻。稍加調味,煮湯吃,每日一次。(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 ④治跟澀痛,兼有翳者:枸杞葉二兩,車前葉二兩。上件藥熟挼之,使汁欲出,又別取大桑葉三兩,重裹之,懸於陰地,經宿,乃輕壓取汁,點目中,不過三,五度瘥。(《聖惠方》枸杞汁點眼方)
  • ⑤治視力減退及夜盲:枸杞菜二兩,柄貓草一兩,夜明砂三錢,豬肝四兩。水煎服。(《陸川本草》)
  • ⑥治痔瘡炎腫:鮮枸杞莖葉一握。煎湯熏洗。(《福建民間草藥》)
  • ⑦治年少婦人白帶:枸杞尖作菜,同雞蛋炒食。(《滇南本草》)

[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枸杞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1]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