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大叶拿身草(豆科、拿身草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叶拿身草
图片来自 知识贝壳

开花的种类——大叶拿身草(豆科、拿身草属植物)

大叶拿身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疏花山蚂蝗Desmodium laxiflorum DC.的全草。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活血,平肝,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高血压,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结石,过敏性皮炎,梅毒。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大叶拿身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三出复叶
图片来自 药素网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蔷薇目
  • 科:豆科
  • 属:山蚂蝗属
  • 种:疏花山蚂蝗
  • 分布区域: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别名

路蚂蝗、粘衣草、山蚂蝗、野毛豆、羊带归、白花饿蚂蝗、饿蚂蝗、水倒提。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50-120cm。茎细瘦,密被平伏短柔毛。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椭圆形,长5-17cm,宽3-8.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圆形或浅心形,上面有疏毛,下面密被平贴短柔毛。腋生总状花序或为顶生圆锥花序,长达28cm,花疏生;花萼长2-3mm,萼齿披针形,密生长柔毛;花冠紫色,龙骨瓣有皱起的附属物;雄蕊10,二体。荚果长2-5.5cm,密生钩状短柔毛,背腹缝线在节处稍缢缩,有4-12荚节,荚节长圆形。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边。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活血,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高血压,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结石过敏性皮炎梅毒

相关配伍

治梅毒横痃大叶拿身草、台湾绞股蓝风藤葛艾纳香芋叶细辛各适量,共捣敷患处。(《台湾药物植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9-10月采收,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长50-100cm,密生短柔毛,具不明显的棱,质脆,折断面髓部明显。三出复叶,小叶3,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长4.5-15cm,宽3-6.2cm,表面枯绿色,下表面具毛茸,两侧小叶较小。气微。有时可见荚果,长1.8-5.8cm,4-12节,节处有缢缩,表面密被带钩的黄棕色小毛。气微。 [1]

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治梅毒。”

大叶拿身草的功效与作用

大叶拿身草是中药里比较常见的一种药材了,那么大叶拿身草都有哪些养生功效呢?日常大叶拿身草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大叶拿身草吧。

【英文名】all grass of Lax-flower Tickclover

【别名】路蚂蝗、粘衣草、山蚂蝗、野毛豆、羊带归、白花饿蚂蝗、饿蚂蝗、水倒提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疏花山蚂蝗的全草。

【原形态】

疏生山蚂蝗 半灌木,高50-120cm。茎细瘦,密被平伏短柔毛。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椭圆形,长5-17cm,宽3-8.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圆形或浅心形,上面有疏毛,下面密被平贴短柔毛。腋生总状花序或为顶生圆锥花序,长达28cm,花疏生;花萼长2-3mm,萼齿披针形,密生长柔毛;花冠紫色,龙骨瓣有皱起的附属物;雄蕊10,二体。荚果长2-5.5cm,密生钩状短柔毛,背腹缝线在节处稍缢缩,有4-12荚节,荚节长圆形。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林边。

【性状】茎圆柱形,长50-100cm,密生短柔毛,具不明显的棱,质脆,折断面髓部明显。三出复叶,小叶3,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长4.5-15cm,宽3-6.2cm,表面枯绿色,下表面具毛茸,两侧小叶较小。气微。有时可见荚果,长1.8-5.8cm,4-12节,节处有缢缩,表面密被带钩的黄棕色小毛。气微。 [2]

【性味】甘;平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活血,平肝,清热,利湿,解毒。主跌打损伤,高血压,肚炎,肾炎水肿,膀胱结石,过敏性皮炎,梅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胃痛,腹泻,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