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井,辘轳(红山飞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水井,辘轳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水井,辘轳》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作品欣赏

水井,辘轳

自古,人类就逐水而居。

就像那些草,那些鱼,那些树木。生灵万物,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河流,被不同的民族称之为“母亲河”。尼罗河伏尔加河亚马逊河黄河……河流,滋养着世界上的生物,让这个世界多姿多彩,充满生机,让我们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绵延不绝。

人类在不断繁衍,河流却逐渐在减少。人和动物,都遭遇到了缺水的危机。

于是,人类从河边,走向原野、山区。人口,不断繁衍、发展、扩张,渐渐形成了村邑和城郭,距离河流越来越远,逐水而泽的生活,已经成为古老的传说。于是,人们开始向地下寻找,寻找那些深藏于地下的水源,来滋养人和动物,庄稼、花草和树木。于是,人类发明了水井。

关于水井,有这样的记载:唐人孔颖达在为《易经·井》作疏时解说道:“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凿井》里说:“凿井须于竹树之下,深见泉脉,上置辘轳引汲,不则盖一小亭覆之。”《长物志·凿井》介绍了凿井时寻找水源的重要,同时,还出现了“辘轳”这个概念。

中国已发现最早的,是浙江馀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其年代为距今约5700年。由此推断,原始形态的井的出现,还要早得多。

水井的发掘,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于是,水井,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前蜀毛文锡在《赞成功》词里面写道:“昨夜微雨,飘洒庭中,忽闻声滴井边桐。”唐代李煜的一首《采桑子》有“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这样的诗句。张籍《楚妃怨》里面写道:“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美人初起天未明,手拂银瓶秋水冷。”姜夔在他的《齐天乐》里面说:“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这么多的诗人把水井写进自己的诗句里,可见水井也是诗人们喜爱的意象之一。

北方的山区,山高水深,从深深的水井里汲水很困难。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汲水的工具——辘轳。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里面说:“井别作桔槔、辘轳。”宋代朱敦儒有《念奴娇·中秋月》词里面有:“参横斗转,辘轳声断金井。”之句。这就是人类的智慧之所在。离开了河流,可以向下掘井;井水太深,汲水吃力,人们就开始发明取水的工具。

人类的生活方式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但在北方的山区,用辘轳汲水的方式,几千年来,似乎就没有改变过。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明智慧啊,一种工具,一直沿用了几千年,未曾有大的改变。世界上,还真找不出太多的例子。这是因为古人的发明,近乎完美,没有给后人留下改进的空间。

北方山区村落的房屋,总是围绕着水井展开的。无论山势的走向如何,坎上、坎下,还是山坡修房盖屋,不能离水井太远,也不能太近。不能太远的原因自然不必说,为什么不能太近呢?好像没有人能说清楚。

渐渐的,水井就成了一个村子的中心。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小路,四通八达,从村子的各个角落,通向水井。生活在村子里的人,祖祖辈辈,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喝一口井里的水长大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水井就是家乡。家乡的水井里面,始终有一轮时圆时缺的月,在荡漾。那里面,成了他们乡愁之所系。所以离开家乡,就有了“背井离乡”的说法。

曾经有一部《辘轳,女人与井》的电视剧,大约是说女人的一生与水井,辘轳紧密相关。我们这里,一般而言,辘轳与井,是属于男人的。水井很深,摇着辘轳把长长的绳子放下去,再一轮一轮摇上来,需要力气,也需要耐力。女人,孩子,年纪老的人,是做不来的。村里每一条通向水井的小路,都是坎坎坷坷,磕磕绊绊的石板小路。也是村子里最美的路。每年夏天,小路两旁,都会长满了青青的草,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有水的地方,就会生机盎然。

水井与辘轳是一对患难夫妻。一个地上,一个地下;一个涵养,一个守望。日日夜夜,春来暑往,总是厮守在一起,无怨无悔,不离不弃。井口的青石板被一双双脚步琢磨得凹凸不平,辘轳的摇把被一双双打手摩挲得油光锃亮,辘轳与水井,和村子里的乡亲们,仍旧把一个个山里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水井是一汪难了的深情,辘轳是一架不散的坚强,相互支撑着,走过一个又一个平静的日子。

辘轳和井,同村子里那些贫贱夫妻一样,见惯了兴衰,看淡了荣辱,甘于平淡。

山里的人,一茬一茬离去了。有的走向山外,有的长眠于山里。辘轳和井,还在。在岁月的风霜里,在时光的雨雪里。辘轳和井,成了村子里最老的人,比岁月还要老。

[1]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