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庄稼(叶青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梵高的庄稼》是中国当代作家叶青才的散文。
作品欣赏
梵高的庄稼
荷兰绘画大师文森特·梵高说过,当我画一个在田间干活的农民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农民就像庄稼那样正向下融汇到土壤里面,而土壤也正向上融汇到农民身上。他希望人们感觉到太阳正注入到农民、土地、庄稼、犁和马的内部,恰如他们反过来又注入到太阳里面一样。
我们知道,梵高的绘画最有名的是《向日葵》《农民》《加歇医生肖像》等,这些画作正如他的艺术创作实践提供给人们的经验,使人们感觉到太阳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发出强烈的光和热,形成炫目的波纹。梵高在将麦田呈现于笔端时,希望人们感觉到麦粒内部的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这些都一致性地表明,一个艺术家,他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地表现生命的交融及其内在的力量,艺术家们要为此殚精竭虑劳作终生。
我们还应该知道,只有当生命的热情得以虔诚投入,艺术才有着恒星一般的璀璨的光芒。而这种投入,并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或心血来潮,也不是盲目地热衷艺术或唐突艺术。每当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时,泰戈尔就这样想,如果自己能住在里面,那该有多好哇。由此不难发现,真正懂得艺术的人,首先应该懂得什么是“生命的交融及其内在的力量”。
梵高的童年是清苦甚至多难的。在做清道夫下班回家的时候,梵高看到老白马拉着垃圾车,赶车的人们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他便给弟弟写信说:“当我们目睹无法描写,说也说不出的孤独、贫穷和苦难的形象时,当我们目睹各种事物的结局或它们的极端情形时,我的心常常受到震动,它们是那样地令人无法理解——然后,我们心里想起了上帝。”
我有一次看见一个老农挑着一担沉重的稻子,走过窄窄的田埂,双腿颤颤地转向田间小路,我盯着他的背影,好久不忍离开,不为别的,我的祖父就是这样,把一生的履历都写在那窄窄的田埂上。他当然不会被艺术家所发现,但是他融入秋天的身影是如此的灼烫着我的眼睛,他的庄稼,应该就是梵高笔下的庄稼。
年轻的梵高想到了奋斗,想到了坚韧,想到了对穷人的同情和怜悯,这与通常意义上的艺术无关,但是他笔下的艺术与这却息息相关。庄稼、田畴、稗草、秋风,在梵高看来,都是艺术生命的细胞、毛孔或者汗腺。于是,在秋天,梵高收获了经年的成果,也积贮了一生的财富。他曾经跟自己说过,在我的生活和绘画中,我可以不要上帝,但是像我这样的笨人,却不能没有比我伟大的某种东西,它就是我的生命——创造的力量。梵高认同艺术创造了劳动的形而上学,劳动创造了这个世界。在创造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上帝得到了沟通,就像在粮食的精华内部,动物(人)的形体与精神得到了交融。
梵高的庄稼用它生命的信息通知天地,进而蔓延而深入到人类思想和爱的根须之中。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从“感觉到世间万物运动的普遍节奏”开始的,他体验生活,追寻尘世之光,让自己的思想在痛苦着的朝朝暮暮中遨游,其实是灵魂在挣扎,同情心在不断地受着拷问。我们口口声声说走近大师,实际上我们在大师的目光下只不过是一只在空气里沉浮的气球,根本谈不上什么“融汇”或“投入”。于是,我选出一株梵高式的稻穗,在艺术的秋阳下,细细打量它,我发现——
在秋天/ 当一些头颅/ 高高昂起/ 唯有你/ 向大地/ 俯首致意! [1]
作者简介
叶青才,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