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安落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安落子”还称“落子剧”,又称“落子腔”,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1]之一,属于河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武安落子属于板腔体,发源于河北武安,流行于邯郸广大地区,及北至邢台沙河、南和,西至长治黎城、潞城、左权以及南至安阳林州、内黄、 汤阴等地。流传于河北邯郸的称武安落子,在山西省黎城县的称上党落子,在河南省内黄县的称内黄落腔。

简介

武安落子流行于河北邯郸广大地区的武安、邯郸、涉县、磁县、峰峰、临漳、永年、肥乡、魏县、曲周、鸡泽、广平等地及邢台的沙河、南和、邢台县等地,西至山西长治的黎城、潞城、襄垣、平顺等地及山西左权等地,南至河南安阳的林州、内黄、安阳县、汤阴等地。

落子戏的行当,多以小生、小旦、青衣、老生、小丑、老旦为主,花脸亦或有之,但无以其为主的剧目,女角色一向由男演员扮演,自1949年以后,武安落子才有了李魁元等第一代女演员。

落子戏的表演,朴素自然,接近生活,念唱口语化,以武安当地方言为主。舞台道具较为简单,表演不以武功和戏曲程式丰富见长,将秧歌高跷[2]等民间舞蹈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动作融于戏中,边唱边做、且歌且舞,既叙事又抒情,活泼自如。道白使用武安方言,庄谐兼重,常有妙语联珠,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武安落子早期伴乐比较简单,明末清初的“硬歌”只有锣踏鼓,清末舞蹈的引入又增添了镲、钹,民国年间老艺人胡文亮、王继的又发展了吹奏乐笛子,魏洪昌等向外地学习,又增添了二胡、笙等传统伴奏乐器;落子文场乐器以板胡为主,和二胡、琵琶月琴、三弦、笛子、笙等,一些专业剧团还增加了电子琴、大提琴等乐器。武场除一般普通打击乐外,还有盒梆、碰钟。

传统剧目

落子戏的剧目约有一百五十余出,多为反映当地民间生活事的“三小”、“两小”戏,如《借髢髢》《端花》《吕蒙正赶斋》《卖布》《跑沙滩》《小过年》《何文秀私访》《秦雪梅》《老少换》《卖秒郎》《李彦贵卖水》《皮秀英告状》《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二姐做梦》《蓝桥会》《小姑贤》《安安送米》《三进士》《桃公子投亲》《访昆山》《打丁僧》《杭州失印》《王小赶脚》《闹驴》《顶灯》《状元打更》《李慧娘》《福寿图》等。其中《端花》一戏曾拍摄成舞台纪录片。建国后也上演了现代现代剧目,如《高山流水》《锁不住的人》《雄关红哨》《姑娘的心》《迎春曲》《朝阳沟》《卖油郎与水仙花》《洞房让妻》等。

视频

武安落子 相关视频

武安落子《吕蒙正赶斋》全剧
武安落子《借髢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