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野葵花(菊科、向日葵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野葵花(菊科、向日葵属植物))

野葵花学名:水朝阳旋覆花,又名:水朝阳花,水朝阳草,水葵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可供药用。生于低山湿润坡地、林中溪岸、稻田或河流旁,稀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海拔1200-3000米。

野葵花(学名:Inula helianthus-aquatica C. Y. Wu ex Ling )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野葵花
  • 拉丁学名:Inula helianthus-aquatica C. Y. Wu ex Ling
  • 别 名:水朝阳花,水朝阳草,水葵花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科 :菊科
  • 分布区域:云南,四川,甘肃,贵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常有具鳞片状叶和顶芽的细匍枝,茎下部也常有不定根。茎直立,高30-80厘米,基部径达7毫米,有细沟,被薄柔毛,顶部被较密的毛,杂有腺点,上部有多少开展的伞房状长分枝或短花序枝,稀不分枝,节间长1-4厘米。叶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4-4厘米;下部叶常渐狭成柄状,在花期节萎;中部以上叶无柄,基部圆形或楔形,或有小耳,半抱茎,边缘有细密的尖锯齿,顶端尖或渐尖,上面无毛,下面有黄色腺点,脉上有短柔毛;中脉和7-8对侧脉在下面稍高起,网脉多少明显。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或枝端,径2.5-4.5厘米。总苞半球形,径1-1.5厘米,长7-9毫米;总苞片多层,多少等长;外层线形,上部叶质,并有短柔毛,但最外层上部常叶状且较内层稍长;内层线状披针形,背面无毛,边缘宽膜质,有缘毛。舌状花较总苞长2-3倍,舌片黄色,线形,长约1.5厘米;管状花花冠长3毫米,有披针形裂片,裂片有腺点;冠毛污白色,较管状花花冠稍短,有10个或稍多的微糙毛。瘦果圆柱形,有10条深沟,无毛。花期6-10月,果期9-10月。

产地生境

产云南(西部、西北部、北部、东部)、四川(西部、西南部、南部)、甘肃南部和贵州西部。 [1]

本种变异

此种在叶形和头状花序数目上有很多变异,I. yunnanensis Franch., l. c.应并入本种,有较狭的叶。有一圆叶变型 f. rotundifolia Ling, l. c. (1965),叶密集(节间长1-2厘米),中部叶长2.5-4.5厘米,宽2-3厘米,卵圆形,基部心形抱茎,顶端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产云南西北部(丽江)。另一不常见的变型:全缘叶变型 f. holophylla Ling, f. nov., 叶全缘,中部叶长4-6厘米,宽2-2.5厘米;头状花序径不超过2厘米。产贵州西部(平坝、盘县、纳雍等)。

农村这种“野葵花”,过去很多人用来喂猪,殊不知还能黑发

在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自然的基因库,笔者出生在大山里的农村,从小接触最多的则是家乡周围的花花草草,很多只是见过却叫不出名字,甚至连有些老年人也无法全部认识。很多野草野菜被当做猪草,多见于房前屋后、路边、山坡、土埂等比较向阳的地方,今天笔者就跟大家分享一种野草,在我们这称为“野葵花”。 [2]

野葵花,学名:

鳢肠,别名:乌田草、墨旱莲、旱莲草、墨水草、乌心草、黑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于河边、路边、田边及房前屋后,叶似柳而光泽,茎似马齿苋,高一、二尺许,花细而白,其实若小莲房。鳢肠全草入药,有凉血、止血、消肿、强壮之功效。

野葵花,小时候见得最多的是在田埂上,也就是田埂边上跟水田接触的边缘,为了保水,农家往往会把田里的泥挖起来往田埂上敷一层,也就是这层我们称为“田坎”的田埂上,是野葵花最多的地方,不仅牛爱吃,猪也喜欢吃。那个时候放牛后,就会挑着担子去田埂上割野葵花,因为其花朵跟向日葵很相似,简直是向日葵的迷你版,所以当地称为野葵花,以前并不知野葵花就是鳢肠,后来偶然接触到一档栏目,才知道野葵花叫鳢肠。割一块田的田埂就能割一背篓,拿回家砍细再煮熟,猪爱吃得很。

小时候只知道鳢肠是猪牛的最爱,是容易割到的猪草,但是不知道它还有其他作用,原来鳢肠还是一味中药,全草能入药,凉血、止血、消肿、强壮效果不错,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可治各种吐血,鼻出血,咳血,肠出血,尿血,痔疮出血,血崩等症。捣汁涂眉发,能促进毛发生长,内服有乌发、黑发功效。《本草纲目》指出,墨旱莲“乌须发,益肾阴”。《本草述》认为,墨旱莲“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据资料显示,在临床上,墨旱莲常与女贞子同用,旱莲草和女贞子都有保肝、解毒、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失眠心烦耳鸣头晕腰膝酸软等病证。

随着水田的荒芜,除草剂的使用,很多年没有再见到这种鳢肠了,前些天偶然在路边的泥塘边看到一两株快要枯萎的鳢肠,久违的野葵花,当年不仅割它当猪草,还经常放在手里玩,用力一捏,就出现一粒一粒的小颗粒,快乐了一个童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