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殿前歡其二感通寺贈承冰壺煉帥董西羽徵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殿前歡其二感通寺贈承冰壺煉帥董西羽徵君》是明代文學家楊慎作品之一。楊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師楊廷和的兒子。二十四歲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試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職。遇繼母喪事,服喪完了以後,仍擔任以前的官職。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剛出居庸關,楊慎上書直言極諫皇帝。不久他上書稱病,辭官歸里。明世宗繼位,起用他擔任經筵講官。

他經常講授《舜典》[1],說:「聖人設置贖刑,那是施用於一般的小過錯,使平民改過自新。如果是首惡大奸,沒有可以贖罪的道理。」當時大宦官張銳、於經被判處死刑,有人說進獻金銀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這句話。

殿前歡其二感通寺贈承冰壺煉帥董西羽徵君

人物生平

流放滇南

楊廷和在武宗駕崩、世宗未至時,曾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他裁撤許多冒濫軍功的官員。至楊慎被貶後,被裁撤的挾怨者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在路上埋伏,要伺機殺害楊慎。楊慎知道後,一路小心防備,到臨清縣時這些人才散去。他扶病上路,騎馬走了近萬里,非常疲憊,等抵達永昌衛時,險些無法病癒。

楊慎在放逐滇南漫長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並未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他不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為白族修史。每到一處,往往借詠邊塞奇花異草,抒發政治熱情。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窮山絕域"而"絕世獨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讚山茶花不畏嚴寒,"綠葉紅英斗雪開"的傲然風骨。在詠物之中,寄寓着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楊慎在放逐期間,仍然關心人民疾苦,不忘國事。如當他發現昆明一帶豪紳以修治海口為名,勾結地方官吏強占民田,化公為私,斂財肥己,坑害百姓時,不僅正義凜然地寫了《海門行》《後海門行》等詩痛加抨擊,還專門寫信給雲南巡撫趙劍門,力言此役"乃二三武弁投閒置散者,欲謀利自肥而倡此議",請求制止如此勞民傷財的所謂水利工程

嘉靖五年(1526年),楊廷和患病,楊慎得以短暫回家探視,楊廷和非常高興,病也就好了。楊廷和病癒後,楊慎又返回永昌。聽說尋甸的安銓、武定的鳳朝文作亂,便率領家僮和步兵一百多人,快速趕到木密所,與副使張峩用計擊破叛軍,平定叛亂。

嘉靖八年(1529年),楊廷和[2]在新都去世,年七十一。楊慎請求巡撫歐陽重替他請命回鄉葬父,獲准後趕回新都治喪 。此後,或暫回四川,或在雲南省城,或停留於永昌,在各地均得到地方官員善待。

世宗因大禮議之故,對楊廷和、楊慎父子極其憤恨,常問及楊慎近況,大臣則回答楊慎「老病」,世宗才稍覺寬慰。楊慎聽聞此事,更加放浪形骸。常縱酒自娛,遊歷名勝。 《樂府紀聞》稱他「暇時紅粉傅面,作雙丫髻插花,令諸妓扶觴遊行,了不為愧。」終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楊慎終不得還,按明律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無人敢受理。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楊慎在黔國公沐朝弼的幫助下,舉家遷蜀,寄寓江陽(瀘州)。但因人舉發,又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月被巡撫派四名指揮押回永昌。

視頻

殿前歡其二感通寺贈承冰壺煉帥董西羽徵君 相關視頻

楊慎詩詞晚會
#熱點速看#楊慎詞《臨江仙》

參考文獻

  1. 《尚書·舜典》,簡書,2019-07-15
  2. 楊廷和,博雅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