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此姜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任姜庄行政村,原名兴隆村,原属合义村,1980年独立划出,1987年合并为行政村。[1]

经济发展

农业

该村建国前,土地盐碱涝洼,每到雨季,积水成灾,村庄常被淹没,土地严重碱化。种不成地,多数人靠刮盐土做小盐谋生。解放后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经过引黄灌淤,淤平了土地,改良了土壤。他们又挖沟开渠,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土地达到了遇旱能浇,遇涝能排。加之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农业产量大幅度上升。现在小麦亩产900多斤,玉米亩产1000多斤。

工商业

建国前村里只有一处油坊。解放后,工副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任玉美买了磨面机,加工面粉。吴学堂办养猪场。吴银书卖豆腐等。九十年代村民任光同任延梅、吴四同曾联合创办液压机油坊。随着务工潮的兴起,不少青壮年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外出务工。有的常年在外务工。收入也非常可观。[2]

社会进步

文化教育

建国前,地碱人穷,念书的少,文盲多。解放后经济好转,开始重视教育,全力供给子女上学,几十年来已先后培养出2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2人。目前全村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武术、文艺

该村不少人热爱武术,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曾有两个拳场,年轻人有的练掌拳,有的练梅花拳。盛极一时。改革开放后,该村吴记标组织了26人的“唢呐戏曲艺术团”,演唱河南坠子,演奏唢呐、二胡待,常在附近农村活动演出。

村民生活

由于经济发展,群众越来越富,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环境改善。上世纪七十年代办电,户户用上了电灯。目前,茅草房全部变成了砖瓦房,还有少楼房。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电动车,还有6户购置了小轿车,电视机、电话机、手机已经普及。农业实现了机械化。

党政建设

1980年该村从合义村大队划出,独立建立任姜庄大队。历任党支部书记为:1980年姜德功,1984年任栓成,1987年任玉帮,至1996年合并行政村。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为:1980年任新山,1984年任玉帮,1987年任喜银,1992年任玉庆,至合并行政村。[3]

古今人物

正科级以上党政干部:

任旭东,中专学历,参军。曾任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副师长、师长等职,已退休。

烈士名录:

任留柱,1919年生。1942年入伍,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南东独立团侦察班班长。1946年大杨湖战斗时牺牲于曹县魏弯。

任留贵, 1920年生。解放军某部侦察排长,1948年淮海战役中牺牲。

文物古迹

沙窝庙及沙窝庙会

沙窝庙 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沙窝乡沙窝行政村的中部。西接陈吴街,东靠106国道。现在的沙窝庙占地20余亩,是1993年开始重修。现已建成仿清式古朴山门一座,一般殿堂六所,仿明式堂殿两所,阁楼一处,外围围墙,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已具一定规模。据文献记载,沙窝庙又叫沙窝泰山行宫。原庙宇始建于唐,后经五代、宋、元几个朝代扩建,到明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清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形成占地50余亩,八进大院,楼、殿、房舍三十多处,一百余间的大型庙宇建筑群。四周红墙环绕,罂城式山门一座,建筑黄绿呈彩,院内松柏点缀。殿内供有由汉至清都曾风光过的神祇一百余尊。有丰厚的文化内函,是研究中国文化史、民俗学、神学乃至建筑学不可多得的出处。可惜人为的毁于解放初期。

沙窝庙会 规模宏大,素有“连两京贯八府通九州”之称,至今仍为东明名气较大的贸易市场。据传始于宋时这里的茶马交易市场。沙窝庙会有两种形式:一是百货交易大会;二是行会。百货交易大会从每年九月至第二年三月,每月逢九会一天。三月初一大会,会期四至十五天,行会五天一会,常年不断。旧社会办会常常是有势力的人牵头,才能保证会期不出事。沙窝一没巨富,二无官宦,因此,多有青皮光棍出面任会首。会首在会前要四处活动,拜访当地驻军、社会头目、丐帮掌杆等,以保证会期安全。然后组织班底,分工负责。一到会期,开封、商丘、曹州、大名、卫辉、亳州等处的大型商行均在此设庄售货。远近商贩推车、担担,各路游艺杂耍人等蜂拥而至。

沙窝庙会商业买卖与文娱活动并重。商业买卖在庙前广场进行,按行业划分区界,排列成行,形成临时街市,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五光十色的商店,鳞次栉枇,疑似海市蜃楼。文娱活动安排在会场四周空旷野地,主要是请有名剧团演戏,其次是武术表演和各类杂耍。早饭后百业开张,顾客云集;大戏开锣,观者如堵。一天下来,买卖双方,演观之旅,个个身心劳累,夜幕来临,又是一番情景。家家店前红灯高挂,棚屋内烛光通明,伙计们清点钱柜,盘点货物,坐夜守更。掌柜或领班则进入茶馆、酒棚,与同行互通信息,与顾客洽谈生意,签订供求合同,一直闹到天明。一个会期大商往往完成巨额交易,发财的会后不落棚,到沙窝庙中拜财神,礼毕方起程。这便是旧社会的沙窝庙会。

