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戟叶火绒草(菊科、火绒草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目录
开花的种类——戟叶火绒草(菊科、火绒草属植物)
为菊科、火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有膝曲的基部,高10-80厘米;叶宽或狭线形,长10-40毫米或更长,宽1.3-6.5毫米,心形或箭形,抱茎,边缘波状,平或反卷,上面被灰色棉状或绢状毛,下面被白色茸毛;头状花序径约4-5毫米,5-30个密集,少有单生;小花异形,有少数雌花,或雌雄异株。花期6-7月。戟叶火绒草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四川、西藏东部、云南、贵州、湖南西部;缅甸北部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400-3500米的高山和亚高山的针叶林、干燥灌丛、干燥草地和草地,常大片生长。
戟叶火绒草根部入药,主治咽喉肿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关节红肿疼痛、脱肛、气虚、咳嗽。
戟叶火绒草(学名:Leontopodium dedekensii (Bur. et Franch.) Beauv.)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戟叶火绒草
- 拉丁学名:Leontopodium dedekensii (Bur. et Franch.) Beauv.
- 别 名:白蒿、火草、火艾、小花火绒草、小花戟叶火绒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旋覆花族
- 亚 族:鼠麴草亚族
- 属:火绒草属
- 亚 属:火绒草亚属
- 组:华火绒草组
- 亚 组:戟叶亚组
- 种:戟叶火绒草
- 系:戟叶系
- 命名者及年代:(Bur. et Franch.) Beauv.,1909
植物学史
戟叶火绒草的茎高、叶的大小和基部形状、苞叶长短和形状有一系列的变异。这些变异曾经前人视为不同的种。如Leontopodium foliosum (Franch.) Beauv.是一个幼小而未完全发育的植株,Leontopodium hastatum Beauv.有细直而全部具叶的茎和戟形耳状的叶基,Leontopodium futtereri Diels是一个强壮具叶枝的植株,都以并入戟叶火绒草为适宜。
戟叶火绒草与坚杆火绒草(Leontopodium franchetii Beauv.)、匍枝火绒草(Leontopodium stoloniferum Hand. -Mazz.)、木茎火绒草(Leontopodium stoechas Hand. -Mazz.)和华火绒草(Leontopodium sinense Hemsl.)之间都有天然杂种存在。
形态特征
戟叶火绒草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分枝短缩,有数个至十余个簇生的花茎和少数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无莲座状叶丛。茎直立或有膝曲的基部,高10-80厘米,稍细弱,常稍弯曲,草质,或有时下部木质且有分枝,全部被蛛丝状密毛或灰白色棉毛,下部有密集的、上部有疏散的叶,顶部有时无叶而节间长达18厘米;腋芽常在花后生长成叶密集的分枝。叶宽或狭线形,长10-40毫米或更长,宽1.3-6.5毫米,基部叶常较宽大,下部叶直立,上部叶多少开展或平展,基部较宽,心形或箭形,抱茎,边缘波状,平或反卷,顶端圆形或稍尖,有显明的尖头;上面被灰色棉状或绢状毛,下面被白色茸毛,小枝的叶较短,被密茸毛。苞叶多数,与茎上部叶多少等长,常较宽,较花序长2-4倍,披针形或线形,顶端圆或稍尖,基部渐狭,两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茸毛,开展成密集的或稍疏散的、径约2-7厘米的星状苞叶群,或有长花序梗而成数个分苞叶群。
头状花序径约4-5毫米,5-30个密集,少有单生。总苞长3-4毫米,被白色长柔毛状密茸毛;总苞片约3层,顶端无毛,干膜质,渐尖或近圆形,远超出毛茸乏上。小花异形,有少数雌花,或雌雄异株。花冠长约3毫米,雄花花冠漏斗状;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基部稍黄色;雄花冠毛上部多少粗厚,有短毛状密齿或细锯齿;雌花冠毛丝状,有细齿或密锯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头状突起或短粗毛。
主要变种
戟叶火绒草小花变种(学名:Leontopodium dedekensii var. microcalathinum),茎高10-20厘米;叶长10-20毫米,宽1-1.2毫米;苞叶群径15-25毫米;头状花序径2.5-3毫米;总苞长2毫米;小花长仅2毫米。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道孚、马尔康)。生于海拔1400-3500米的高山和亚高山的针叶林、干燥灌丛、干燥草地和草地,常大片生长。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在繁殖前,应筛掉瘪粒和瘦弱粒,留下健壮粒。种子繁殖一般在2~3月份进行。在播种前,应先将种子放入3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用湿布包裹,置于温度为20℃的温室环境中。待种子已有芽眼萌动时即可进行播种。戟叶火绒草的种子非常细小,顶土能力非常差,一定要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可将种子与细沙拌匀后一块进行撒播。
分根繁殖:在早春时,可选择一年生植株进行采挖,然后将根茎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作插穗,最后将小段插穗埋植于苗床上。埋植深度为0.5厘米,株行距分别为2厘米×3厘米。 [1]
主要价值
戟叶火绒草主要成分为黄酮、甾体、倍半萜、香豆素、木脂素、烷烃以及苯的衍生物等。根部入药,性味功能:苦、辛、寒。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润肺补气。主治应用:咽喉肿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关节红肿疼痛、脱肛、气虚、咳嗽。
这3种不起眼的野菜,不了解清楚真的太可惜了!
