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毛儿盖会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儿盖会议(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会议)

毛儿盖会议遗址原图链接

简介

1935年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四川毛儿盖举行的会议,在会上,中央一些领导人与张国焘的分裂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挫败了分裂红军的企图。毛儿盖会议是红军进入草地前的一次会议。

毛儿盖在长征史上的地位、作用有三点:筹粮;开会坚持北上;进入草地的出发地之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毛儿盖会议

地点:四川毛儿盖

时间:1935年8月20日

人物:张国焘

会议背景

当年右路军(中央领导机关和一、四方面军各一部)大部分批翻越黑水境内的昌德雪山、达古雪山北进至毛尔盖,另一部红军由泽盖过河,翻谷汝山经扎窝、晴朗、达盖翻山去毛尔盖。沿黑水河畔向毛儿盖进发时,黑水河水流湍急,湍流之处波浪高至数尺,因此沿河任何之地均不能渡涉。红军行至则格、黑水、芦花等地,只能沿着河岸危崖绝壁的羊肠路曲折向前,路面之狭隘,只能容许一人通过,人有两手尚可攀扶越过,骡马则易失蹄跌落,结果只有几匹从江西出发的老资格骡子走了过来。

红军自1935年7月底进入毛尔盖,而至8月21日(毛儿盖政治局会议后)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为什么在毛尔盖要停留这么久?一是青稞要8月份才成熟,必须等待青稞成熟,没粮不可能走过草地;二是党中央与张国焘的分歧还在扩大,一、四方面军还不能统一行动。

红军与占领毛儿盖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打了一仗,这是中央红军与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的第一次较量,红军大体弄清了胡宗南的实力非一些地方军阀可比。

最先进入毛儿盖的先头部队是一方面军一军二师四团和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于1935年7月1日进至毛尔盖一带,与据守在此的胡宗南部李日基营激战8天,才驱逐李营占领了毛儿盖,这就是毛儿盖战斗。[2]

沙窝会议后,张国焘毛儿盖召集四方面军军以上干部会议,非法审查中央路线,公开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当时,敌人正加紧在南线进犯红军,造成对红军后方的严重威胁。据此,党中央改变了夏洮战役计划,决定将红军主力集中到右路,主攻班佑。党中央于1935年8月15日电示张国焘:"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一部,掩护后方前进","目前应专力北向"。19日,张国焘致电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一面同意中央15日的行动计划;一面却强调攻取阿坝的重要性。

毛儿盖日干乔沼泽地原图链接

会议纪要

概括

为了进一步统一战略思想,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四川举行毛儿盖会议,着重讨论红军主力的发展方向问题。到会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凯丰邓发徐向前李富春聂荣臻林彪李先念12人。朱德和张国焘因在前方指挥左路军攻阿坝,未能参加会议。周恩来因重病也未到会。[3]

理由

毛泽东首先在会上作关于夏洮战役后的行动问题报告。指出:我们到达夏洮地区以后,有两个行动方向:一向陕西,一向青海、新疆、宁夏方向。报告认为,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其理由有四点:

  • 1、从敌情来说,如我们向黄河以西,敌人则在黄河以东筑封锁线,把我们限在黄河以西。这个地区虽然大,但多是草地、沙漠、人口也很少,将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要迅速攻破敌人迫我向黄河以西的封锁计划,第一步占洮河流域,第二步占天水一带,第三步在平凉一带击敌,向陕西发展。求得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 2、从地形来说,由兰州至潼关一带地域广大,我们需要在广大的区域建立政权,创造后方。
  • 3、从经济条件来说,西北要比黄河以东差,同时气候寒冷,给养困难。
  • 4、从民族条件来说,黄河以西大部是回族、蒙古族,汉族很少,我们到西边去,只能壮大回民的地方革命军,而不能扩大红军本身。

总结

基于上述四方面条件,红军主力应向黄河以东,支队向黄河以西去破坏敌人的封锁计划。报告指出:夏洮战役的目的,主要是得到洮河流域的东岸。我们应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因为这一区域,背靠草地,四川军阀很难来;西北靠黄河,便于作战;同时又可以黄河以西为退路。将来向东大发展时,后方应移到甘肃东北与陕西交界的地区去。

陈昌浩、王稼祥、凯丰、林彪、博古、徐向前在发言中,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报告。他们认为向东是转入新的形势;向西是军事上及政治上的退却。这个问题是关系前途的关键。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左路军一定要向右路军靠拢。但与会者也充分估计到左路军不来与右路会合的可能性。

毛泽东作会议讨论结论时再次强调:向东、向西是一个关键。如果不采取积极方针,将要给敌人迫向西。所以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向东的方针。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我们应坚决坚持向东打,以岷州、洮河为中心向东发展,不应以一些困难而转移向西。

会议最后通过由毛泽东起草一个决议,作为对两河口会议通过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的补充。[4]

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

  • 一、根据敌我情况,为实现两河口会议的决定,要求主力部队迅速占取以岷州为中心之洮河东岸地区,并依据这个地区向东进攻,以便取得陕甘之广大地区,为苏维埃运动继续发展之有力支柱与根据地。
  • 二、开辟甘陕地区,不论目前与将来之发展上,都是有利的,而且依据我们现有的力量,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 三、为着实现这个战略决定,当前的夏洮战役是一个有决定意义的关键。因此,应力争控制洮河,首先是洮河东岸地区,粉碎敌人兰州、松潘封锁线之计划,以处于有利的机动地位,而便利于继续战胜敌人。"集结最大限度的主力于这个主要方向,坚决与果敢作战,灵活与巧妙的机动,是这个战役胜利之保证。"
  • 四、"政治局认为在目前将我们的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宁、新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目前采取这种方针是错误的,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这个方针之政治来源是畏惧敌人,夸大敌人力量,失去对自己力量及胜利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5]

意义

毛儿盖会议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这次会议确定的以岷州洮河为中心向东发展的行动方针,是对两河口决定的补充,对于明确红军主力发展方向,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危险,起了积极的作用。[6]

1935年8月,红军征服了雪山以后,在毛儿盖、波罗子一带集结休整待命。前面就是纵横数百里、神秘莫测、人烟稀少的水草地。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分别在毛儿盖和卓克基两地集中,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在中共中央统一指挥下,继续北上过草地。右路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叶剑英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绕过松潘穿过草地向班佑前进。左路军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领下,由马塘、卓克基出发过草地向阿坝地区开进。

纪念

2006年6月25日,毛儿盖会议会址作为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儿盖会议会址——索花寺原图链接

毛儿盖会议会址

毛儿盖会议会址位于松潘县毛儿盖区上八寨乡索花喇嘛庙,现寺庙已毁,仅存残垣断壁。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会议,针对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又提出西出阿坝北上向青甘边缘地区退却的主张,会议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指出红军应占取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东岸,依托这一地区向东向陕甘发展,以实现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再次肯定创建川陕甘苏区方针的正确性。

会议还决定由毛泽东起草《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以补充两河口会议通过的决议。毛儿盖会议是两河口及沙窝会议的继续,对提高广大指战员对北上路线的认识,克服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的阻挠起了积极作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