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砂贝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梭砂贝母 |
中文名称:梭砂贝母 拉丁学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科:百合科 Liliaceae 目:百合目 Liliales 属:贝母属 Fritillaria |
梭砂贝母(拉丁文: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是被子植物门百合科下的物种,为长17-35厘米且有2枚鳞片鳞茎的植株,花以浅黄色且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呈单朵生长,叶为狭卵形至卵状椭圆形的叶状苞片,且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高海拔地区,生于海拔3800-4700米的沙石地或流沙岩石的缝隙中。该物种是由法国植物学家阿德里安·勒内·弗朗谢(Adrien René Franchet,1834年4月21日-1900年2月15日)共同于1898年命名。该物种的鳞茎为中药材"炉贝"的来源。其叶、鳞茎和种子含有植物碱贝母素丁 (friti-minine),供药用,主治中毒症,肺热咳嗽。
信息
二名法:Fritillaria delavayi
别 称:阿贝卡曼巴,阿皮卡,德氏贝母,棱砂贝母,炉贝
界:植物界
纲:百合纲 Liliopsida
亚 纲:百合亚纲 Liliidae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种: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族:百合族 Trib. Lilieae
组:贝母组
命名者:阿德里安·勒内·弗朗谢
命名时间:1898年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和西藏南部
形态特征
该物种的鳞茎直径1-2厘米。叶3-5枚(包括叶状苞片),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全部散生或最上面2枚对生,狭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不卷曲。花单朵,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花被片长3.2-4.5厘米,宽1.2-1.5厘米,内三片比外三片稍长而宽;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花丝不具小乳突;柱头裂片很短,长不及1毫米。蒴果长3厘米,宽约2厘米,棱上翅很狭,宽约1毫米,宿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杂多县、囊谦县)和西藏(拉萨
市至亚东县)。生于海拔3800-4700米的沙石地或流沙岩石的缝隙中。
辨别
该物种的叶3-5枚集中于接近茎中部(或中部以上)处;靠近花的下方无苞片; 宿存花被常包住蒴果等特征很容易辨认。
药用价值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
【药用部位】梭砂贝母的鳞茎。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肺、心二经。
【功效主治】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风热咳嗽、痰火热结、咯痰黄稠、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瘰疬疮肿毒及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内服:3一10克,研末冲服,每次 1一1.5克。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南部(杂多、囊谦)、四川西部(甘孜、德格)、云南(丽江)和西藏(拉萨至亚东)。
【化学成分】鳞茎含植物碱贝母素丁(friti-minine)。
【参考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功效分类】化痰止咳平喘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