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柿子树(韦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柿子树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柿子树》中国当代作家韦旭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柿子树

皖北大地上散落着一个个美丽的村子,村子里的人们聚族而居,民风淳朴,而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普通却又特别的村子。

不知何时,我们村子的中央,屹立着一棵高大的柿子树。那个年代的我们,一年中能吃上几个解馋的烘柿,俨然就成了童年唯一期盼的大事了。

儿时,懵懂的我时常巴望着柿子树。不时地问父亲,“柿子怎么还不熟啊?”

父亲耐心地说:“咱们的柿子树很实诚哩。”

从我记事时起,金秋一到,村里的家家户户就能吃到柿子树香甜可口的馈赠。不弄虚、不作假,扎根贫瘠的土地,拼命结出最美味的果实,可能就是柿子树的信仰吧。

“做一个柿子树一样有信仰的人。”这是父亲对我和坤的期盼。

转眼间,到了2003年,曾经聚在柿子树下推铁环、跳大绳的我18岁了。正值暮春之时,高三关键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我们始料未及,于是紧张的学校复习,转变成各自散学居家的自习。

高大的柿子树下大片的绿荫,就成了我们理想的临时学堂。粗壮的树干撑起根根枝杈,枝杈上镶嵌着片片嫩叶,嫩叶扇来阵阵的凉风,凉风带来难得的清爽,清爽挥去了我们心头的焦虑和不安。树上、叶间一颗颗青涩的柿子,探着头,看一眼树下奋笔疾书的少年,又赶忙钻进绿荫里,生怕打扰我们的学习似的。

夜晚,我和坤总是拿着芦苇编织的凉席来到柿子树下,以地为床,以天为幕,枕着粗壮的树根,数着天上点点的繁星,畅想着我们的未来和理想。

又到金秋时节,柿子树下逐的我们,纷纷跳过了龙门,怀揣着彤红彤红的烘柿子,奔向各自理想的远方。

瑞雪降了一年又是一年,柿子红了一树又一树,而我们到树下采摘次数减了一回又一回。

2019年,又是一季冬来,瑞丰年。旅居阜城多年的我,已近

不惑。

数九天,寒风吹。近腊月,归心切。盼望已久,喜悦的时刻终于

要到来了。成为一名医生的坤就要来找我,商量这个新年一起回去看看,看看那记忆中多年不见的柿子树。

见面、让座、泡茶、感慨……

父亲格外高兴,不停地让吃让喝;母亲分外激动,不停地拿糖递烟。突然母亲好像想到了什么,快步冲到厨房,打开冰箱,拉出第三个抽屉,十分小心地拿出一个烘柿,塞到坤的手里。

“快尝一尝咱家里的烘柿。”

坤看着手里的烘柿,小心翼翼地送到微颤的嘴里,轻闭着眼睛,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味。

“真甜,真香啊!”坤哽咽。

“今年,一定要回去看看。”我附和。

也许,我们的民族注定是多灾多难的。2020年伊始,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肆虐的令人闻之色变的病毒。

武汉封城,湖北封城,全国封城;定方针,建方舱,保供应;捐款、捐物、支前,全民皆兵;海、陆、空,彰显大国本色!

坤坚定地挥去家人的万般不舍,带着“不计报酬、不计生死”的诺言,秉承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必胜信念,冲向战“疫”的最前线。踏上武汉的列车,他发了一个短信:等我归来,一起回老家看看柿树!

“新冠肺炎”在热闹的腊月中蔓延,圣手国士在冷清的新年里抗争。

自从弟去武汉,母亲很是挂念。偶尔视频,红红的脸上,几道口罩勒痕清晰可见,他调侃道:我脸像不像咱家的烘柿?

我坚信,没有不消融的冰雪,没有不开放的迎春花!

新增、疑似、隔离,各种指标在不断地下降;转轻、康复、出院,各类人数在不断地上升;街道、社区、省市,无数捷报在频频传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也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我拿起知识的武器,挺起坚强的胸膛,构筑坚实的长城;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线下精心备课,线上辅导答疑;发扬雷锋精神,我争做社区志愿者,宣传抗“疫”知识,帮助群众心理疏导。

今天是2020年3月12日,是阜城全面“清零”的第三周,也是国际植树节。一大早,我带着两个孩子去村里看望一直挂念的柿子树。

迎着暖暖的阳光,吹着轻柔的春风,走在平坦的“村村通”大道上,感受着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欣喜万千。远远望去,柿子树还屹然耸立在村子中间,只是在它周围,平房已换成了一栋栋“小洋楼”。

来到柿子树下,我凝目端详老柿树,合抱的树干依旧傲然挺立,四周伸延的枝丫更加粗壮遒劲。

恍惚间,我仿佛看到柿树那浓密的叶子下面挂满了灯笼似的柿子;仿佛看到两个伸手采摘烘柿的少年;仿佛听到两个追梦学子高声颂读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我笑了![1]

作者简介

韦旭,阜阳开发区第一初中教师,从教十几年来一直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恪守因材施教原则,精心专研,爱心执教,热心助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