一说起吃野菜,家里上了年纪的人就开始激动了,特别是开过荒种过地老人,讨论起这个话题来更是娓娓道来:这个泡水喝对血管好,吃这个可以清热去火,听孩儿她姑说的偏方说这个能降血压。
野菜,真的有这么大的功效吗?治病,吃野菜真的行吗?这3种不起眼的野菜,不了解清楚真的太可惜了!
药食同源的白蒿,是野菜之王
白蒿,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名为“蘩”。学名戟叶火绒草,在干燥灌木丛,草地比较常见,它们繁殖能力比较强,常大片生长。据说白蒿一直有“野菜之王”的美名,还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真的是这样吗?
1、药学著作有载
《神农本草经》记载:它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它的草根部入药,主治咽喉肿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关节红肿疼痛、脱肛、气虚、咳嗽。
2、药食同源,但要注意这一点
白蒿,除了可以入药外,还能泡水喝,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野菜。据研究它能够消炎杀菌,保护肝脏,加快血液循环,预防高血压和高血脂。不过虽然它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益处,但也不能常喝。
白蒿性寒,长期饮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胃痛。而且白蒿毕竟不是药品,虽说有改善调理的作用,想要达到治疗的效果还需要及时就医。
蒲公英:被称为天然抗生素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在路边,山坡草地上经常可以见到。那你知道它还有“天然抗生素”的美名吗?
1、食用价值
新鲜蒲公英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腌泡的蒲公英花蕾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蒲公英用来烹调,可以补中益气,具有解毒的功效。
2药用价值
《本草衍义补遗》曾说:蒲公英可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它和白蒿一样,是药食同源的植物。蒲公英性味苦甘,含有多种药用成分,比如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等。蒲公英功效如此之多,难怪会被称为“天然的抗生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滥用或者药不对症,可能会引发过敏,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阳虚外寒,脾胃虚弱的人,要忌用。 [2]
吃得马蜂菜,到老无病患?
马蜂菜,又叫马齿菜,麻绳菜,马苋等,学名为马齿苋。它的生命力顽强,比较喜欢肥沃土壤,田间地头经常都能见到。听家里的老人说,在六七十年代比较贫穷的时候,像马蜂菜这些野菜可以说是养活了一代人。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提升了,但是还有好多老人把它当做宝,新采集的鲜嫩马蜂菜用来凉拌或直接烹炒;也有的洗净晒干,用来泡水喝。
都说它是长寿菜,又有流传“吃得马齿苋,到老无病患”的说法,它真的有那么神吗?
1、丰富的微量元素
马齿苋含有丰富的二羟乙胺、苹果酸、葡萄糖、钙、磷、铁以及维生素E、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
2、药用价值
药学著作《本草正义》中曾记载:“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马齿苋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还可作兽药和农药。
虽说野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毕竟不是药物,野菜可以治病不免有夸大其功效的说法。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大家及时就医,不要耽误病情。
戟叶火绒草(原变种)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分枝短缩,有数个至十余个簇生的花茎和少数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无莲座状叶丛。茎直立或有膝曲的基部,高10-80厘米,稍细弱,常稍弯曲,草质,或有时下部木质且有分枝,全部被蛛丝状密毛或灰白色棉毛,下部有密集的、上部有疏散的叶,顶部有时无叶而节间长达18厘米;腋芽常在花后生长成叶密集的分枝。
叶宽或狭线形,长10-40毫米或更长,宽1.3-6.5毫米,基部叶常较宽大,下部叶直立,上部叶多少开展或平展,基部较宽,心形或箭形,抱茎,边缘波状,平或反卷,顶端圆形或稍尖,有显明的尖头;上面被灰色棉状或绢状毛,下面被白色茸毛,小枝的叶较短,被密茸毛。苞叶多数,与茎上部叶多少等长,常较宽,较花序长2-4倍,披针形或线形,顶端圆或稍尖,基部渐狭,两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茸毛,开展成密集的或稍疏散的、径约2-7厘米的星状苞叶群,或有长花序梗而成数个分苞叶群。
头状花序径约4-5毫米,5-30个密集,少有单生。总苞长3-4毫米,被白色长柔毛状密茸毛;总苞片约3层,顶端无毛,干膜质,渐尖或近圆形,远超出毛茸乏上。小花异形,有少数雌花,或雌雄异株。花冠长约3毫米,雄花花冠漏斗状;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基部稍黄色;雄花冠毛上部多少粗厚,有短毛状密齿或细锯齿;雌花冠毛丝状,有细齿或密锯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头状突起或短粗毛。花期6-7月。 [3]
本种提示
戟叶火绒草的茎高、叶的大小和基部形状、苞叶长短和形状有一系列的变异。这些变异曾经前人视为不同的种。如 L. foliosum (Franch.) Beauv. 是一个幼小而未完全发育的植株,L. hastatum Beauv. 有细直而全部具叶的茎和戟形耳状的叶基,L. futtereri Diels 是一个强壮具叶枝的植株,都以并入本种为适宜。
此种在湖南还是首次发现,除叶和苞叶较长外,无其它区别。
戟叶火绒草与坚杆火绒草 L. franchetii Beauv. 、匍枝火绒草 L. stoloniferum Hand. -Mazz. 、木茎火绒草 L. stoechas Hand. -Mazz. 和华火绒草 L. sinense Hemsl. 之间都有天然杂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