檉柳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檉柳科(Tamaricaceae)是一個古老的科,起源於第三紀,包括亞洲中部在內的"古地中海」沿岸地區。該科植物主要為旱生植物。其中大多數種是防風、固沙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優良樹種,對改造沙漠和改善氣候條件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同時,該科植物在荒漠地區還具有廣泛的經濟用途。[1]
檉柳科 ( Tamaricaceae)是一個古老的科,起源於第三紀,包括亞洲中部在內的「古地中海」沿岸地區。該科為世界分布,已知3-5屬約120種。中國是檉柳科植物的重要分布區,擁用多數種類,而且特有種也較多,主要產於我國西北,西南,華北也有分布,共有約4屬近40種。自法國人Desvaux於1825年建立本科以來,一直在屬的確立和有些種的歸屬問題上存有爭議。
檉柳科共有5屬約90種,其中最大的檉柳屬就有55種,廣泛分布在東半球的溫帶、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美洲只有引進種。中國有4屬27種,主要生長在西部和北方荒漠地帶。本科植物都是亞灌木或小喬木,適應生長在砂荒、草原和鹽鹼地的耐旱植物,可以容忍高達15,000 ppm的含鹽量,葉互生,1-5毫米長,呈鱗片狀,無托葉;花輻射對稱,兩性,單生或排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萼和花瓣4-5;果實為蒴果。種子有束毛或有翅。
目錄
植物特徵
灌木、半灌木或喬木。葉小,多呈鱗片狀,互生,無托葉,通常無葉柄,多具泌鹽腺體。花通常集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稀單生,通常兩性,整齊;花萼4-5深裂,宿存;花瓣4-5,分離,花後脫落或有時宿存;下位花盤常肥厚,蜜腺狀;雄蕊4、5或多數,常分離,着生在花盤上,稀基部結合成束,或連合到中部成筒,花葯2室,縱裂;雌蕊1,由2-5心皮構成,子房上位,1室,側膜胎座,稀具隔,或基底胎座;胚珠多數,稀少數,花柱短,通常3-5,分離,有時結合。蒴果,圓錐形,室背開裂。種子多數,全面被毛或在頂端具芒柱,芒柱從基部或從一半開始被柔毛;有或無內胚乳,胚直生。
檉柳科Tamaricaceae 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一科。幾乎全為陽性木本植物。葉互生,無托葉,通常無葉柄,葉體小,多呈鱗片狀,草質或肉質,且多具泌鹽腺體。花集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稀單生;通常兩性,整齊,4~5數。花萼深裂、宿存。花瓣分離。雄蕊同數至多數。子房上位,1室 ,心皮2~5。蒴果圓錐形,室背開裂。種子全面被毛或僅頂端具柔毛成芒柱。
灰綠色。表皮細胞橫斷面觀類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葉緣)呈乳頭狀突起,角質層厚6-9μm內蒙細齒狀;表面觀類方形、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細密連珠狀增厚,有的可見半月形角質突起。氣孔下陷,副衛細胞4-6個,有的特小。②硫酸鈣結晶直徑5-34μm,稜角大多明顯,另有少數呈主形或小針狀結晶。③纖維(枝)直徑8-25μm ,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纖維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④髓薄壁細胞類圓形,有的含硫酸鈣結晶,此外,有薄壁細胞及葉柄基部纖維和導管等。 互生葉小如鱗片,穗狀花序較明顯。萼片花瓣4 5 數,雄蕊互生於花瓣。雌蕊1 室房上位,花柱離生常3 枚。蒴果1 室不完全,種子先端有毛被。生長環境耐乾旱,西北沙地最常見。
植物分布
檉柳屬是典型的舊世界溫帶分布屬。對檉柳屬3組68種的分布進行了分析,發現本屬3個頻度分布中心依次為伊朗,-吐蘭區的西亞亞區 (30種3組,其中特有種13種 ) ,中亞亞區 (20種2組,其中特有種6種 )和地中海區 (12種3組,其中特有種 6種 )。由於伊朗-吐蘭地區的西亞亞區存在本屬最多的組與種、特有種多且可以見到檉柳屬系統發育系列,因而認為該亞區是現存本屬植物的現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
地中海地區包含的組、種數僅次於伊朗 -吐蘭區,並且特有種為6種,帶有新特有種的性質,全是系統發育上相對年輕、進步的類型,被認為是本屬的一個次級分布中心,另一個次級分布中心在中亞亞區,尤其是中國西北乾旱地區。根據檉柳屬植物的現代地理分布、化石資料及地質歷史資料,推測檉柳屬起源於古地中海熱帶成分盛行的早第三紀始新世,具有起源古老的性質,並且隨着晚第三紀古地中海的退縮、氣候逐漸乾旱而得到進一步發展,產生許多新的以溫帶成分為主適應旱生環境的現代檉柳屬種類。檉柳屬起源之後,首先繁衍、散布到以伊朗為中心的現代分布中心,其後以伊朗為廊道向西、向東擴散 ,在地中海沿岸。
檉柳屬約90種,主要分布在亞、非洲,部分在歐洲的乾旱和半乾旱區域,沿鹽漬化河流泛濫地和濱海鹽鹼灘地,可以分布到森林地帶。這一屬還間斷分布於南非西海岸。大多數種類分布在平原半荒漠及荒漠區。在鹽漬化荒漠河谷平原及濱湖,一些種常常成為荒漠河岸林的主要組成成分。紅柳分布最廣,是一個多型的古地中海種。常成為不同類型的荒漠河岸林的建群種。
本屬在中國產19種,其中有7種為特有種。棰柳為華北特有種。T.austromogolica則為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荒漠平原和乾草原地區特有種。其餘的多為吐蘭,亞洲中部種。非洲撒哈拉流沙上特有的抱莖葉類型無葉檉柳在中國台灣省沙地有引種,它與中國近年來發現的T.taklamakanen-sis非常相似,同是流沙先鋒樹種。
下級分類
水柏枝屬 Myricaria Desv.
