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止息盛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我的性子就是在愤怒之中还有一星幽默的火花。”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

被誉为孟加拉短篇小说的真正创造者

深刻关照弱者和女性,批判种姓制度、性别不公

世人“精神生活的灯塔”“孟加拉的雪莱”

✦对女人来说,最大的改变是爱造成的;对男人来说会是什么呢?

✦当纯净虔诚 、晶莹完美的婆罗门被爱和羁绊包裹时,他会留下来吗?

✦深夜,墙上挂着的人骨感受到你的孤单,你愿意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吗?

21个取材于孟加拉河流域的中短篇,将带你更深刻地了解印度社会的另一面。魔幻、讽刺的故事外壳包裹着泰戈尔对种姓制度和不良习俗的批判,温暖的爱情与亲情则是他悲悯世人的别样体现……

大多数读者只知道泰戈尔是一位诺奖诗人,却不知道他小说写得也很好,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的创始人。打开这本书,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泰戈尔,一个用诗意写小说的瑰宝作家。本书精选的21个短篇,内容涉及印度的种姓阶层、婚姻制度、社会习俗、女性地位、家庭伦理等,即使年代久远,依然有着很强的人文关怀,充满哲思、优美的笔触使这些故事的现实回响尤为深远。作品中既有对平等、尊严、自由、爱情的追求,也有对生死、人性的探索,这些主题在他的诗意之下显得格外悲悯动人。有的被改编成电影,名留宝莱坞;有的在坊间传颂,成为传世名篇。

  •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不为人知的短篇小说选。
  • 一个用诗意写小说的瑰宝作家,被誉为孟加拉短篇小说的真正创造者,成为印度创作现代意义短篇小说的第一人。
  • 用一颗愁苦忧惧的心深刻关照弱者和女性,批判种姓制度、性别不公。
  • 绝版多年后,首次出版。

·他的小说绝不逊色于他的诗歌,甚至有所超越!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充满了哲思,诗意盎然。他深刻揭示了权势欲望、金钱、情感等对人的内心世界的不同作用。他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斗争,展示他们心灵博弈的真实细节。总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事中将人性的善恶美丑揭示出来,发人深省。

·用一颗愁苦忧惧的心深刻关照印度社会生活的真实,同情女性和弱者

泰戈尔关注到身处苦难中的底层人民,反映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悲剧命运,展示了印度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泰戈尔的笔下既有按照常理本来不该遭受惨祸但无端遭到厄运的牺牲者,也有那些由于经受不住金钱、权力的诱惑从好人蜕变为心术不正的投机专营者,以及被印度种姓制度、嫁妆制度、童婚制度戕害的无辜女性。尤其是女性——她们的困境,家庭中和丈夫之间的不平等所带来的遭遇,让人心痛,也是对当下女性现实困境的一种回应。另外,泰戈尔的现实关照又是深切的,充满着对弱者的同情。泰戈尔曾经说过生物之中最不幸的就是人类,人们与现实社会展开着激烈的斗争。

名家评论

优秀的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可以与莫泊桑、契诃夫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媲美。——英国著名文学家 E·汤普森

泰戈尔以神或“梵”为一方,称之为“无限”,以自然或现象世界以及个人的灵魂为一方,称之为“有限”,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也是他诗歌中经常触及的问题。泰戈尔跟印度传统哲学不同的地方是:他把重点放在“人”上面,主张人固然需要神,神也需要人,甚至认为只有在人中才能见到神。——季羡林

泰戈尔是一个人格洁白的诗人;一个怜悯弱者,同情于被压迫人们的诗人;一个鼓励爱国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英国帝国主义的诗人。——茅盾

泰戈尔是个真正的诗人,而且是个新型的诗人,他能使东方和西方的想象互相理解。——英国政治家 吉尔伯特·默里教授

作者简介

泰戈尔(Tagore,1861—1941),印度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被世人尊为“东方诗圣”。1913年,《吉檀迦利》让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生于孟加拉数一数二的名门,属于印度四种阶级中最高身份的婆罗门。8岁就开始作诗,15岁时出版诗集《原野之花》,被称为“孟加拉的雪莱”。1880年以前的作品主要写爱情与美;1891年接触到农村悲苦的生活后致力于关照真实的社会。写过一系列爱国主义的诗、小说和戏曲,还积极参与了印度的独立运动。虽然他流传最广的是诗歌,但作为印度孟加拉语短篇小说的开创者与奠基人,这些民间故事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流传,依旧是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

原文摘录

但是他不接受羁绊,即使是爱的羁绊也不行;他出生时的星象已经注定了他是一个流浪者。每当他看见来自遥远异乡的修行者坐在本地的菩提树下,或者吉卜赛人坐在河边,编织着坐垫与柳条篮,他的心就开始悸动,渴望自由,渴望出发探索外面的世界。 虽然塔拉帕达曾经与各色各样的团体有关联,可是他的天性却没有受到任何腐化。在内心深处,他是完全超然自由的。他听过下流话,见过可怕的景象,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在他心里留下痕迹。他丝毫不留意这一切。他浮游在这世上的浑水之中,身上是纯白的羽翼,犹如一只天鹅。虽然他的好奇心多次促使他潜进水中,他的双翼却丝毫没有濡湿,也毫无脏污。 他的眼睛、他的双手、他的心灵,一直不停歇。他就像大自然,永远宁静、超然,也永远忙碌。人们通常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可是塔拉帕达仿佛是永无尽头的生命激流上一朵喜悦的浪花:过去与未来没有任何意义,奔流向前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书评