历史大事

骑兵团沙窝围歼敌

1942年12月,一二九师骑兵团,奉命开赴冀鲁豫边区战场,负责开辟东明、长垣、濮阳、滑县之间的滨河地区,这一地区,当时驻扎着伪军二方面军孙良诚部数万人,顽军邵鸿基部两个支队五个团的兵力,他们经常下乡骚扰,抓丁抢粮,闹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不安。

骑兵团到达滨河地区,恰逢农历春节,在欢度春节的同时,他们主动出击,连续在河西徐镇、临濮大、小索庄打了几个胜仗。用得来的枪支弹药武装了滨河、东垣两个县大队,帮助两个县建立了县级政权。滨河、东垣、东明三县同时开展反资敌斗争,闹得伪顽军征不到粮食,成了饥饿之师。

转眼到了1943年初夏,微风拂柳,麦浪翻滚,久灾望稔的农民心情舒畅,可又担心日伪顽杂前来抢粮。为了保卫人民的劳动果实,四分区、五分区同时对所属部队下达保卫麦收的命令。

这年农历4月13日,骑兵团驻防在河西灰池一带,准备帮助当地群众收麦,中午,侦察员突然回来报告,说驻东明的伪二方面军第四军赵云祥部派兵出城向县西一带抢粮。团部获悉这一情况,立即决定由二连前往奔袭,在连长张起旺,指导员李选贤率领下,越过黄河故道,乘马迎击。当骑兵战士靠近了敌前卫部队抢粮的村庄,狡猾的敌人便调头朝沙窝逃窜。“不能让敌人溜掉!”战马象明白主人意图,放蹄狂奔,从沙窝西北迂回过去,堵到敌人前面,隐蔽在小圈堤后。排长匡永盛便装前往侦察,发现顽敌正在张沙窝挨户抢粮,抓鸡杀羊,准备造饭。匡排长出村一招手,铁骑从圈堤后射出,顽敌尚未作出反映,就当了俘虏。少数人弃枪丢械,拼命逃往东吴街,同那里正在吃喝的军官一起,躲进吴大轩楼上作困兽斗,立即被我消灭。我骑兵挥马北驰,直奔刘沙窝,正在吃饭的敌人,尚没丢下饭碗,已被骑兵围进了一个大坑内,在交枪不杀的吼声中,全部举手投降。李沙窝以北之敌纷纷北逃,结果被铁骑困在了后王沙窝,敌人见跑不掉,就负隅顽抗。双方展开激烈枪战,敌人的一个指挥官躲在烟囱后,挥舞着手枪,指挥百余名伪军向我骑兵战士反扑。情况危急,机智勇敢的四班长庞玉山抓过一挺机枪猛射,四班战士们手榴弹好似长了眼,一个个在敌群中开了花,二排长王泽玉抓住战机指挥战士发起猛冲。敌人见势不妙,调转屁股就往一条小胡同里钻。没曾想这是一条后头有墙的死胡同,只得钻进老乡家的柴火院作垂死挣扎。王排长见强攻不利,命令庞玉山带两名战士绕过去,接近敌人,封锁敌人的后路,掩护五班冲锋。他们迅速跃进小巷,摸进一家小院进行搜索,忽然床下传出声响,庞班长随即用马刀探进床下的麻杆堆里,利索的挑开杂物,见刚才在街上指挥反冲击的那家伙正龟缩在床下。

“爬起来,你这个胖子是藏不住的。”

“请长官饶命,我出来。”说着,从床底下横着爬了出来。战士刘成喜跨前一步,用枪抵住敌人的脑袋,“干什么的?”

“饶命,请长官饶命,小的是——是特务团三……”

“快说,三什么?”

“小的是三营营长。”敌营长哆嗦成一团。

庞班长心中一喜,赶快将这家伙押送到连长面前,连长张起旺即令排长匡永盛把敌营长押到胡同口,向伪兵喊话,不料残敌作垂死挣扎,刚喊了一句话,就向外仍来两颗手榴弹,被俘的敌营长趁着烟雾逃回敌群。指挥他的部队向外突围,妄图死里逃生。战士们气极了,一阵猛烈射击,敌人纷纷倒下,敌营长也被击毙。

打扫战场后,才知道我们消灭的是赵云祥的精锐营。此战我军缴获机枪5挺,步枪300余支,击毙敌人无数,生俘伪军200余人。这次围歼战威慑敌胆,杀出了威风,敌军望风退却,骑兵团一路凯歌。[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