紅砂屬 Reaumuria Linn.
檉柳屬 Tamarix Linn.
藥理作用
- 對呼吸系統的作用:本品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5g/kg,有明顯的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但無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法)。豚鼠腹腔注射1g/kg,無明顯平喘作用(組胺噴霧引喘法)。
- 抗菌作用:體外試驗,本品煎劑對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檉柳酮和檉柳醇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 解熱作用:人工發熱家兔皮下注射本品浸膏溶液12g/kg,有一定的解熱作用。
- 抗肝炎作用:本品40%乙醇水溶出組分有抗炎症作用。本品的70%乙醇提取物口服給予用四氯化碳誘發的急性肝炎的GOT和GPT值,均有抑制作用,並能減輕肝組織損害。
毒性
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檉柳煎劑5g/kg腹腔注射,對氨水噴霧所致的小鼠咳嗽有明顯抑制作用,但小鼠酚紅法試驗表明無法痰作用;1g/kg腹腔注射,對組胺噴霧所致貘鼠哮喘無明顯平喘作用。另報道,以1×g組胺使正常貉鼠離體氣管致痙,5min後加入檉柳醇提物或水提物1×104g(生藥),顯示強大而持久的抗組胺作用,5min內的對抗強度超過100%。
保肝作用
檉柳的70%已醇提取物灌胃給藥,對四氯化碳(CCL4)誘發的急性肝炎小鼠有保肝作用,給藥組小鼠的天冬氨酸轉氨酷(AST)和丙氨酸轉氨酷(ALT)值比對照組明顯降低,並可減輕CCL4所致肝重的增加,減輕肝組織變性程度。
抗菌作用
檉柳煎劑在體外肺炎鏈球菌、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和流感桿菌有抑制作用。檉柳成分檉柳酮及檉柳醇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
解熱作用
檉柳浸膏溶液12g/kg皮不注射,對人工發熱家兔有一定解熱作用。
毒性
檉柳煎劑小鼠腹深注射的LD50為21.6g/kg。2隻豚鼠腹腔熱注射檉柳煎劑5g/kg,觀察48h,未見異常;另2隻腹腔注射5g/kg,在4h內死亡。
藥用相關
炮製,揀去雜質,去梗,噴潤後切段,曬乾。
性味,味甘;辛;性平。
歸經,歸肺;胃;心經。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透疹;解毒。主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風濕痹痛;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煎湯擦洗。
注意,麻痛已透及體虛多汗者禁服。
附方
治痧疹發不出,順喇,煩悶,躁亂①西河柳葉,風乾為末。水調四線,頓服立定。(《綱目拾遺》引《急救方》)②蟑退一錢,鼠粘子(炒研)一錢五分,荊芥穗一錢,玄參二錢,甘草一錢,麥門冬(去心)三錢,干葛一錢五分,薄荷葉一錢,知母(蜜炙)一錢,西河柳五錢,竹葉三十片。水煎服。(《醫學廣筆記》竹葉柳蒡湯)③西河柳煎湯,去潭。半溫,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頭面。乳母及兒,仍以西河柳煎服。(《綱目拾遺》)
治麻痛伏而過期不出 西河柳為末。以茅根煎湯下三四錢,折水下弈可。(《座科活人全書》獨聖散)
治斑疹麻瘼不出,或因風而閉者 西河柳葉、櫻桃核。煎湯洗之。(《綱目拾遺》引《經驗方》)
治一切風,不問遠近 檉葉半斤(細銼)。如無,枝葉變可),荊芥半斤(細銼)。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濾去滓,澄清。白蜜五合,竹瀝五合,上相和,以新瓷瓶盛,用油單子蓋緊系,以重湯煮,勿令入水,從初五更煮至日出即佳。每服一小盞,日三服。(《普濟方》檉葉煎)
治感冒,發熱,頭痛、 檉柳、薄荷各9g,綠豆衣9g生薑3g.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治風濕痹痛 西河柳、虎丈根、雞血藤各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治痞 用觀音柳煎湯,露一宿,至五更飲數次。痞自消。(《衛生易簡方》)
治酒病 長壽仙人柳,不以多少,曬乾為細末。每服一錢,用酒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