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炭疽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桃树炭疽病
桃树炭疽病主要危害部位是果实和枝梢,尤其危害幼果最为严重。在桃树和李子树混栽区域有时互为感病,损失严重。
每年的5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桃树炭疽病的高发时节,炭疽病不仅影响果实生长发育,造成产量下降,严重的还会影响桃树寿命,所以一旦发现必须及时进行防治。绿之洲认为,应对桃树炭疽病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做好栽培管理,及时增施水溶肥。
基本信息
中文名:桃树炭疽病
主要危害作物:桃树
主要为害部位:果实
防 治:波美度石硫合剂
症状
(1)枝干。新梢病斑长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后渐变为褐色,边缘带红褐色,略凹陷。天气潮湿时,表面长有橘红色的小粒点,病梢向一侧弯曲。当病斑环绕枝条1周后,枝条上端枯死。
(2)叶片。叶片以主脉为轴心,两边向正面卷曲,有的卷曲成管状,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后期病斑中部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橘红色至黑色的小粒点,最后造成叶片穿孔。
(3)果实。幼果果面呈暗褐色,发育停滞,萎缩硬化。稍大的果实发病,初生淡褐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呈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显著凹陷。后在病斑上有橘红色的小粒点长出。[1]
病原
病原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桃炭疽菌Glomerella persicae Har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形态。分生孢子盘上集生分生孢子梗,线状,单胞,无色,大小(17~26)μm×(4~5)μm,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内含2个油球,大小(16~23)μm×(6.9~9)μm,周围有胶状物质。(2)特性。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最低12℃,最高33℃,致死温度为48℃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最低9℃,最高34℃。(3)寄主。仅为害桃。病原在病梢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在树上的僵果中越冬,春季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侵害幼果及新梢,引起初次侵染。以后于新生的病斑上产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2]
发病原因
引发桃炭疽病的病原是盘长孢菌。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或病果内越冬,翌年早春当日平均气温达10℃~12℃,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病斑上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到幼果、新梢、叶片上,形成初侵染。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发病盛期。
桃树炭疽病发生还和降雨密切相关,发病期间连续降雨,病菌的重复侵染使病害加重流行。树冠郁闭、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3]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树上的枯枝、僵果和地面枯枝落叶,集中处理。防止雨后积水,以降低园内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桃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果园内套袋时间要适当提早,以在5月上旬前套完为宜。
(2)药剂防治:芽萌动前喷1∶1∶100波尔多液,或波美3~4度石硫合剂混合0.3%五氯酚钠。落花后至5月下旬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5~6次,其中以4月中旬至5月上旬喷药最重要。桃树生长季节中,铜杀菌剂慎用,避免造成药害。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