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書·橋玄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書·橋玄傳出自《梁書》,此史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1]

原文

橋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人也。玄少為縣功曹。時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國,玄謁景,因伏地言陳相羊昌罪惡,乞為部陳從事,窮案其奸。景壯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賓客,具考臧罪。昌素為大將軍梁冀所厚,冀為馳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還檄不發,案之益急。昌坐檻車征叫,玄由是著名。

舉孝廉,補洛陽左尉。時梁不疑為河南尹,玄以公事當詣府受對,恥為所辱,棄官還鄉里。後四遷為齊相,坐事為城旦②。刑竟,征,再遷上谷太守,又為漢陽太守。時上部令皇甫禎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於冀市,一境皆震。郡人姜岐,守道隱居,名聞西州。玄召以為吏。稱疾不就。玄怒,敕督郵尹益逼致之,曰: 「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爭不能得,遽曉譬岐。岐堅臥不起。郡內士大夫亦競往諫,玄乃止。時多以為譏。後謝病免,復公車征為司徒長史,拜將作大匠。

靈帝初,征入為河南尹,轉少府、大鴻臚。建寧三年,遷司空,轉司徒。素與南陽太守陳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薦球為廷尉。玄以國家方弱,自度力無所用,乃稱疾上疏,引眾災以自劾。遂策罷。歲余,拜尚書令。時太中大夫蓋升與帝有舊恩,前為南陽太守,臧數億以上。玄奏免升禁錮,沒入財賄。帝不從,而遷升侍中。玄託病免,拜光祿大夫。光和元年,遷太尉。數月,復以疾罷,拜太中大夫,就醫里舍。

玄少子十歲獨游門次卒有三人持杖劫執之入舍登樓就玄求貨玄不與。有頃,司隸校尉陽球率河南尹、洛陽令圍守玄家。球等恐並殺其子,未欲迫之。玄嗔目呼日:「奸人無狀,玄豈以一子之命而縱國賊乎!」促令兵進。於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詣闕謝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質,皆並殺之,不得贖以財寶,開張奸路。」詔書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後,法禁稍散,京師劫質,不避豪貴,自是遂絕。玄以光和六年卒,時年七十五。

注釋:①征:指押解犯人進京。②城旦:刑法名,一種築城四年的勞役。

譯文

橋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人。橋玄年輕時做過縣功曹。當時豫州刺史周景巡行所屬部域。考核政績,到了梁國,橋玄謁見周景,伏地陳述陳相羊昌的罪惡,請求做總領陳目從事的官,徹底查究羊昌的罪行。周景欽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擔任此職並派遣他去。橋玄到達陳國後,全部抓捕羊昌的賓客,具體拷問貪污罪行。羊昌向來為大將軍梁冀所推重,梁冀急發文書救羊昌。周榮秉承粱冀意旨想召回橋玄,橋玄退還文書不為所動,拷問羊昌更急。羊昌最後被囚車押解進京,橋玄從此出了名。

橋玄被舉為孝廉,補洛陽左尉。這時粱不疑任河南尹,橋玄因公事當到府里接受問詢,不想受粱氏的羞辱,棄官回到鄉里。後來四次升遷做了齊相,因事犯罪被罰為城旦。刑期滿後,被徵召,升為上谷太守,又做了漢陽太守。這時上郡縣令皇甫禎有貪污罪,橋玄把他抓起來剃去頭髮用竹板痛打,皇甫禎死於冀縣集市,一境都被震動。同郡人姜岐,守道隱居,名聲傳遍西州。橋玄召他為吏,他稱病不往。橋玄很是生氣,勒令督郵尹益強迫他,說:「姜歧如果不來,趕緊讓他的母親改嫁。」尹益堅持求情,橋玄不允。尹益就急忙告訴姜岐,姜岐堅決臥床不起。郡內士大夫也爭着勸諫,橋玄才停止了這件事。當時的人頗有些譏諷他。橋玄後來謝病免職,又被公車召為司旋長史。

靈帝初年,橋玄被徵召為河南尹,轉任少府、大鴻臚。建寧三年(公元170年),升為司空,轉任司徒。橋玄素來與南陽太守陳球有矛盾,自己在三公之位後,便推薦陳球做廷尉。橋玄認為國家正弱,自己考慮個人的能力無處所用,就稱病上疏,援引國家出現的眾多災禍來彈劾自已,於是被免職。一年以後,被拜為尚書令。當時太中大夫蓋升與皇帝有舊恩,以前做南陽太守,貪污數億以上。橋玄奏請免去蓋升之職並將他關押起來,沒收其賄賂所得,皇帝不同意,反而提拔蓋升為侍中。橋玄稱病免職,拜為光祿大夫。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幾個月後,又以病罷免,拜為太中大夫,回到家中就醫。

橋玄的小兒子年10歲,一個人在門邊玩耍,忽然有三個人拿着木棍劫持他,跑入橋玄房舍,登樓,向橋玄索要財物,橋玄不給。一會兒,司隸校尉陽球率領河南尹、洛陽令趕來,圍攻橋玄家。陽球等人擔心劫匪殺害橋玄的兒子,不想逼迫劫匪。橋玄瞪着眼睛喊叫道:「奸人沒有王法,橋玄難道因一個兒子的性命而放掉國賊嗎?」催促命令兵士前進。兵士們於是進攻,橋玄的兒子因此死了。橋玄於是到朝廷謝罪,請求下令天下:「凡有劫持人質的,都一併殺掉,不得用財寶贖回人質,開啟奸賊犯罪之路。」於是朝廷用詔書發布了這個命令。自安帝以來,法禁漸漸鬆弛,京城劫持人質,不避權貴之家,而從此之後就再沒有了。橋玄在光和六年(公元183年)死去,時年75歲。[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