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梅花 (蔷薇科 杏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梅花 (蔷薇科 杏属植物))

白梅花是绿萼梅的一种《纲目拾遗》,也称作绿梅花《药材学》。来源于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白梅花
  • 别 名:绿萼梅
  • 界 :植物界
  • 科 :蔷薇科
  • 记 载:《纲目拾遗》
  • 植物形态:乌梅条
  • 产 地:四川、湖北等地

形态特征

【药材】: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

蔷薇科李属形态描述: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达10米;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边缘有细密锯齿,幼时两面有短柔毛,逐渐脱落,或仅在下面沿叶脉有短柔毛柄长约1厘米,近顶端有2腺体。花1~2朵,直径2~2.5厘米;花梗短或几无梗;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味香,倒卵形;雄蕊多数,离生,稍短或稍长于花瓣;心皮1,密生短柔毛。核果近球形,两边扁,有沟,直径2~3厘米,黄色或带绿色,有短柔毛,味酸;核卵圆形,有蜂窠状孔穴。

【产地】:我国南方地区多有生产如江苏、浙江等省。

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性味】:酸涩,平。

  • ①《纲目》:"微酸,涩,无毒。"
  • ②《百草镜》:"性寒。"
  • ③《食物宜忌》:"味酸,涩,性平。"④《饮片新参》:"苦微甘。"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舒肝,和胃,化痰。治梅核气肝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 ①《本草原始》:"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
  • ②《百草镜》:"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
  • ③《纲目拾遗》:"安神定魂,解痘毒。"
  • ④《饮片新参》:"红梅花清肝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敷贴。

主产江苏、浙江、安徽宣城等地。

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褐色。主产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选方】:

* ①治咽部梗塞感(但无阳性体征):绿萼梅二钱,橘饼二个。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②治唇上生疮:白梅瓣贴之,如开裂出血者即止。(《赤水玄珠》) * ③治瘰疬: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热,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纲目拾遗》) * ④预稀痘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露绿萼梅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 ⑤治疽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梅花一两,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钱,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赤水玄珠》)

【产季】:立春前后采收。过早太嫩,花外有红色萼片;过迟花瓣开放,不符合质量。

【产地加工】:将花苞与蒂一起摘下,晒干,除去梗屑即可。或用微火烘干,烘时不宜过长,需轮流换烘,不能一次烘干,以防烘焦和颜色变暗。

【品质优劣】:以身干,匀净、颜色新鲜含苞未放、气味芳香者为佳。

【成分】:花蕾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苯甲酸、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效用】:升阳气、解毒、生津、开胃、散郁。治痰热壅滞,暑热烦躁、瘰疬结核、痈疽肿毒。

【贮藏】:放置干燥通风处,防生霉及虫蛀。

采集方法

白梅花采集: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火烘干

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褐色。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

性状鉴别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eib.et Zucc.的干燥花蕾。原植物系落叶乔木,野生与栽培均有。商品称家梅与野梅,均可入药。家梅为白花绿萼,花瓣多,故俗称“白梅花”或“绿萼梅”,其质量较佳。亦有为红衣、黄萼者,俗称“红梅花”,药用较少。野梅为白花黄萼花瓣少,质量较次。花蕾呈圆球形如大黄豆,直径4~8mm,基部常带有花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5枚,灰绿色或淡黄褐色,卵圆形,复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多数通常卷折皱缩,白色或黄白色,倒广卵形,有红棕色脉纹从基部射出。内有多数雄蕊着生于花托边缘,中心有长卵形子房,密生细毛,并有一细长花柱,质轻。气清香,味淡、微涩。

饮片

【饮片性状】:呈类球形,直径0.3~0.6c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气清香,味微苦、涩。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土即得。

【炮制作用】:使药物净洁。 [1]

史料记载

《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

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梅花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乌梅主含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古人根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食品的添加剂。

白梅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白梅花的花色洁白,花香淡雅,它有着花中君子之称,它在每年冬天会竞相开放,观赏价值极高,除此以外白梅花的花蕾在采集后还能入药,它入药后能活血止痛也能理气健脾,药用功效特别出色,不过白梅花在服用时也存在一些禁忌,人们在服用它时必须多加注意。

白梅花的功效

1、理气止痛

白梅花入药后,药用价值极高,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还含有大量挥发油,而且气味芳香,人们服用它以后能调理脾胃,而且能理气止痛,对人类经常出现的肝胃气痛有特别明显的治疗作用,另外人们出现腹部胀痛时,及时服用白梅花也能很快止痛。

2、化痰止咳

白梅花中含有的一些药用成分能消灭人体内的敏感菌和真菌并能滋阴润燥,它对人们因肺热肺燥导致的咳嗽痰多和气喘等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用清水煎煮后服用,能让人类的呼吸系统尽快恢复正常。

3、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痛也是白梅花的重要功效之一,平时人们因热毒过重导致口舌生疮或口腔溃疡时,就能直接用新鲜的白梅花来治疗,治疗时可以把新鲜白梅花捣碎成泥状,外敷在出现肿痛的部位,半小时以后漱口,每天用药二到三次能让肿前很快消失。 [2]

白梅花的禁忌

白梅花无毒,但它性质微寒,生活中那些脾胃虚寒和寒性体质的人禁止服用白梅花。白梅花对女性子宫还有一定刺激作用,那些已经怀孕的孕妇也禁止服用白梅花,这是人们服用白梅花时必须要注意的禁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