1913年印度婆罗门种姓的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凭借《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印度诗人、文学家。

泰戈尔以诗歌艺术创作的笔触运用于小说的创作之上,形成了他这本小说集里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诗化的语言,是他这些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

在创作风格上,他吸收了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经验。

这本中短篇小说合集题材广泛、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爱憎分明,主要表现为对印度女性和苦苦挣扎的农民的深深同情、反对童婚、谴责种姓制度和软弱无能的资产阶级、揭露地主阶级的罪恶等;广泛地反映了19世纪后叶至20世纪初英殖统治下印度现实中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和复杂现象,体现他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思想,颇具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比如《姐姐》讲述了一个凤凰男吃干抹净的故事,揭露人性的罪恶;《止息盛怒》与《回家的诱惑》情节相似,反映人性的邪恶、贪婪与道德的沦丧;《过客》有些像是泰戈尔奉行的佛陀思想化身,跟悉达多有些类似……

书里几个与女性有关的短篇小说里,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比较美好、惹人怜爱,虽然《过客》里九岁多的恰鲁莎希心理有些奇怪。BTW,女性的年龄普遍好小啊,可能是时代因素抑或是泰戈尔怀念自己失去的11岁女儿,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射吧!


本书还收录了泰戈尔那篇充满浪漫主义与魔幻神秘主义的短篇小说《饥饿的石头》,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由泰戈尔本人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

1878年17岁的泰戈尔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达巴德市,去见他二哥萨特因德拉纳特·乔提,乔提的官邸刚好就在一座古老的旧皇宫里,彼时乔提的妻小都住在英国。

第二天乔提去上班,空留泰戈尔一个人在偌大的旧皇宫里面逛来荡去,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复杂情感,泰戈尔深受触动。他念念不忘,于十多年后写出了这一个经典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孟加拉绅士,他在火车候车室里给一位旅客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奇幻故事:他曾在巴里奇村一座被遗弃的白色大理石宫殿里闲逛,该宫殿曾经属于中世纪奥斯曼帝国第七位苏丹穆罕穆德二世。

这座宏伟空荡的宫殿当年尽是歌舞升平,夜夜笙箫的盛景。如今恶名在外,连小偷都不敢在夜里光顾,只剩下一个孤身的老税吏居住在这里。老税吏劝他不要住进去,可宫殿的荒凉既让他感到压抑,又让他感到有一股奇特的吸引力让他着迷。

于是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住进了这座宫殿,每当夜晚降临,宫殿里那些幽灵纷纷现身,出现在他的梦境里。随后一位无与伦比的美丽波斯女子出现在了他那些破碎纷乱的梦境里,“每一夜,我在最深的梦里,在那错综复杂的幻想国度中,游荡在街巷与居所,把她寻觅”。

之后这个梦中人在宫殿的岩石地基里的黑暗墓穴里发出凄厉的呻吟与哭叫声:“放我出来。那些徒劳的幻想、沉沉的睡眠、残酷的幻觉,砸开这一切的大门;把我扶上你的马,拥抱在你胸前,带着我穿越森林,攀过高山,蹚过河水,去到你在阳光下的住所吧!”

深陷在梦境的旋涡里,无法拯救悲惨的梦中人,令他感到无所适从,心中满是徒劳的懊悔。

一个总是绕着宫殿游荡的疯子梅赫尔阿里,经常在他梦境里神游的关键时刻,闯进来打断他的梦境。梅赫尔阿里一直不停地喊着:“回避!回避!一切都是虚妄!一切都是虚妄!”

当他打算要离开这座旧宫殿时,老税吏告诉他:“很久以前,不知餍足的欲望、狂放恣意的行乐,使得这座宫殿扰攘不宁。这些狂烈的情感、无谓的渴求,诅咒了这个地方。如今每一块岩石都是饥饿的,干湿的,像吸血鬼一样,争抢着吞噬每一个接近的人。在宫殿待了超过三个夜晚的所有人里,只有梅赫尔阿里活着回来,但是失去了神智。直到现在,没有人能够逃出它的掌心。”

这篇故事里的故事没有结局,在火车要来时戛然而止。阅读过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篇小说浓烈的诗意风格。泰戈尔以诗化的语言勾勒了如梦如幻的神秘意境,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富有独特的印域色彩。

饥饿的石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饱含浓郁的诗情。而情景交融的抒情笔调,如涓涓细流般地构成一幅美丽的印度乡村风光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生活气息。

喜欢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和博尔赫斯《阿莱夫》这类型小说的朋友们,应该也会喜欢《饥饿的石头》,风格大体相似,穿梭于魔幻与浪漫现实交织的迷宫里,分不清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构的,也许这就是这些异域独特小说的神奇魅力吧!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